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不買不理性郵票

2013-06-11

Image description Stanley Gibbons亞洲區投資總監Marco Kaster視郵票為投資工具。

Image description 世界上第一批郵票「黑便士」,這組「Great Britain 1840 1d Black from plate 3」,因連着邊框,更為珍罕,約值八百○六萬港元。

雖然今天資訊科技發達,除了一般公文,以寄信作溝通幾成絕響,然而郵票仍然有其市場。尤其每逢大節日或重要活動,郵政局都會發行紀念郵票,吸引不少民眾購買收藏。然而這些郵票要等多少年後,才可以升值上十倍甚至上千倍,就像拍賣行那些天價郵票一樣,成為家傳之寶呢?

郵票投資公司Stanley Gibbons亞洲區投資總監Marco Kaster對一般的集郵行為很不以為然。他聳聳肩,指出那些郵票的升值潛力非常有限:「因為它們不很珍貴。要等到這些郵票都變得稀有時,可能要等到集郵者的孫子都死去以後……」他強調,作為投資用的郵票與一般被收藏家收藏的郵票並不相同,一字記之曰:「Rare(罕有)。」

「郵票投資?你是認真的嗎?」這是Marco在應徵時得知公司運作性質時的反應。曾在國際知名的顧問公司KPMG擔任顧問工作近二十年的Marco,首次接觸郵票投資這另類投資工具時,不禁心生懷疑:「在我還小的時候,我也曾蒐集過郵票,覺得那只是很普通的一個興趣。」後來做了相關的資料搜查以後,卻漸漸對這範疇感到興奮。「如今世界上有許多另類投資,而郵票與其他投資工具如紅酒、鑽石、黃金等最大的分別是,它的市場完全由全球六千萬個收藏家主導,這些收藏家對郵票的收藏價值都有深入的了解,都願意為自己的興趣付出金錢,成為推動市場的動力。」

他舉了一個有趣的事例說明了郵票收藏家的狂熱。「好像有一次我在拍賣會上,準備拍下三組相同的郵票,預計價錢不超過24000港元,結果第一、二組我分別以24000和26000港元投得,競投第三組時遇上對手,最終對方以28000港元投得。在午飯時,那位得到最後一組郵票的老先生主動來結識我,說我為他帶來大麻煩了。原來他那天早上出門的時候答應了妻子,說自己不會以超過24000港元的價錢投這組郵票。他可能等了這組郵票很多年,渴求擁有的程度,不僅超越了自己的預算,甚至高得可以讓他忍受因為買了郵票不能買裙子給太太而遭到的責罵,這就很簡單地說明了收藏家市場是怎樣的。」

Image description 「1980年中國庚申年猴年郵票」升值速度很快,然而Marco指這種郵票不是理想的投資工具。

三大因素決定價值

但他強調,自己不是收藏家,只是投資者。「我只在乎郵票的升值潛力是否能保障財富的增長。公司與收藏家合作,收購了約三百萬個郵票,當中只有約五百個是屬於投資級數的,然而這五百個已經代表了近一半的資產總值。」雖然郵票成為大眾的流行投資工具不過是近十年的事,但郵票投資本身卻有很長的歷史:「就好像歐洲許多富有的皇室羅特希爾家族(Rothschilds)、杜邦家族(DuPonts)、俄國的沙皇家族、摩納哥雷尼埃家族(Rainiers),以及英國王室,他們都有投資郵票,而且是一代代傳承下去,就好像投資黃金一樣,把郵票作為一種累積財富的工具。第一個郵票是在1840年於英國發行的『黑便士』。在十八世紀末郵票發明的初期,他們就開始收藏郵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稀有郵票才能成為投資工具,而非一般收藏的郵票。」

在訪談中,Marco多次強調投資性質的郵票和一般被收藏的郵票大有不同,他總結出三點相異之處:「首先,罕有郵票就是一票難求。但如果這張郵票的保存狀況不太好,它的價值仍非常有限。因此第二點是要有最佳的保存狀況。如果一張郵票已經充滿塵土和污迹,沒有人會收藏它,但如果它的狀況還保存得好像剛出廠般,價值便會很高。就算是1840年的『黑便士』,如果它已經被使用過,而且保存得非常差,可能仍會值2000到3000港元,但如果它保存得非常好,沒有用過,便可值高達10萬港元。」

