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大地山嵐赤子心 專訪台積電董事長夫人張淑芬女士

2018-07-16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離婁下》

什麼是「赤子之心」?像孟子這樣的古代聖賢便認為,偉大的人,不偏離他的純潔、善良的心。這裡所謂的「大人」,可以指統治者,更可以指具有偉大人格的人,因為道德上的成就與原始純潔的「赤子之心」,有深刻的關係。「赤子之心」就是一顆率直、純真、善良、熱愛生命、好奇而富想像力、生命力旺盛的「心」。

文:Patrick Chiu     攝:Ringo Tang

愛和希望的守望者
香港佳士得早前在其春拍期間,舉行了一場名為「積愛成福」的慈善拍賣,拍賣由亞洲著名慈善家、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女士(Sophie Chang)所繪畫的油畫《大地山嵐》( Soaring Beyond ),最終以1,300,000港元╱166,475美元成交,拍賣所得全數捐贈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張淑芬女士另一重身份就是台積電創辦人兼董事長張忠謀先生的夫人。最近因為中美貿易爭議關係,作為全球頂尖晶片代工企業的台積電,固然為人注目,然而,若從社會人生的角度看來,張淑芬女士篤行慈善志業的「赤子之心」可能還要較彼「芯」來得要緊。

在「積愛成福」慈善拍賣舉行當天,我們親訪了張淑芬女士,以及與她攜手促成此善舉的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女士(Rebecca Wei)和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方曉明女士(Amy Fong)。三位女士在各自的志業和事業上都成就非凡,然而,當她們談到所熱衷的慈善公益服務時,都不約而同綻放如同孩子般笑容,其「赤子之心」躍然臉上。

Image description (由左至右)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女士、張淑芬女士及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方曉明女士,當她們談到所熱衷的慈善公益服務時,都不約而同綻放如同孩子受般笑容,其「赤子之心」躍然臉上。

記得上學時讀過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J. D. Salinger, 1919 -2010)名著《麥田裡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裡面說到故事主人翁少年霍爾頓的理想:「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想不僅是Sophie、Rebecca或Amy這樣的巾幗英雄,每個人心中便其實都有位愛與希望的守望者,只在乎大家如何去喚醒他吧!

慈善拍賣傳播正能量
作為佳士得香港春拍亮點之一,張淑芬女士捐出個人創作油畫《大地山嵐》作慈善義賣,這是她第一次與佳士得攜手,競拍狀況激烈,起拍價為港元30萬元,不到5分鐘即落槌,最終以港元130萬元成交。張淑芬女士表示,與佳士得合作慈善拍賣,是因佳士得一直都有接觸她的作品。她所捐出個人創作油畫《大地山嵐》,則出於花蓮地震所啟發的靈感,作品視角是從天上看下來,展示花蓮儘管受災卻仍充滿希望。張淑芬去年12月已有四幅作品首次登上台灣羅芙奧拍賣行舉辦的秋季拍賣會。本次在佳士得的拍賣成交格,已超越她在羅芙奧的拍賣紀錄。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女士表示,本次拍賣張淑芬畫作傳遞出正能量,吸引不少藏家熱烈競標,其中更不乏兩岸三地藏家。

Image description (由左至右)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女士、張淑芬女士及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方曉明女士於張淑芬女士畫作《大地山嵐》前合影。

張淑芬女士是亞洲著名慈善家,一直致力推動慈善工作,為各界有需要人士及弱勢社群提供協助。作為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及志工社的社長,張淑芬女士關注社會基層事務,同時亦熱心參與教育、環境、藝術及文化等議題。張學畫10餘年,《大地山嵐》是她受花蓮震災啟發之作,呈現出層層嵐霧中,大地透出光芒的意境,像是祝福生命,絕對會迎向光明美好。

她解釋說:「年初時,台灣花蓮發生7.4級大地震,有一幢酒店大樓倒塌了,大家在電視新聞都可能看過,而我也到過現場,那已經不是一個電視畫面,而令人感覺自己的血肉都跟這災難連在一起了。我以往也參與過許多大型救災活動,看過水災後遍地沾滿泥巴的死豬,看過高雄汽爆後滿街頹垣敗瓦的慘況,這些都沒教我慌張起來,因我知道慌張不會有助工作。但看見花蓮那幾幢倒塌了的大樓,連鋼筋也斷露出來,便感覺非常無助,只能在一旁悲傷地唸經。」

