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AY:李禹煥與明火白粥

AY | 2017-03-20

Image description

去年在倫敦,朋友傳來訊息說他在直島看見石頭、樹枝的藝術品,不明所以。我說:「是李禹煥。不明白也是一回事。藝術,尤其是當代藝術,談的是概念,藝術家創作時未必有具體的訊息要傳達,好可能只是一種感覺。」

「你參觀完李禹煥美術館後,必定要告訴我那些可頭、鋼板是甚麼一回事。」出發往直島前,朋友千叮萬囑。他將蛋治一角摺起,模彷李禹煥美術館內的一件作品 “Relatum-A Signal” (2010),「你說那到底是甚麼?」那是一塊一角摺起的鋼板與石頭的對峙 。「那是白粥呀」我答。

並非以白粥比喻李禹煥的作品,而是兩者給我相似的感覺。

韓國出生的李禹煥,在日本唸哲學並長居當地,是六、七十年代‘Mono-ha’ 運動的代表人物。‘Mono-ha’ 是指當時的一群藝術家,喜愛在作品內加入自然物件及人造物,讓兩者並置彷如對話,那是物件與物件之間的交流,至於旁觀者的感受就因人而殊。李禹煥作品中的石頭,是從大自然環境中撿拾而來。他曾說石頭沒有好壞之分,那是隨環境而改變。他撿拾石頭時已概念在心中,碰見石頭當下,便知那個合用,那個不合用。說到底都是感覺。當然感覺不是憑空,那是跟環境,特別是跟大自然環境的呼應而產生。就是當一個人心靜時,感覺便份外清晰透徹。

Image description

在過份人造及刻意解構的當代藝術環境中,李禹煥反對過份創造,他的超簡約主義把物件放在獨有的環境中,讓它自行發聲。自行發聲可能不是一種具意識內容的行為,而是在物件與環境中產生的感覺。李禹煥強調他的作品不是單純地把物件放進空間中,而是物件在空間中的不同變化。就像朋友提及在直島李禹煥美術館中的「摺角蛋治」作品 -“Relatum-A Signal” (2010)。當中的鋼板跟石頭,在朋友來看是不明所以,在我來看是滿有張力的對峙,觀察者的加入令空間起了變化,每個變化都因不同的人而成為獨有,作品所散發的感覺便有所不同。這種超簡約以物件及環境先行的概念, 觀眾不需過份解讀石頭及樹枝的涵意,純粹感受在那個環境中心頭那份清晰透徹,甚至是空白。

李禹煥的作品就是白粥,或許並不是每個人也明白當中的滋味,好像也沒有聽見過有人因為能煮出超群的明火白粥,而被稱為廚神,但要掌握當中的秘訣卻非易事。但在生病身體需要那種清淡超然的滋養時,一碗明火白粥便最能讓人感覺溫暖踏實。在當代藝術的花碌碌耀眼的景像下,李禹煥的石頭讓人的心感覺到心,這不過是藝術的最基本,就是喚醒人心中的最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