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麥探員:強積金,你又煩,我又煩

麥探員 | 2017-03-10

Image description

自2000年參加強積金計劃後,至今已經接近17年,有很多打工仔不滿這種強迫儲錢的制度,如同剝削個人理財自由,但政府本着父母心,為大家退休生活着想,又好像很有道理。以筆者周邊同事或朋友當中,佔大部分都是從來不管理強積金的,更有些位高權重者說由參加計劃至今都一直在蝕錢,不過,有保險業朋友跟我說也有個案是增長幾十萬的,這個遊戲其實是有點詭異,你現在管理的強積金,要65歲退休後才可領取,即使你在中期將強積金翻幾多倍,也要身體健康活到65歲才可享成果,試問又有什麼誘因讓人花精神管理不同風險的基金呢?

1. 與其高風險,不如冇風險
強積金當局一向建議大家趁後生時挑選高風險基金,待年老接近退休前的五至十年,將全部基金轉為低風險,原因是年青擁有時間,即使強積金大蝕,也有時間去追回,但試問有多少人經常翻查基金組合表現,萬一基金表現轉差,想止蝕的話,又或是獲利想回吐,也要定期進行交易買賣,若果錯失良機,錯過止賺機會,最終又回到起點,那就費時失事。所以最理想的做法是定期查閱強積金組合的表現,若果真的沒時間,就每年年結時看一下,然後作出組合改動。

不過,香港人公私兩忙,如果真的不想為基金組合買賣而煩惱,那倒不如將一半放在低風險的利息基金,四分一放在中至低風險的穩健基金,最後四分一放在中或高風險的基金吧!這樣最少每月存下的強積金有一半都保住,另一半就讓它「自生自滅」。最怕就是全部押注在高風險而又不去檢視強積金表現,有時高風險基金的表現可以很波動。假如閣下真的不想為強積金而煩惱,那就索性全放在保本基金。

最近強積金當局推出了「懶人基金」,如果閣下真是「理財懶人」,其實可以考慮一下,雖然回報不會太高,但也算是聊勝於無。

2. 強積金制度何時改革?
曾經有人提出效法新加坡,讓打工仔在結婚成家,或遇上急病需要資金治病之時,可以提取部分強積金,以作應急之用,前者就是讓人成家立室,購置第一套房而用,這個做法也無可厚非,但在香港地產市場不斷升溫之際,這做法雖然取悅了普羅大眾,但地產市場突然出現一班購買力上升的買家,有機會令樓市升溫。至於患上絕症才可以動用強積金,那又是聊勝於無的做法,有些絕症可續命多年,有些只得數月,如何去處理又是另一個難題。

打工仔可能會問,有沒有機會選擇不參加強積金計劃呢?暫時未看到這個可能性,有人提議如果推行全民退保,就取消強積金,那就絕對皆大歡喜,但強積金屬於用者自付的思維,即自己負擔退休生活,而全民退休則動用稅款,又牽涉錢從何來,下一代養上一代的爭拗,更有機會引入資產審查機制。所以,除非閣下移民或宣誓不再在香港打工,否則一踏入稅網就要參加強積金,你說這是不是令人很無奈呢?

3. 對沖機制何時結束?
當年資方贊成強積金制度,附帶條件就是當遣敵員工時,可以動用資方供款作遣散費,對打工仔來講,被遣散就好像提早拿部分強積金一樣,其實就是用自己的強積金遣散給自己,那真的很悲哀。

前陣子某大日本機構因公司結束業務,向外宣布不動用強積金作對沖遣散費,雖然不是什麼大新聞,但如此有良心的僱主,此舉換來不少掌聲,但實在屬於少數。

往後看,強積金制度會不會進行大改革,以香港官僚制度之僵化,看來沒有這個可能性,現在可以做的,就是閒來開開強積金戶口,轉換一下基金組合,當它是金錢遊戲來玩玩,玩到65歲便取款,也算是另類電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