每道裂痕都帶著希望
她又說:「我相信那殘骸下會有罹難死者,更可能仍有人生存。要知道塌下來的大樓都滿布裂痕,走上去它們還動呢,令我非常欽佩的就是那些冒著餘震威脅仍努力救災的人員。由於那只是專家才能做的拯救工作,我便細想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有災民說他們斷水了,我們台積電便立即派了十輛車運水紿大家。再就是開放我們在新竹的一處物業,讓無家可歸的小朋友暫住一下,在良好照顧下放鬆休息。我們又開設了救助熱線,組織了專家團隊,與半導體協會各自捐獻了二千多萭台元,為四百多個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援助。我們台積電有四萬多員工,災後我們便發動員工團購花蓮的特產,也用交通津貼方式,鼓勵他們去當地旅遊。我們可以做的也僅此而已。」

Image description 張淑芬 《大地山嵐》(Soaring Beyond) 油彩 畫布(雙聯作) 2018 年作 款識:Sophie 2018(左屏左下); Sophie 張淑芬 2018(雙屏畫背)

張淑芬女士坦言自己當時感覺很悲傷,「都過新年了,這麼多人飛來橫禍,流離失所,連政府也要一步一步來展開救援。台積電是台灣首要及世界領先的晶片代工企業,自然要守住本身的社會責任。唯有儘量把悲傷放在一旁,然後就發覺自己和身邊許多人其實都充滿著愛。我一向都有繪畫,於是就用畫筆將這種情感宣洩出來。《大地山嵐》帶出來的訊息就是人生永遠有希望。每一道裂痕其實都帶著希望,可以迸發出愛和希望。於是便發願,希望能以此畫和某個機構合作,去幫助別人。」

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女士透露,是次拍賣大部分競標者都與張淑芬沒有交情,「她有個人的魅力,其影響力已經走出台灣,現在整個亞洲都在看。」張也表示,拍賣過程不是她能控制的,完全要看機緣。對於和佳士得此次合作的因緣,張淑芬強調:「我是因為花蓮地震後,將花蓮的感覺從悲傷變成希望,我把它畫出來,把自己的愛和感受放在畫裏。正巧聯絡上佳士得,他們親自到畫室來看,對這幅畫的創作源由很認同,於是便《大地山嵐》把放上拍賣。」魏蔚表示,這場拍賣為佳士得亞洲參與更多慈善公益打響頭炮,日後將與其紐約和倫敦辦公室看齊,將佳士得這方面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我是因為花蓮地震後,將花蓮的感覺從悲傷變成希望,我把它畫出來,把自己的愛和感受放在畫裏。」

面紙人生超乎名利
「人生就像一盒面紙,抽出一張就是一天,無法預知下一張還能不能抽得出來。因此,不要隨便蹂躪、丟棄現在抽出的每張面紙,要珍惜還有一張的這一天。」張淑芬女士接受媒體訪問時曾生動地形容其積極的人生觀,而這份對生命的愛惜和尊重亦充份表現在其善舉及藝術創作上,「我認為許多事情在最苦難的時候,反而會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因為苦難過後永遠是光明的,你要是能本著愛和希望去做事便有足夠的底氣,也毋須太多顧慮了。畢竟,我從不是為名為利而去做這些事情。」

Image description 張淑芬 《大地山嵐》(Soaring Beyond) 油彩 畫布(雙聯作) 2018 年作 款識:Sophie 2018(左屏左下); Sophie 張淑芬 2018(雙屏畫背)