Marco頓一頓繼續說:「第三個因素就是要有一個健康的收藏家需求,即郵票會引起多數收藏家的興趣。即使是一張非常罕有的德國郵票,全世界六千萬的郵票收藏家中,只有來自德國的收藏家對它有興趣,中國、美國、印度的收藏家也不會收藏,而德國只有約八千萬人口,收藏家數目較少,因此升值能力仍很有限。英國是第一個發行郵票的國家,因此全世界的收藏家都對它的郵票有興趣,而中國郵票有悠久歷史,加上如今中國財力豐厚,所以這兩類郵票廣受收藏家歡迎,價值也被需求推高。」他指出,中國郵票成為投資工具並不是新鮮事:「其實那些知名的皇室貴族從很早的時期就開始收集中國郵票。判斷中國郵票價值的標準跟其他地方的郵票一樣,視乎其稀有度、保存狀況和需求而定。」

他認為,郵票的需求多年來都非常穩健,尤其是中國收藏家進入市場後,更構成推動中國郵票價格上升的力量。他引述數據指,如今中國的收藏家約有二千萬,所以每三個收藏家中,就有一個是中國藏家,另外二千萬的收藏家則來自亞洲其他國家。「中國的收藏家進入市場時多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尤其是毛主席在世時嚴禁人民集郵,自從他在1976年逝世後,人們才突然發現有這種新的自由,至今不過三十多年,因此收藏興趣特別濃厚。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二十世紀初期,中國還有人集郵,包括一些來中國做生意的外國商人,把郵票保存並帶回自己的國家,經歷兩三個世代以後,他們的孫子或者曾孫子繼承了一大疊郵票,把它帶到拍賣行,中國收藏家對之抱有很大興趣,想把自己的歷史買回來,因為郵票收藏曾遭到禁止,需求也特別大。」

Image description 「Great Britain 1976 13p Roses error」因為漏印了價錢而價值連城。

英女皇的投資工具

除了中國郵票,如今亞洲的郵票也特別受歡迎, Marco相信是因為這地區的人對集郵的興趣比歐洲大。「在歐洲,集郵不過是老先生的玩意,在年輕一輩中並不盛行,他們通常只愛流行玩意,如果有一天一個年輕人告訴他的朋友說:我不出來玩了,我要研究我的郵票收藏,你猜對方會有什麼反應?(微笑)但當我去到亞洲出席與郵票有關的場合,例如拍賣會或展覽,父母會帶自己的孩子同行,也有三四十歲的人,集郵在不同年紀之間仍非常流行。而在印度,集郵更跟欣賞古典音樂一樣,是文化活動的一種。雖然亞洲的郵票市場比較有潛力,但作為投資者,我還是以世界市場為主。」

投資郵票追求稀有度,而稀有度通常與歷史有關。「基本上,所有歷史悠久的東西都有其價值,無論是老酒、老硬幣、老爺車、老手表,因為他們都比新的更罕有。」但也可以是某些特別因素導致:「印刷錯誤也是十分罕有的,尤其是現代郵票,印刷錯誤的機會很微。因此就算印刷錯誤的郵票不是被保存得很好,也有較高的價值。就好像『Great Britain 1976 13p Roses error』這張郵票,其中一張漏印了價錢,非常罕有。這是當時的一個機器運作錯誤導致,那些漏印了價錢的郵票理應已經全部銷毀,但後來有人發現了三個幸存下來的錯體郵票。如今全世界的三個郵票中,一個已經被使用,上面有郵戳,另外兩個是完全沒用過的,用過和其中一個沒用過的,都是英國伊利沙伯女皇的藏品,剩下的一個被澳洲投資者擁有,是全世界第二個人擁有這種郵票。即使這郵票看起來十分平常,歷史也不算很久,價值可高達150萬港元。」

中國真正珍貴郵票

說到中國的特色郵票,他邊說邊打開拍賣會目錄,從最早的一批郵票說起:「1860年代中期,作為貿易港口的上海成立了本地郵政系統,開始發行郵票,這可算是中國第一批郵票,今天這些郵票每枚可高達5萬到10萬港元,視乎保存情況而定。接下來大清政府開始發行全國性的郵票,在1870年代發行的是『大龍郵票』,1880年代發行的是『小龍郵票』,兩款郵票的設計不盡相同。」

「1894年為慶祝慈禧六十大壽,政府發行慈禧壽辰紀念郵票,在1897年再次印行,這款郵票非常珍貴。但在一次拍賣會中竟然有一對這樣珍貴的郵票連在一起,還有旁邊的一條邊,兼為錯體印刷,比起單個郵票更為稀有,即使這兩個郵票已經用過,但價值差別不大,因為這種郵票實在太少見,可以高達100萬港元,比年代更久遠的郵票價值更高,這全都與稀有度有關。」那未用過的郵票比用過的價值更高嗎?「以某些非常罕有的中國郵票來說,用過和未用分別不大,因為郵票本身已經很少見。而其他郵票則不然,因為在市場上已經有大量那樣的郵票。」

