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占飛:巾幗不讓鬚眉

2020-01-03

美國《時代》雜誌選瑞典16歲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為年度風雲人物。34歲的桑娜馬林(Sanna Marin)當選芬蘭總理,是全球最年輕女總理。5年前,英國女經典學者馬莉庇雅(Mary Beard)還慨嘆,女性在政壇和社會運動中的地位,整體計依然及不上男性。

這幾年,情況已大大不同。#MeToo運動將許多有權有勢的男性拉下馬。抗議美國白人警察濫暴濫殺黑人的「黑命可貴」(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主要為黑男抗爭(白警極少濫暴濫殺黑女),幾名領導人都是女性。這半年來香港的反修例運動,雖仍遭女性主義教授批評為「父權」運動,女性只是綠葉,但無可否認,此運動確為「港女」平反,「賦權」香港女性。凡此種種,都見證了掌權也好,不掌權也好,純為女性權利或為社會整體權益,巾幗敢於抗爭的「戰鬥性」和組織能力,絲毫不讓鬚眉。

Image description 瑞典16歲少女通貝里成為《時代》雜誌2019年年度風雲人物。(路透圖片)

藉烏托邦寄託未來

也許到了二十一世紀,女性毋須再藉烏托邦想像去寄託未來。回顧歷史,所有烏托邦想像,都是為了逃避現實中不完美的世界。《桃花源記》是逃避暴秦的想像。公元五世紀聖奧古斯丁的《天主之城》(City of God),寫於羅馬城被毀後,帝國無法維持,戰亂頻仍,民不聊生,惟有寄託死後有個天主之城的理想世界。湯馬斯摩亞(Thomas More)的《烏托邦》寫於基督新、舊兩教血戰慘烈的1516年,想像南美有一理想國,在那裏,各宗教可和平共處,互相容忍。

古今中外,從來沒有男兒國的想像,因為男性一直是強者、尊者、掌權者和得益者,毋須藉烏托邦想像逃避現實。反之,女兒國的烏托邦想像卻有不少,皆因女性從來都是弱者、卑者和受害者。女兒國的烏托邦想像可分兩類:一是國中依然有男有女,不過掌權的是女性,一家之主是女性。二是名副其實的國中全是女性而沒有男性。

根據《舊唐書》記載,在南北朝至唐代,青藏高原有個東女國:「東女國,西羌之別種,以西海中復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東女國是上述第一類女兒國,由女性管治「為王」,屬於母系社會。至於「西海中復有女國」,《大唐西域記》記載:「西南海島有西女國,皆是女人無男子……其俗產男例皆不舉。」此說十分荒謬。若所有男子都「不舉」,何來後代?

古人經常將事實與神話混在一起。《大唐西域記》如此,西人何嘗不然?《馬可勃羅遊記》便有許多荒誕不經的記載。但古人明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要想像沒有男子的女兒國,必要解決如何繁殖後代的問題。只有女性能生子,但有女沒男,何來孩子?惟有設想一個神話出來。

《西遊記》第53回寫唐僧四師徒路經女兒國,「這一國盡是女人,更無男子」,城外有「河喚做子母河……這裏人,但得年登二十歲以上,方敢去吃那河裏水。吃水之後,便覺腹痛有胎。至三日之後……就降生孩兒。」這些孩兒全是女性。

《西遊記》畢竟是男人寫的,且不敢挑戰當時中國男尊女卑的倫理,故而《西遊記》續寫女兒國的女王,聽說唐三藏「相貌堂堂」,便想嫁給他,讓他做國王,自己當王后。如此沒志氣的女王,哪堪稱為女性主義者呢?女兒國最終落得只是男性的「性幻想」而已!

Image description 桑娜馬林當選芬蘭總理,也是全世界最年輕女總理。(法新社圖片)

亞馬遜女侵略他族

古希臘人比較「實事求是」。他們一樣想像神與人類交配而產生女兒國。神話中的亞馬遜人,乃戰神艾瑞斯(Ares)的後代。這是第二類女兒國,亞馬遜人全是女性,其國不許男性居住。每一年春天,亞馬遜女人會去跟附近種族的男人交配,或跟俘虜回來的男奴隸交配,誕下男嬰則送返男家或殺死,女嬰則撫養成人。

戰神的後代自然跟斯巴達人一樣是戰鬥民族,人人都驍勇善戰,超級英雄片《神奇女俠》沒提到的是:亞馬遜女不耕不牧,靠侵略洗劫他族為生。荷馬在《伊利亞德》(Iliad)中提到亞馬遜曾參與特洛伊戰爭,與希臘人為敵,互有勝負。千多年來,古希臘、羅馬都有史學家煞有介事的考證:歷史上存在亞馬遜人,她們建立不少城市,戰功顯赫。亞馬遜神話算不算是「恐女症」想像?

撰文 : 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