她自言學繪畫已有十多年了,最初也只是興趣使然,慢慢地卻發現當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傾注畫作上時,作品便都發放出一份喜悅,一份充滿著愛的祝福。「做公益時,會看到很多無可奈何的事情,有時候或許沒有辦法給予別人實際幫忙,於是便只能將愛傾注在繪畫上,用不同的顏色跟力量來表現出心裡的那份愛。正如我繪畫的這幅《大地山嵐》,它裡面有許多資訊許多祝福。在救災的過程中,你會接觸到很多愛,而待悲傷過去後,我就把那愛和希望畫出來。畫上的每度裂痕都代表了愛和希望,從大地迸發出來,也就是我所希望能對別人發揮的影響。」

Image description 本次拍賣張淑芬畫作傳遞出正能量,吸引不少藏家熱烈競標,其中更不乏兩岸三地藏家。競拍狀況激烈,起拍價為港元30萬元,不到5分鐘即落槌,最終以港元130萬元成交。

除了關注救災工作之外,張淑芬女士帶領的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和志工社也在台灣積極推動傳統孝道,張淑芬說:「做老人服務工作有時候是蠻哀傷的。我去一個老人之家作探訪,上一趟還看到很恩愛的一對老夫老妻,這一趟就只剩下丈夫了,問他太太呢?老人家說她在殯儀館,他來見我只是為了對我長期的關心表示感謝。很多人都不願意做老人服務,就因為怕見生老病死。你帶小孩會充滿希望,你服務老人家卻往往滿懷悲傷。其實老人家也非常需要愛與關懐。我從不介意去親他們抱他們,他們總有天會離去,但你付出的那份愛與關懷則永遠存在。所以當大家年長父母尚在時,請多擁抱親近他們吧,讓老人家感知你對他們的愛與關懷,這是非常重要的。」

「人生就像一盒面紙,抽出一張就是一天,無法預知下一張還能不能抽得出來。」

擁抱情感不忘理性執行
張淑芬帶領的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和志工社,在台積電發展了9000多名義工,把台積電人性的一面挖掘出來,將更多的真善美和人間溫暖注入了這家公司,給公司帶來了更多的歡聲笑語,也助力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她對慈善的詮釋,是用行動把跌倒的人扶起來,在幫人和放下的過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從她的創作的《大地山嵐》俯瞰大地視角看來,這位企業巨頭夫人亦真正地畫如其人。作為企業巨頭張忠謀的夫人,張淑芬表示:「台積電的企業DNA就是關注人和重視人,所以我們這一切都得到董事長的大力支持。」

然而,作為慈善公益的實踐家、行動家,在擁抱情感的同時,張淑芬亦不忘強調理性的執行。她凡事喜歡親自到一線,身體力行地去看、去學和去做。「有目標、有計劃、有紀律,是台積電一貫做事方針,我既然代表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做事,自然也會非常謹慎,這趟經Rebecca(魏蔚)介紹認識救助兒童基金會,其實在合作前我也做過調研,發覺他們的工作十分可靠和有意義。」

Image description 張淑芬繪畫的這幅《大地山嵐》(局部),裡面有她在救災的過程中接觸到很多的愛,而待悲傷過去後,她就把那愛和希望畫出來,畫上的每度裂痕都代表了愛和希望,愛從大地迸發出來,也就是張淑芬所希望其能對別人發揮的影響。

「我相信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愛的。我就是因為這個信念而帶動整個團隊,亦希望因為團隊的努力而帶動整個社會。要把這愛傳播開來,大前提是你必須身體力行,比如說做慈善公益,捐錢固然重要,但最好自己能身體力行。我便最喜歡在前綫工作,也鼓勵大家這樣做。你必須以身作則才能影響別人。我帶領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就以希望以我們的力量,尤其是站在最前線的工作經驗,去影響別人,去影響整個社會。」張淑芬笑稱自己會一直做下去,堅持公益事業,「我做慈善公益是沒止境,你越做得好便越要負責任,不可兒戲,因為它們都在影響著別人。把愛送出去就是我的人生信念,而這幅《大地山嵐》便代表我在藝術創作進入一個全新里程。」

