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何兆彬:《異形:聖約》外星殖民災難片 遇上科學怪人

何兆彬 | 2017-05-10

與上集相隔五年,《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終於要上映了,《聖約》是繼《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2012)再次由原作導演Ridley Scott執導的作品。前作上映時,戲片刻意不提《異形》二字,導演沒不甘心把它拍成只是科幻驚悚作品,電影中加入大量哲學及宗教探討,但上映後評價不算絕好,只能說是好壞參半。

跟上集《普羅米修斯》一樣,《聖約》有娛樂性豐富的科幻動作場面,驚悚可怖的異形出現,但Ridley Scott延續經典的方法是不再止於驚悚,他藉電影藉神話及聖經,把主題圍繞在創造(神祗)與毀滅身上。

文:何兆彬

Image description 今集女主角,是Katherine Waterston(左)。

《異形:聖約》名字一改再改,在《普羅》上映後,未知是否成績未達預期,這前傳續集本來叫Alien: Paradise Lost(異形:迷失天堂),但開拍時加入"Alien"字樣Alien: Covenant,變成。簡而言之,《異形:聖約》就是《普羅米修斯》續集,故事背景在上集的十年之後,也一步步將故事接近1979年的原作上。

《普羅》結尾講到女主角Elizabeth Shaw跟生化人David乘外星人(Engineer)太空船尋找Engineer的星球,一般相信這集會描寫更多宗教議題。《普羅》提出了相當多問題,沒有解答,令人不惑。《異形:聖約》的確解答了一些疑題,但又提出了更多,相信要下一集才有答案。

比起前作《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2012),《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前半段的節奏較緩,慢慢入局。故事大綱,是已講到上集後十年。上集結局,死剩二人,科學家Elizabeth Shaw,及生化人David出發到「天堂」,到了今次,其實沒有直接描寫二人下落。反而一開始寫「聖約號」:這首太空殖民的太空船,上載有二千名進入Hypersleep深眠的殖民者,及眾多人類胚胎。但故事一甫開展就發生太空意外,有船員犧牲了,平靜下來時,太空船突然收到一段訊息,又發現訊息來源是在不遠處的一個星球,看條件完全符合人類居住。他們奇怪籌備太空殖民計劃多年時,都測不到有此星球。船員們都厭倦了再睡幾年Hypersleep,艦長決定花幾星期旅程時間,先去這星球探索,看機會如何。

Image description 《普羅米修斯》(2012)中,工程師將David的頭扯掉。

Image description 導演Ridley Scott

Image description

上映前,電影公司先在網上發放了三段短片,補遺了兩集之中的一些資料,建議大家入場前先看。

片段一: MEET WALTER
介紹生化人Walter,他是跟David同模樣(一樣由Michael Fassbender主演)的新型號生化人。二個生化人性格及製作不同,看過電影再回來,會再明白多一點。 

片段一:《序幕:最後晚餐》
交代了「聖約號」在降落前所有船員的歡樂的最後一餐。這段片交代的是各人是執行一個太空殖民計劃,展開遠程太空旅程,除了稍交代一下關係及任務,沒特別透露甚麼(幾天前,霍金也說過人類一百年內要開展太空殖民,真巧)。

片段二:序幕:相遇
交代科學家Elizabeth Shaw及David上了工程師的太空船後,Shaw替David修補身體(《普羅米修斯》中,甦醒的工程師將David的頭扯斷了),然後太空船向工程師星球(所謂天堂)進發,抵達時,David念上一首詩(這之後再作解釋。)

Image description 老導演與Katherine Waterston。

《普羅米修斯》的古代外星人
入場看《異形:聖約》前是否需要看過前作?看過自然較理解故事背景/設定,但也不必全部看過(《異形》由1979年第一集起,共拍到第四集。千禧後有兩集《AVP》,2012再拍「前傳」《普羅米修斯》,全數七齣電影)。若看過《普羅米修斯》就夠了。再加上原裝《異形》或加上《異形續集》,自然更佳。

自從79年拍起《異形》,Ridley Scott就忙著拍其他電影。後來因為《未來戰士》第一集(Terminator)爆紅,Fox電影公司找上了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接棒《異形》續集。續集在商業上更加成功,於是後來又拍出了第三第四集,但越拍越差,逐漸走上死胡同。2000年後Fox將異形系列與Predator(鐵血戰士)交叉,拍成AVP(Alien vs Predator)系列,票房評價俱差。直至2009年,才重新找上首集導演Ridley Scott。Ridley Scott說自己一直奇怪系列拍到第四集,竟然從來沒有交代異形從何而來,由誰創造。

這些想法,後來全部寫進前傳裡面。《異形》當年的宣傳語句是"In space no one can hear you scream"(在太空是沒有人聽到你尖叫的),是徹底的一部太空驚悚(怪獸)電影。當然,後世對於它的女權主題、性的描寫(Giger繪畫的造型全部都有性及繁衍上的描寫)。但由《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2012)開始的系列,不只是這樣,Ridley Scott知道異形殺人場面不可少,但只有那些伎倆不足以支撐。《普羅米修斯》藉故事探討人類起源及宗教議題,故事想法上,它深深受到瑞士作家Erich von Däniken的「古代太空人」理論影響。

Erich von Däniken 1968年開始撰寫著作《諸神的戰車》(Chariots of the Gods)。簡以言之,這套理論假設埃及金字塔、英國巨石陣等眾多古代不解之迷,都是古時由到訪地球的外星人協助建造的,更大膽的部份,是以外星人來解釋聖經章節,例如約櫃其實是外星科技武器,甚或人類是由外星人創造(上帝就是外星人)的等等。這些理論被嚴肅科學家認為是偽科學,但幻想力無比豐富。大家即使就算沒讀過這些所謂的「古代太空人」(Ancient astronauts)理論,但可能也看過有關片段。(Discovery Channel的History頻道曾以此拍過一系列紀錄片,片中那卷髮鬍鬚仔網上很紅。網上鍵入Ancient astronauts/Ancient Aliens,隨便都能找到)

