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中日女性的美麗與哀愁 兩依藏博物館《風華絕冠 • 東西匯流》展覽

2019-09-19

Image description 攜帶型梳妝與書寫道具及道具箱,日本 江戶時代(1603-1868年),木胎蒔繪, 多種尺寸,兩依藏博物館藏。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服飾無疑是反射美學和文化進步的一面鏡子,它們用獨到的方式詮釋了社會文化的演變,展示了人們的生活百態。中國和日本傳統社會都深深根植於儒家思想,數世紀以來,兩國女性社會地位低下,或依附男性而活。低識字率和有限的財產讓女性在社會上權力微薄,在家庭中淪為附屬品,地位卑微。

文:Patrick Chiu     圖:兩依藏博物館

繼兩依藏博物館最新日本館藏於今年三月首次亮相展覽《菊與龍:十七至十九世紀中日東方藝術》,兩依藏博物館榮幸呈獻重量級展覽《風華絕冠•東西匯流》,探索從明末清初至近代中國及同期日本的女性服飾於性別和身份社會建構的作用。

Image description 刺繡荷包,中國 十九至二十世紀,多種尺寸 ,@賀祈思紡織收藏。

聚焦於社會的另一半
《風華絕冠•東西匯流》將進一步展示博物館另一系列的日本館藏,並繼續呈現對亞洲藝術的設計、工藝和歷史等多方面的研究。在展覽主題上,《菊與龍》主要關注學者和文人且大多數是男性;是次展覽則會聚焦於社會的另一半:女性。

展覽超過250件精選展品,包括日常使用的物品如閨房相關的傳統中式家具、日本髮飾和銀飾,以及中日兩國的紡織品等。展覽旨為研究東方傳統及現代女性對美的概念,及其在西方觀念、道德和思想傳入後的淡化和演變提供豐富資料和深刻見解。

Image description 髮梳,日本 十九至二十世紀,多種尺寸,兩依藏博物館藏。

地理位置、氣候、文化、歷史和習俗是影響社會對美之見解的一些常見因素。展覽敘事由此展開,於第一部分展示中國和日本傳統審美標準的視覺參考。透過繪畫和插圖,如由浮世繪畫家楊洲周延(1838–1912年)繪製的知名系列《時代之鏡》(Jidai Kagami)等,於豐富的色彩和精緻細膩的描繪間,將不同時期理想的女性形象躍然紙上。

Image description 維多利亞風格鑲銀女性旅行梳妝套裝,英國 製作: Thomas Whitehouse,1862年, 玻璃和銀,多種尺寸, 兩依藏博物館藏。

女性的文化身份和社會地位
展覽的核心部分呈獻一系列精選的展品,包括十七至十九世紀中國和日本女性曾經使用或穿著的木製品、紡織品和髮飾等。在傳統中國家庭的父權制結構下,女性的生活以家庭為主,因而大部分時間她都深居閨中。架子床是女性嫁妝中最重要的部分,象徵女性在家庭中地位,不論婚後離異或寡居亦會歸她擁有的家具之一。

Image description 對襟女褂,中國 十九世紀中葉, 高99 x 寬119公分, @賀祈思紡織收藏。

同樣,日本的服裝和飾品,甚至髮型,都反映了穿著者的文化身份和社會地位。在某些時期,髮型的選擇可用於區分妓女、演員或貴族的不同身份。而髮飾的設計也與和服一樣,跟隨季節變化。日本鮮明的季節特徵為工匠們提供了豐富的設計靈感。

Image description 在傳統中國家庭的父權制結構下,女性的生活以家庭為主,架子床是女性嫁妝中最重要的部分,象徵女性在家庭中地位。

隋朝至近代四傑出女性倩影
文化思想上的交流從來不是單向的,西方社會同樣受到東方異域文化的影響。生活於冠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或中國其他指定港口城市的商人和傳教士,也將中國的時裝及工藝帶回了他們的祖國。《風華絕冠•東西匯流》最後的部分將展出博物館永久收藏中的一系列精致歐洲珠寶粉盒,尤其是1920和1930年代具有中國和日本風格的珍品。

Image description 中國和日本傳統社會都深深根植於儒家思想,數世紀以來,兩國女性社會地位低下,或依附男性而活。

是次展覽以現實例子及社會背景作基礎,在四個特別設計的展廳內,觀眾亦有機會深入了解從隋朝(569—618年)至近代四位傑出中國女性的生活經歷,分別是吳絳仙、袁大捨、管道昇和莫淑英——她們對當時的文學、藝術或政治等曾做出重要的貢獻。是次展覽因此在充分展現中日兩國在工藝上獨特技巧和創造性的同時,更記錄了人類寶貴的文化歷史變更,引出對社會進化之探討,邀請觀眾加入關於女性身份和社會地位發展演變的全球對話。

Image description 兩依藏博物館榮幸呈獻重量級展覽《風華絕冠·東西匯流》,探索從明末清初至近代中國及同期日本的女性服飾於性別和身份社會建構的作用。

兩依藏博物館《風華絕冠•東西匯流》展覽
2019年9月16日 - 2020年2月27日
開放時間: 10:00 - 18:00 (二至六)(需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