Image description 把愛送出去就是張淑芬的人生信念,而這幅《大地山嵐》(局部)便代表她在藝術創作進入一個全新里程。

以拍賣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跟張淑芬一樣以愛心促成這次慈善拍賣的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女士,其實亦相當關注企業社會責任,魏蔚說:「這也可看作是佳士得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份,佳士得是一家擁有兩百多年歴史的拍賣行,我們在倫敦在紐約,都做過許多慈善公益拍賣,而這趟就是香港佳士得在如此重要的季度拍賣上舉行的首場慈善拍賣。我們以往或許也曾加插一兩件拍品作慈善拍賣,卻從未有為某件作品舉行慈善拍賣專場,亦可算是香港佳士得創新之舉。」

這次是張淑芬首度與佳士得拍賣會合作,因早前佳士得才在紐約舉辦《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珍藏》慈善拍賣會,故此亦顯得特有意義。魏蔚說:「我們在紐約為洛克菲勒基金會舉行的拍賣會是歴史上最大規模的慈善拍賣,成績非常美滿。洛克菲勒家族一向有做慈善公益,美國的慈善事業也可說是由其啟始。他們不僅捐錢,而是真正的去做,包括民國當年協助中國建立整個現代化的醫療體系。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們不是給你一條魚,而是教你如何去捕魚,不是為大家治病,而是為大家培養醫生。洛克菲勒家族當年協助中國建立的醫療體系,至今仍影響深遠,亦由此而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尊崇。」

魏蔚在加入佳士得之前,曾於世界著名的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擔任合夥人,期間為中國及亞洲諸多知名企業出謀獻策。魏蔚的父親是一位設計師也是一位策展人,其母親也擅長繪畫以及刺繡,潛移默化下令她對藝術也有一份特別的感悟,覺得從藝術本身來講,如果只是用金錢的角度衡量,人生並不能得到充分的愉悅,加上作為母親身份,令她對這場為救助兒童會籌募善款的慈善拍賣,亦別有一番見解。

慈善公益亦需效率效益
「我畢竟不是藝術家而是管理層,企業管理都是以結果為導向,商業經營都講究效率和效益,更多注重理性,幸好自小耳濡目染,對藝術也有點認識,所以我跟Sophie (張淑芬)便很合得求,她是藝術家卻也懂管理,大家做事都很接地氣,亦很有效率。這跟以前在麥肯鍚工作沒兩樣,不同處是過往只提供諮詢,現在則要自己決策了。就如Sophie到花蓮救災,她是親身上前線,並把團隊帶進去,而不僅是給錢。所以我認為大家的理念是一樣的,這才是做善慈事業的正確態度。而是真正去發現問題根源所在,這是大家一致的理念。」

魏蔚指出,今次專場拍賣籌得善款雖然有限,卻是佳士得亞洲在此方面的歷史性的一步,背後意義非常深重。因為它為佳士得亞洲開啟了一個新的模式,讓有需要的慈善機構通過其拍賣平台而獲益,也讓更多富裕而有善心的人由此可以參與善舉。「畢竟,佳士得是個國際性的大型平臺,而救助兒童會也是一家基業雄厚的慈善機構,我想彼此合作正是強強聯手,這次合作雖然涉及金額不大,但肯定會為亞洲的藝術圈和拍賣圈帶來深遠影響,相信亦可以令Sophie的愛心變得更強大。」

魏蔚坦言佳士得亞洲在選擇合作夥伴時是十分審慎的,而與救助兒童會合作便在於其本人就是該會香港區董事之一,在過去兩年來看過會方許多項目,亦充分瞭解會方執行項目情況。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方曉明女士也表示:「我在兩年半前加入救助兒童會,之前則在投資銀行工作的,最初跟許多人一樣對慈善機構都有點戒心,擔心它們運作效率及管理規範,當時也考慮了很久才決定加盟,原因是救助兒童會有一百年歷史,服務全世界一百二十個國家,有二萬多位員工,這樣的百年慈善機構其實不多,而其能始終茁莊成長,首先便關乎一個極具意義的強大信念,那就是去幫助那些最弱勢和邊緣化的兒童。」

