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香港再任國際演藝協會會議東道主

2022-04-26

Image description

國際演藝協會(ISPA)每年舉行兩次會議,每年1月在紐約舉行一次,年中再在世界不同地區舉行第二次國際會議。此會議是全球表演藝術界的盛事,每次會議均吸引數百位來自不同地區的協會成員及資深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參加。5月24日至27日,香港將會成為亞洲首個城市,繼2006年後,再次出任ISPA年中會議的東道主。今次訪問兩位會議主要支持機構的代表,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Tisa)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譚兆民(Paul),分享過往參加ISPA會議的收穫,以及對今屆2022香港ISPA會議的期望。二人亦為會議委員會的成員,協助策劃了多項令人期待的精采節目。

Image description 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Tisa)

Image description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譚兆民(Paul)


建立人際網絡 激發新思維

Tisa曾任ISPA董事會主席,早在九十年代已開始參加ISPA會議,她指當年的國際會議主要在歐美地區舉行,近二十年地點擴展至亞洲,令她更投入參與。「紐約會議經常在大風雪下舉行,一班行家除了在會議上交流,也一起奔走於劇場和音樂廳欣賞表演,是跟新知舊雨聯絡感情的好機會。此外,不同地區會議的創新思維,可開拓大家的表演藝術視野。例如有一年荷蘭的國際會議,部分節目在空曠地方如沙灘和森林舉行,帶來非一般的藝術體驗。」
Paul於2017年1月首次參加ISPA會議,如今憶述也難掩雀躍之情,「參加大型國際會議的主要目的是交流和拓展人脈,那次行程約十日,會議只佔其中三日。ISPA會員的福利之一,是獲得一張全球會員地圖供你探索,我入會後即有其他會員主動聯繫我,出發前,我已跟數位來自各地的會員約定見面。1月初是紐約表演場地聖誕長假後重開的日子,我一早把看表演的行程排滿。」

理想交流中心 提升香港地位

每屆ISPA會議均會圍繞不同的主題,邀請世界各地具影響力的講者,就全球藝術管理的挑戰及生態作深入分析及交流,透過各地同儕互動和分享,孕育新思維。Paul對香港相隔十六年再次成功申辦ISPA會議感到光榮,今屆會議以「凝聚.致遠」(To Connect Beyond)為主題,他指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融合中西文化的特點,令香港在全球藝術村中擔重任,成為理想的交流中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在預算案中提及,為配合香港在『十四五』規劃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定位,將會撥款4,200萬元,在兩年內舉辦首屆『香港演藝博覽會』,我期望今次ISPA會議可以成為博覽會的『前哨』,提升香港在全球表演藝術業界的地位。」香港向來是通往內地的橋樑,Tisa期望香港可作為中介角色,「ISPA會議是一個跨越領域與藩籬的獨特交流機會,希望透過香港向全球業界人士介紹大灣區的文化藝術發展,以弘揚中華優秀獨特文化。此外,外地藝術從業員對香港或內地有不少疑問,我期望藉此機會為他們解開疑團。」

四日節目緊湊精采 叫人興奮期待

2022香港ISPA會議為期四天,受疫情影響,會議將以網上形式舉行。Paul推薦多個不容錯過的節目,「三場主題演講是焦點,演講者包括:指揮家及作曲家譚盾、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編舞及藝術總監沈偉。部分講者以往鮮有參加國際性會議,例如:美國The Ronald O. Perelman表演藝術中心藝術總監Bill Rauch、尼泊爾製片人及藝術經理Govind Parajuli等,今次難得有機會交流。此外,每日亦會舉行現場網上直播的座談會,邀請各地表演藝術界領袖、工作者參與討論業界的熱門議題,令人興奮期待。我已記下想拜訪的ISPA會員,會議期間先作網上交流,待旅遊限制放寛,便作『報復式』面談。」

會議其中一場座談會主題為「藝術.癒合.(再次)連繫社區」,由Tisa任主持。「這兩年多來,疫情為大家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包括:健康、工作、心靈、人際關係等。藝術是生活的調劑品,當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觀眾重回公共空間和演藝場地時,如何透過藝術讓人恢復能量?藝術如何重建社區的共融關係?其中兩位獲邀參與的講者『藝術在醫院』總監鄭嬋琦相信藝術能為生命帶來無限可能,馬來西亞表演團體TerryandTheCuz導演Govin Ruben,其題材貼近社會議題。我期望透過對談,產生化學作用,讓藝術為社區注入治療力量。」

2022香港國際演藝協會會議
日期:5月24日至27日
網頁:https://www.ispa.org/page/congress_hk22

(資料由康文署提供)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