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人物】「橋王」黎文卓 創作Fun享

2018-08-14

黎文卓,集電視、電影、舞台編劇於一身的本地全能創作人。

投身娛樂圈40年,曾効力香港三大電視台,擅長綜藝節目、趣劇小品和棟篤笑創作,當中以《笑聲救地球》、《江山如此多FUN》、《百萬富翁》等節目最為人津津樂道。

回顧這些年來的成就,他揚言:「我對電視的貢獻,是將資訊娛樂成功地結合。」

外號「橋王」的黎文卓,沒有英文名,外國人稱他Mr. Lai。

Image description 黎文卓除了教育工作,目前埋首於新的電視電影劇本創作。(吳楚勤攝)

1977年,黎文卓加入無綫電視任職編劇,其後擔任高級編劇、劇本審閱、劇本創作主任等,擅長撰寫喜劇題材,曾為《歡樂今宵》創造無數膾炙人口的趣劇人物。其後任職有線電視、亞洲電視,負責創作宣傳、公關等部門。

創作四十載,要數其代表作,非《笑聲救地球》莫屬,他形容:「這是最成功的電視節目,無論是收視率、內容和娛樂性都是成功的。」當中,細龜、乜太與小李等角色成為不少港人的回憶,很多諷刺時弊話題,時至今天仍然貼切。

邊讀書邊穿膠花

他最喜歡的節目是《香港倒後鏡》和《江山如此多FUN》,集知識與娛樂於一身。「以往一講歷史文化就很嚴肅,《香港倒後鏡》是我初次嘗試將沉悶的歷史娛樂化,透過輕鬆手法表達出來。黃霑主持的歷史文化節目《江山如此多FUN》則利用問答比賽講歷史,這個形式影響後來的節目,如亞視的《今日睇真D》汲取當中元素,將資訊娛樂化。」

鄭丹瑞主持演繹的《摩登小男人》是他心愛但被人忽略的節目。「可能很多朋友沒看過,它源於《小男人周記》,最大特色是將戲劇與資訊結合,再加插研討會、訪問、歌唱環節。」

黎文卓想法多多,源於窮困、物質貧乏的童年,每天他都要「度橋」解決生活問題。他曾推出《我愛香港》系列書籍,提到人生中六十至八十年代是值得懷念的日子。「六十年代是我的童年,經歷住木屋、制水日子,每天上學又要做家務,自己洗衣、煮飯,邊讀書邊在家兼職穿膠花。那時不努力就生存不到,不像現在年輕人毋須擔憂生存,他們有hea的本錢,至少可以回家食飯,問父母要錢。」

Image description 黎文卓(中)以香港中小企書刊業商會會長身份出席今年書展「好書推介共享」活動。(受訪者圖片)

見證奇妙新世代

1967年發生暴動,他指很多歷史學家稱該年為「香港政治、經濟、文化分水嶺」,英政府全面收買人心,由昔日殖民高壓手段變成懷柔改良政策。「1967年後,出現廉政公署、房屋大計、勞工條例、9年免費教育、新的交通工具、開放民主、政制改革等。我由童年殖民高壓黑暗年代走到七十年代新一頁。」

他形容七十年代是奇妙年代,新的道路、電視台,地鐵、新樓等出現,而他正值求學階段,受歐美流行曲、荷里活電影這些西方文化衝擊,讓他不斷汲收知識和潮流資訊。

直至八十年代亞洲經濟起飛,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音樂、電影、出版業蓬勃,黎文卓找到表演的舞台。「整個八十年代我在電視台工作,在事業上有很大發揮空間。那時候,電影、電視、舞台和音樂是新興行業,雖然辛苦,但只要努力就有成功機會,回報率高,不像時下年輕人怎拚搏都望不見將來。」

六十年代成長的一班人,仍然是今天社會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近幾年,他經常聽到年輕人的埋怨,亦有些人自暴自棄。「因為看不到機會,年輕人做事變得hea,形成惡性循環,別人當然不敢交棒給你。」

他擔憂現時的教育和社會風氣,影響新一代。「好似書展變成流行生活平台,一係年輕人見到流行作家、明星尖叫,一係家長搶購補充書籍,師奶搶煮食和旅行書,當然各有市場,無可厚非。但回歸10多年,從小學到大學,整個教育系統對傳統文化、文學的薰陶愈來愈低。記得以前讀書,中文和歷史都是重視的科目,有很多作文比賽、文化活動,現在小學生自幼接觸網絡文化、快餐文化、無厘頭文化,影響他們的選書興趣。」

Image description 黎文卓(右一)早年為監製的音樂劇《那年五月》,與一眾演員出席宣傳活動。(甜筒輝Facebook圖片)

憂文化劣質循環

他認同時代進步,絕不抗拒新媒體。「我也學習年輕人上網睇書,也留意新一代的書籍,譬如有人記錄了200天以截順風車形式旅遊歐洲,很有真實感,文字功力扎實。不管你從事什麼媒體,網絡、電視或報章也好,總要有最基本的文字標準及表達能力。以前看魯迅、冰心的書,或是林燕妮、黃霑的散文,都是好的內容和文字。但時下有些作家真的看不下去,我最怕沒有內容、文字表達不好的書,卻吸引很多年輕人。如果年輕人接受這種文化,再傳給下一代,就變成主流,形成劣質循環,未來社會就會很悲哀。」

上個月舉行的香港書展,他以香港中小企書刊業商會會長身份出席「好書推介共享」活動,感觸良多。

「內地有很多優秀的文學和歷史書籍,但香港找不到,我感到可惜。要推動文化,需由根源,即是教育着手。另一方面,年輕人要將眼界放遠,別怕與內地融合、與世界接軌。別一味埋怨,要自我檢討、好好反思。現在新興國家如印度、越南,年輕人的競爭能力愈來愈強,香港年輕人要爭氣。」

Image description 曾為亞視高層的黎文卓(右)與亞視前執行董事葉家寶(左)於亞洲電視最後一夜分享心情。(資料圖片)

黎文卓小檔案

年齡:60歲

外號:橋王、金牌編劇

身份:香港中小企書刊業商會會長、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邀請執委、香港作家協會理事等。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Image description 黎文卓(右六)投身娛樂圈40年,曾參與電視、電影、舞台劇等的創作工作。(黎文卓Facebook圖片)

Image description 九十年代的搞笑節目《笑聲救地球》是黎文卓最成功的作品,當中諷刺時弊的話題惹笑又貼近社會。(網上視頻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