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遇見自然/西洋古典選粹」 香港歷史最大型西洋古典紙本及油畫展售會

2018-09-10

Image description 卡洛•多爾奇(Carlo Dolci)《聖家族與三位一體》,約 1630 年作,油彩銅畫板。

蘇富比亞洲區主席黃林詩韻表示:「在蘇富比西洋古典藝術拍賣中,過去五年(2013-17)亞洲競投人數增長一倍;而來自亞洲藏家的總成交額與 2008-12 年間相比,亦增加了十倍,反映他們對西方傳統藝術需求日增。」有見及此,蘇富比將於9月28日至10月3日,即香港秋季拍賣期間,同場呈獻「遇見自然 / 西洋古典選粹」展售會,乃亞洲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歐洲古典油畫及素描作品展售會。

展售會將呈獻 46 幅作品,展示西方藝術從文藝復興到 19 世紀的歐洲藝術重要主題,不僅囊括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如荷蘭大師倫勃朗 • 哈曼茲 • 凡•瑞金(Rembrandt van Rijn,或譯林布蘭)等的作品,還有較鮮為人知的藝術家向前人致敬的傑作。

這次展售會將透過梳理各主題脈絡,探究西方古典藝術之體裁。從文藝復興藝術(約1500年)的宗教信仰題材,到隨後數年興起、並於 17 至 18 世紀蓬勃發展的風景畫及靜物畫,皆囊括其中。此外,展售會亦會展出16 到 19 世紀,畫家為探索人像繪畫而創作的肖像畫及日常生活場景描繪。

蘇富比亞洲區主席黃林詩韻表示:「蘇富比於 1973 年成為首家進駐亞洲的國際拍賣行,數十年來致力於區內拓展古代及現代中國藝術,成績斐然。與此同時,我們亦透過拍賣和私人洽購,孜孜耕耘培養亞洲藏家對西方藝術的興趣和需求。」

西洋古典油畫部主管 Andrew Fletcher 表示:「這次展售會將呈獻一系列西洋古典藝術作品,涵蓋多個題材,價位由 25,000 美元到超過 100 萬美元不等。隨著西洋古典藝術市場在亞洲鞏固紮根,蘇富比將致力協助藏家拓展收藏版圖,並透過聚焦於較鮮為人知的藝術家,呈獻其筆下出類拔萃之作,配合相宜價格,吸引新晉及資深藏家的興趣。」他續道:「有趣的是,西洋古典藝術與同一時期的中國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尤其體現於風景繪畫及素描。兩者互相參照,更顯意趣無窮。」

重點展售藝術傑作:

宗教畫像
在 13 至 19 世紀期間,基督教成為塑造歐洲文化的重要勢力,並在歐洲視覺藝術傳統中歷歷可見。畫像主要描繪聖母或基督,靈感多源於聖經文本,放在教堂或家中受人敬拜,以建立和鞏固信仰。

卡洛•多爾奇(Carlo Dolci)《聖家族與三位一體》,約 1630 年作,油彩銅畫板。卡洛 • 多爾奇是 17 世紀意大利巴洛克畫家,其技藝超凡,巧奪天工。此畫為畫家早期作品,狀況完好,以獨特形式演繹《神聖對話》的傳統主題。

風景畫
在 16 世紀前,風景僅用作肖像、宗教、神話或歷史繪畫的背景。然而,從 16 到 17 世紀,社會對世俗藝術的需求增加,令風景畫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體裁。風景畫範疇廣泛,並發展出兩種主要類別:其中一類,風格獨樹一幟,能喚起對古典遺跡的聯想,而另一類則著眼於具體地點的景觀面貌。

Image description 魯道夫•維格曼 ( Rudolf Wiegmann )《羅馬,南望台伯河之景觀,遠眺聖天使城堡及聖伯多祿大殿》,1834年作,油彩畫布。

魯道夫•維格曼 ( Rudolf Wiegmann )《羅馬,南望台伯河之景觀,遠眺聖天使城堡及聖伯多祿大殿》,1834年作,油彩畫布。本作出自德國畫家、建築師兼考古學家魯道夫•維格曼之手,展現 18 世紀歐洲人鑒賞意大利景觀畫作的品味。畫家鉅細靡遺地刻劃名勝古跡,其精湛技巧可見於作品畫面右側的聖天使城堡,以及中央遠處的聖伯多祿大殿,其獨特圓頂映照於台伯河上。