他接下來逐一細數中國珍郵:「中國政府曾發行一種郵票,讓人可以逐少買來,到最後用以交稅,免卻一次過繳交稅項的負擔,就好像香港發行的儲稅券一樣。但不知是什麼原因,某些郵票沒有用來繳稅,更流傳了下來,就變得非常珍貴,這就是『大清紅印花原票』。在1897年,剛成立不久的大清郵政官局,由於來不及印製新郵票,所以在紅印花原票上蓋上價錢臨時當作郵票用,但這種郵票比較多,所以價錢也受其保存程度和稀有度影響。」

說起中國郵票,Marco儼如一個中國通。「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但他們沒有時間去印刷新郵票,因此在1912年,他們便在舊有的大清郵政郵票上印上一層『中華民國』的字樣,這措施只持續了一段很短的時間,因此這種郵票亦很珍貴。」但他說,在此之後的中國郵票,已不屬自己關注的範疇。

Image description 在擔任Stanley Gibbons亞洲區投資總監前,Marco在KPMG擔任顧問工作近二十年,累積了不少待人接物的經驗。

投錯票是唯一風險

Marco說他公司投資的郵票是以英國、英聯邦和中國郵票為主,也購入香港的郵票,「但說的仍是十九世紀初或更早年代的郵票,在那之後的郵票並不珍貴。」

他進一步解釋:「十九世紀的郵票尤其難以完好地保存下來,當時的人多用完就把郵票扔掉,很少家庭會花上百年時間去看顧一張郵票,如果把它保持得好像全新一樣,價值便更高。我之前曾提及的那些著名皇室家庭,他們早於十九世紀就看到收藏郵票的價值潛力,因此擁有很多珍郵。現在許多人都有集郵習慣,他們不會使用,只會一直保存,反而令郵票變得不太珍貴。」

說到近代的中國的郵票,Marco斬釘截鐵地說:「我們不會買入任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郵票。」他解釋,近代中國郵票的市場價格不理性,因此就算升值再快,也不是穩健的投資工具。「就算是價值最高,一整版可以拍出高達100萬的『中國庚申年猴年郵票』,我也不會買入一張。每兩個禮拜舉行一次拍賣會,我總會看到有一兩張整版的猴年郵票,那告訴了你什麼?它不珍貴。不然就一年才會碰到一次了。這種郵票在1980年印了十萬版,市場上約有八百萬張這種郵票,大部分都不曾使用,因為它看起來很漂亮,價錢又是8仙,1980年印,有八百萬張,『8』有『發』的吉祥寓意,所以大受歡迎。但它根本不珍貴,就算加上其餘十一版生肖的郵票,拍賣價依然相距不遠,因為價值仍在猴年郵票那一版上。從以郵票作為投資工具的角度去看,只有『稀有性』才是價值所在,雖然每兩個星期,這情況依然持續,但這價錢對我們來說一點都不合理,因此不會作為長遠投資。」

那會否突然有一批郵票出現,令原有郵票價格降低,構成投資的風險?Marco立刻否定:「當一種事物很罕有時,很難變成不罕有的。世界各地的郵票專家知道市場上不同種類的郵票還剩下多少個。首先,郵票的印行量是已知的,例如只有一張錯體的郵票,便非常珍貴,加上它原本應該被銷毀的,最後幸存下來幾個,價值更是不菲。好像我說過的『Great Britain 1976 13p Roses error』這張郵票,世界上可能忽然出現第四張,但依舊不影響這張郵票的價格,它仍然非常罕有。」

Marco笑說,投資郵票的唯一風險就是投了在錯的郵票上:「例如猴年郵票(大笑)。雖然五年前,一張猴年郵票不過是3000港元,但是今天,它的價值已經高達2萬元,在未來五年內,它的價值或許可以增長到5萬元,但也可以打回原形變成3000元,或許那時候人們就會開始思考,購買一樣不再珍貴的事物時,它的價值何在呢?那些古老的英國和中國郵票則不同,它的價值在歷史進程中持續上升,緩慢地累積,不會像猴年郵票般一下子就跳到很高的價格。我不相信有人會買一版猴年郵票作投資,他們只會把這種郵票作為身份的象徵,向人展示:我也有能力買猴年郵票。而那些有歷史的珍貴郵票,所有收藏家都知道它的存量,因此市場需求也非常穩定。」

(撰文︰張綺霞、攝影︰郭錫榮)

[email protected]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