救助社會上最弱勢的兒童
跟魏蔚一樣,方曉明女士亦擁有豐富的行政管理經驗,過往一直於美國及亞洲的金融服務機構工作,當中包括摩根大通,瑞士信貸及美銀美林,擁有近20年投行工作經驗。她對救助兒童會的使命充滿熱誠,希望為社會上最弱勢的兒童作出貢獻,「救助兒童會創辦於1919年5月19日,當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有一位叫Eglantyne Jebb的女士對戰爭為兒童帶來的禍害深感震撼,出身良好又是牛津大學畢業的她便成立了救助兒童會,又起草了《《兒童權利憲章》,後來亦得到國際聯盟採用,也成為1989年聯合國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的藍本。」

原來早在1920年代,救助兒童會就向中國捐贈了第一筆款項約計250英鎊用於饑荒救濟。20世紀30年代,救助兒童會又向中國水災災民和日本侵華戰爭的受害者提供了物資援助。救助兒童會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在香港開展項目,和當時政府合作改善對兒童的社會服務,具體工作包括設立兒童日間關懷中心、托兒所、殘障兒童中心、流浪兒童和孤兒收容所,及幫助單親家長的項目等。1994年英國救助兒童會還協助成立了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並一直支援其工作至今。

她說:「救助兒童會在六七十年代於香港展開過不少項目,尤其是針對當時的越南難民問題,後來曾一度離開了香港,到2009年又回來。我們的工作方向很重視教育、醫療和兒童保護,後者就算在現代化大都會如香港,虐待兒童的問題便依然存在,更何況那些發展中國家。另外,救災也是一項重要工作,遠者如汶川地震又或尼泊爾、菲律賓,以致中東約旦地區的天災人禍,救助兒童兒便以主導角色與當地慈善機構合作,開展相關救助項目。最近我剛去過孟加拉,去視察羅希亞一家慈善機構,它每天要派四十多萬人的食物。」

方曉明女士強調救助兒童會的眼光和工作都是從長遠出發,而非臨時救急。這要求會方以更嚴謹和有效率的方式去執行和管理,確保真正介入項目中,並以長遠和可持續發展方式開展救助兒童工作,其目的是要協助一個社區,為其賦予能力,令它們得以自助,而非單純給予金錢或物質的支持。她表示,救助兒童會沒有宗教或政治背景,亦因此得以獲許在中國新疆或北韓開展工作,「我們的使命,就是要確保每個孩子享有健康、食物、教育的權利,保護他們免遭一切形式的虐待、忽視、剝削和暴力。因為我們的宗旨就只是去幫助有需要的兒童,就這麼單純和超然,這也是救助兒童會基業常青和值得自豪的原因。」

 

有關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
社會改革家埃格蘭泰恩傑布女士(Eglantyne Jebb 1876 –1928)和她的姊妹多樂菲其思頓女士(Dorothy Buxton)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及俄國革命,對戰爭為兒童帶來的禍害深感震撼,因此於1919年在英國倫敦創立救助兒童會,矢志改善全球兒童的福利。 她們訂下目標,要建立一個國際知名組織,並要擴展到世界每個角 落,協助更多兒童。1923年,傑布女士起草的《兒童權利憲章》得到國際聯盟採用,也成為1989年聯合國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的 藍本,為全球絕大部分國家認可。多年來,救助兒童會分支已遍佈 全球,實現了傑布女士的理想。所有的分會目標一致:為改善兒童 的生活而奮鬥。

目前,救助兒童會致力透過革新,改變世界對待兒童的情況,以即時以至 長遠地改善兒童的生活,這個使命實在迫在眉睫,縱然已有更多的 兒童得到救援並健康成長;然而,數以百萬計的兒童最基本的權利 依然被剝奪,未能充分發揮潛能。救助兒童會相信每個兒童值得擁有未來。在香港及世界各地,救助兒童會致力給予兒童一個健康生命的開始、學習的機會及保護他們免受傷害。當危機爆發時,兒童往往是最脆弱的一群,救助兒童會經常走在最前,並堅持留守到最後。救助兒童會確保能夠照顧到兒童獨有的需要,並能聽到他們的聲音。救助兒童會為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帶來持續的成果,當中包括最難以接觸到的兒童。救助兒童會竭盡所能為每一個在每日生活或面對危難的兒童,改變他們的生命,並共同分享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