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占飛:體育電影 勵志feel good

2020-04-14

瘟疫蔓延,文化、康樂活動暫停,留在家中,如何排遣日子?美國一些文化機構將書、電影、視頻等放到網上,免費閱讀和觀賞,倒是功德。紐約大都會歌劇院3月將華格納的《指環》四部曲歌劇放上網。何以香港的文化機構,例如電影資料館、圖書館等等不效尤呢?

趁這段空閒看電影,不失為明智選擇。可是,像《世紀戰疫》(Contagion)、《極度驚慌》(Outbreak)等瘟疫電影,還是少看為佳。一來,電影少不免戲劇性誇張,不符事實,尤其是《極度驚慌》,錯漏極多,徒誤導觀眾。二來,瘟疫已令人心情沉重,崩口人忌崩口碗,何必還要再看這類電影呢?倒不如花個多小時看喜劇、溫情、浪漫愛情或勵志片,忘卻現實吧!

Image description 美國體育片最多拳擊片,Hilary Swank因飾演奇連伊士活的《擊情》(Million Dollar Baby)而得獎。

合乎現實

許多影迷可能嫌上述幾類電影流於公式化,故事來來去去同一模式,人物性格幾個類型,缺乏原創性。類型電影大多如是。可是,能夠受觀眾歡迎,成為類型,必有其優點:滿足觀眾的渴望和夢幻(fantasy)也。以浪漫愛情電影為例,現代人生活中難得有浪漫的時刻,浪漫愛情片正可滿足此渴求,因而以成年男女為主角的浪漫愛情片,通常都喜劇結局,男得美眷,女獲情郎。可是,青春少年的浪漫愛情片卻多以分手告終,留下遺憾和浪漫追憶。無他,少年男女的戀愛,尤其是初戀,「此情可待成追憶」者居多,其浪漫在於得不到也。由此可見,類型電影雖然公式化,但有合乎現實的心理基礎也!

勵志片中,體育片遠勝絕症片、殘障人片等等,然而,本土影迷有恐怖片迷、動作片迷、超級英雄片迷、科幻片迷……等等,卻罕有體育片迷,或有之,吾寡聞矣!美國體育片不單數量遠較其他國家地區為多,平均質素亦高一籌。無他,美國體育產業是大生意,各項運動、比賽擁躉亦多,體育片自然有市場,而且不少雅俗共賞。有演員憑體育片而獲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獎,如1981年羅拔迪尼路演馬田史高西斯的《狂牛》而得獎,希拉莉絲韻(Hilary Swank)演奇連伊士活的《擊情》(Million Dollar Baby)而得獎。

上述兩片都是拳擊片。美國體育片最多拳擊片。1992年來,只有兩部體育片拿過最佳電影獎,一是英國片《烈火戰車》,另一部便是《洛奇》。前者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後者也不全是杜撰。美國的確有個無名拳手Chuck Wepner,在1975年跟復出的拳王阿里(Muhammad Ali)比賽,並在第9回合擊倒(knock down)阿里,但打完15個回合,他還是給阿里擊倒而輸了。史泰龍正是受此啟發而寫出《洛奇》。他的事跡在2017年拍成電影Chuck,香港好像沒公映,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看。

體育片吸引觀眾的地方在於,主角都有夢想,而且除了少數是天賦異稟的天才,如巴西賽車手及民族英雄冼拿(Senna),都是觀眾能代入角色的「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更不堪,如讀書不成,家境清貧,孤獨寡朋,卻憑本身堅毅的性格、頑強的鬥志、吃得苦中苦而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最終夢想成真。人人少年時都有夢想,但99.99%都無法達成夢想,觀眾看體育片正好滿足達成夢想的渴望,分享主角的狂喜。這是體育片勵志之處,亦是體育片得以成為「感覺良好電影」(feel good movie)的原因。

真人真事

美國的體育片,許多都是以真人真事為藍本。純粹虛構,欠說服力。真人真事,觀眾較容易代入,而且可滿足觀眾八卦名人軼事的心理。既是真人真事,體育片少不免會順帶拍出體育英雄身處的時代、社會環境、文化氛圍等等,至少出色的體育片如是。1994年的紀錄片Hoop Dreams,香港好像沒公映,導演和攝影師追蹤拍攝芝加哥兩名窮家黑人少年,入讀Isaiah Thomas的中學,夢想步他後塵,成為職業籃球員而脫貧。

電影由他們14歲拍到19歲,5年來共拍了250小時,剪輯成170分鐘,既拍出他們的成長經過,他們和家人、朋友、學校的愛恨交纏,還如實地反映了當時芝加哥的社會實況、黑人的困境……等等。雖然兩名黑人青年都當不成職業籃球員,但電影名利雙收,他們各分到20萬美元,算是脫貧了!

圖片:網上圖片

撰文 : 占飛

Image description 1994年的紀錄片Hoop Dreams, 追蹤拍攝芝加哥兩名窮家黑人少年的籃球夢。

Image description Chuck好像沒在香港公映,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