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占飛:前無古人「沙灘書」

2020-01-10

艾蒙威爾遜(Edmund Wilson)說他12歲讀《福爾摩斯探案》,為之「着迷」。占飛亦然。起初讀1920年代劉半農、程小青以淺白文言翻譯的版本。雖云淺白,也不易看懂。及長,看英文原版,方才看得痛快。一如萬千少年,福爾摩斯成了偶像。後來方察覺福氏智力蓋世,卻有人格障礙。

雖然威爾遜認為偵探小說一無是處,但十九世紀末至今的大作家,不少是偵探小說迷:馬克吐溫、194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小熊維尼》作者米恩、俄國著名短篇小說家契訶夫、詩人T. S. 艾略特、曾連續兩年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小說家格連(Graham Greene)、杜斯托也夫斯基等等。杜斯托也夫斯基兩本經典名著《罪與罰》及《卡拉馬佐夫兄弟》,都藉一宗罪案探討信仰和人生問題。格連寫偵探及間諜小說,探討道德兩難、罪惡與內疚。兩人的作品,難得都雅俗共賞。

Image description 姬莉絲厲害的是,其偵探小說幾乎全部都是「密室殺人案」,但她幾乎窮盡這個次類型的所有橋段。

咬文嚼字 容易過時

小說家和文學批評家點評小說, 間中會錯將粉絲當魚翅。愛倫坡在1840年代發表的小說,被認為是偵探小說的鼻祖,後他一輩的韋基哥連斯(Wilkie Collins)的《月球石》(The Moonstone)發表於1868年,講一宗鑽石盜竊案,受到艾略特賞識,譽為「第一本、最長篇及最好的英語偵探小說」,一部好的偵探小說「應回到及仿效哥連斯」的風格。然而,今天仍有不少人讀愛倫坡,有多少人認識哥連斯?有多少作家會仿效他的風格?

威爾遜抨擊1920年代英國「四大偵探小說天后」之二的茜耶絲(Dorothy L. Sayers)及姬莉絲(Agatha Christie),讀者大可一笑置之,不必認真。茜耶絲生於書香世代之家,6歲父親教她拉丁文。她獲獎學金往牛津修讀語文,1915年一級榮譽畢業。當年牛津不給女生學位。1916年茜耶絲出版第一本詩集。1923年出版第一本偵探小說。她最著名的作品是1934年的《九裁縫》(The Nine Tailors),威爾遜批評此書「悶到發慌」。1935年的《俗艷之夜》(Gaudy Night)是沒有兇案的偵探小說。威爾遜低貶茜耶絲,他夫婦的好友拿波哥夫(Vladimir Nabokov)卻認為茜耶絲是個好作家。拿波哥夫讀許多偵探小說,他的成名作《羅莉妲》(Lolita)便是一名孌童癖男人的自述,改編自一宗真實案件,帶有罪案小說的風格。

威爾遜批評偵探小說只達「次文學水平」(sub-literary level)。他忘記了偵探小說是流行小說,面向的是只有「次文學水平」的讀者。偵探小說吸引小說家,不是作者的文筆、文字功力,而是罪案的「謎團」:誰是兇手?布局是否出人意表?讀者如何蒙在鼓裏?偵探如何找出兇手?推理過程是否符合邏輯?其餘都是次要的。文筆好、人物刻畫出色、暴露人性的陰暗面、道德兩難等等,只是錦上添花,有花固然好,沒有亦不損作品分毫。

弔詭的是,茜耶絲之類的飽學之士,其作品反而不及「次文學水平」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無他,飽學之士往往抵受不住誘惑,要在小說中引經據典、咬文嚼字、節外生枝(哥連斯的《月球石》即有此弊),很易過時。此所以許多暢銷偵探小說作家都不是讀文學出身。柯南道爾是醫生,姬莉絲是藥劑師,P. D. 占慕絲(P. D. James)16歲已輟學出外工作,婚後丈夫有精神病,她要賺錢養家。夫死,她才能當偵探小說作家。美國「硬漢派」偵探小說兩大名家:陳德勒(Raymond Chandler)沒有上大學,大蕭條時失業,為稻粱謀而寫偵探小說。夏密特(Dashiell Hammett)13歲輟學,25歲往私家偵探社工作了7年,後來辭工寫偵探小說。上述作家的小說至今仍有無數讀者,反而茜耶絲、哥連斯等已打入冷宮。

Image description 茜耶絲最著名的作品《九裁縫》。

淺白易讀 橋段出色

姬莉絲的小說淺白易讀,文字絕無花巧,中學生也能讀懂,是典型的美國人口中的「沙灘書」或「飛機書」,即去沙灘日光浴或乘一程飛機即可讀完的流行小說。

姬莉絲厲害的是,其作品幾乎全部都是「密室殺人案」,但她幾乎窮盡這個次類型的所有橋段。其中4部最優秀的作品:《羅傑.艾克洛命案》、《東方快車謀殺案》、《一個不留》、《謀殺啟事》都布局巧妙,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意思是:同樣的橋段,以前沒有人寫過,以後亦沒有人可以再寫了!

撰文 : 占飛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