Image description 楊•凡•霍延(Jan van Goyen)《鴿子屋與鄉村景觀》,1653 年作,黑色粉筆、灰色渲染、部分棕色墨水描線。

楊•凡•霍延(Jan van Goyen)《鴿子屋與鄉村景觀》,1653 年作,黑色粉筆、灰色渲染、部分棕色墨水描線。在 17 世紀上半葉,荷蘭畫家紛紛憑畫歌頌祖國城鄉平易近人的風貌,描繪庶民百姓日常生活,這種取材方式在西方藝術史上前所未見。凡•霍延是其中一位貫徹此傳統的風景畫家。如本畫所見,他憑著爐火純青的素描和油畫技法,將主題平凡的作品昇華至壯麗之境;此前人們以為只有歷史和宗教題材方可達到這種境界。

靜物畫
靜物畫最先於 17 世紀初的荷蘭發展成獨立的繪畫體裁。此前,靜物是宗教畫或肖像畫中的一部分,視作聖人的象徵物或肖像畫中人的道具,而非主體。儘管靜物畫的發展,主要是呼應城市化的社會,以及社會對世俗主題繪畫與日俱增的興趣,靜物畫卻依舊保留其象徵意義。例如,描繪花束的畫像不但展示藝術造詣,還具道德寓意,提醒觀者塵世繁華不過是曇花一現。靜物畫中的花卉名目繁多,來自不同國家的鮮花同時綻放,藉以暗示荷蘭人對植物的了解,以及荷蘭在全球花奔及植物貿易中的領先地位。

Image description 約翰內斯•博斯哈特(Johannes Bosschaert)《靜物:花籃裡的鬱金香等花卉以及石檯上的貝殼和果實》,1624 年作,油彩畫板。

約翰內斯•博斯哈特(Johannes Bosschaert)《靜物:花籃裡的鬱金香等花卉以及石檯上的貝殼和果實》,1624 年作,油彩畫板。繪畫神童約翰內斯•博斯哈特出生於藝術世家,在家中排行第二,父親是荷蘭派靜物畫的創始人老安博休斯•博斯哈特(Ambrosius Bosschaert the Elder),舅舅更是當時著名的靜物畫畫家巴爾薩澤•凡•德•阿斯特(Balthasar van der Ast)。本作保存極為完好,署年1624 年,並有款識,是畫家最早的花卉水果圖。

人像繪畫
人像畫一直是視覺藝術的重要主題,自 15 世紀起蔚然成風,當時人體寫生開始成為藝術訓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是最能直接呈現人類境況的藝術手法,而藝術家探索該主題的形式也層出不窮。

Image description 維克多•路易•莫特茲(Victor-Louis Mottez)《梳髮裸女》,1887 年作,油彩畫布。

維克多•路易•莫特茲(Victor-Louis Mottez)《梳髮裸女》,1887 年作,油彩畫布。法國畫家莫特茲曾為巴黎多間教堂設計裝飾,盧浮宮馬森廳(Pavillon de Marsan)的壁畫亦出自其手筆,聲譽卓著。他曾繪畫許多肖像畫和家居生活場景作品,展現其細緻入微的畫法及優秀的用色技巧。

Image description 倫勃朗•哈曼茲•凡•瑞金(Rembrandt van Rijn ; 或譯林布蘭)《坐在高腳椅上的母子習作》,1640 年代作,黑色粉筆、棕色墨水描線。

倫勃朗•哈曼茲•凡•瑞金(Rembrandt van Rijn ; 或譯林布蘭)《坐在高腳椅上的母子習作》,1640 年代作,黑色粉筆、棕色墨水描線。倫勃朗是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僅憑寥寥幾筆,便能傳遞出深刻細膩的情緒與感情。在其藝術生涯中期,他創作了數幅如此作般的習作,探索母子間關係。此類作品一般並不作為任何油畫習作,而僅是對人性的動人觀察。倫勃朗在世之時,其素描作品已備受愛戴,如今其存世的紙上作品大部分藏於歐洲及美國重要博物館之中。

錯視畫
「Trompe l’oeil」是錯視的法文,是源自古希臘的藝術傳統,畫家利用寫實逼真的畫像製造錯覺,誤導觀者以為眼前畫像存在於三維空間。此類作品在 17 世紀佛蘭芒及荷蘭繪畫發展中風靡一時,讓畫家達致寫實風格的嶄新境界。

Image description 安德亞•烏班尼(Andrea Urbani)《錯視畫:木架上的花卉、一幅素描、剪刀、懷錶、碟盤、 執壺和一封信》約 1750 年作,油彩畫布。

安德亞•烏班尼(Andrea Urbani)《錯視畫:木架上的花卉、一幅素描、剪刀、懷錶、碟盤、
執壺和一封信》約 1750 年作,油彩畫布。安德亞•烏班尼是威尼斯畫家,憑城市景觀畫及宮殿壁畫設計而為人所知。此作是已知唯一具烏班尼簽名的靜物畫。此畫或可被引以為據,讓一些早前被託於其他藝術家名下的靜物畫得以正名。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