拍《普羅》時Ridley Scott曾就說過:「太空總署及梵帝崗都會同意,沒有一點助力,數學上我們是不可能身處現現在這裡的。這就是我們要寫的重點,我們在說的是神祗、工程師,太空的工程師。異形是否被設計成一種生化武器,或是用來清洗一個星球之用?」

於是,在《普羅米修斯》之中,故事先由科學家Elizabeth Shaw等在山洞中發現古壁畫中,原來隱隱有外星人在古時留下訊息開始寫起,科學家認為壁畫中其實暗藏訊息,是外星人(神)留下來的邀請。訊息中藏有星球位置。科學家們因此找上了Weyland公司支持資金,未幾,太空船由地球出發,船上除了一眾受聘太空人,也有生化人David,而年老的Weyland公司創辦人Peter Weyland就隱身其中,他的意圖不只是探求宇宙奧秘,而是尋找創造地球人的Engineer(工程師),尋找永生的秘密。

Image description

瘋狂科學家故事
《普羅米修斯》要寫的主題是神、創造及毀滅。當科技來到這關口,人類開始創造出生命(生化人),又開始有能力在宇宙探索創造自己的上帝。

故事中天才富翁Peter Weyland創造生化人David,認為自己已位列仙班,該得到永生。他也開始想找創造自己的上帝,外星人(片中叫Engineer工程師)既能賜予生命,那麼到訪天堂(Engineer的家鄉),對方是否能給予我們生命(永生)的秘密?這一段令人像聖經中的巴別塔,人類要建一座高塔,直達天堂。電影的喻意頗深,滲雜大量聖經元素:片中透露遠古時工程師創造人類後,有一天突然後悔了(沒清楚交代原因),曾想過攜帶生化武器,來地球滅絕人類。

籌拍電影時,Ridley Scott甚至曾想過加入一段,寫工程師曾派一人來到地球,勸勉人類向善,但結果被釘上十字架去!這工程師不言以喻,就是耶穌。後來他認為這樣拍就太著迹,刪去了這一段。

另一方面,電影又藉希臘神話來說話,Prometheus(普羅米修斯)本身就是希臘神話中的神,屬提坦族(Titan,屬巨人族,而片中工程師也是巨人)。普羅米修斯名字的意思是先見之明(也有另一名神祗後見之明),神話中他與雅典娜共創人類,當時天神宙斯禁止人類用火,普羅米修斯同情人類,他常教曉人類各樣知識,後來忍不住在奧林匹斯(希臘高山)偷取火種,給予人類使用,因而觸怒了宙斯。宙斯將他鎖在山上邊,每天派鷹去吃他的肝,由於他是神族,肝被吃掉又再長出,又再被吃,這痛苦循環不息。普羅米修斯是片中太空船名字,但也暗示了是創物主(即神,片中人類的普羅米修斯是工程師,而生化人的普羅米修斯,就是人類。)

直達天庭,尋找上帝想得永生,結果是悲劇的。女主角──虔誠基督徒科學家Elizabeth Shaw想問工程師:為何你們會憎恨人類?要滅絕我們。但沒有得到答案。《普羅米修斯》寫到工程師是人類的Creator(創造者),即所謂「中途上帝」,但不是創世者,即所謂「終極上帝」。那麼工程師由誰創造?電影留下了很多問題,沒有解答。

已經談太多《普羅》了,我們回到新片去。

Image description 向星球下炸彈,是甚麼玩意?

創造與毀滅
《異形:聖約》的整體成績不錯,但意象上它不及《普羅米修斯》充滿哲理及艱澀暗喻。新作有一半屬災難片,看到一半你才發現導演鋪排了兩集,就是要寫的是科學怪人,一個創造與毀滅的故事。

我們知道,異形突襲,入侵人體、變形這些,在片中並不會少,那是《異形》系列的招牌。但影迷想知道的,是上集《普羅米修斯》遺留下來的眾多問題,本片是否有作答?上集電影評價未算甚高,但過了五年,坊間對戲中的喻意及內涵有更多解讀,不少影迷都認為它被低估了。本片又是否延續上集的低沉氣氛,作出更多宗教議題等探索?

《異形:聖約》基本上是一齣太空移民災難片,但實際上,已有影評形容它為Mad Scientist Movie「瘋狂科學家電影」。是由上一集的人類起源,延續上帝/宗教等議題,《異形:聖約》變成了科幻 x 怪物 x 災難 x 科學怪人電影。上集講到工程師創世(人類)後,有一天反悔了,想要帶同「黑流體」(Black Goo)回來滅絕地球人,但結果反被滅絕了。故事延續上帝這題目,片中變成了有「創物者」因為享受創造而創造了異形,這個《科學怪人》(瘋狂科學家故事始祖)的主題上。(《普羅米修斯》中的著名的對話,是David問到人類為何要創造生化人?男主角說:因為我們可以。)

電影繼續這裡的Mad Scientist元素,再大為發揮,回頭一看我們才發現,Ridley Scott兩套電影下來,要寫的是工程師創造人類,變成了悲劇;人類創造了生化人,變成了悲劇;今集再交代了Alien的創造者,也變成了幾重來來回回的循環悲劇,頗有希臘神話悲劇意味。「聖約」本來指聖經中人類跟上帝的契約,這出現過在大洪水及十誡的章節,但在《異形:聖約》中,創造者/被創造者的關係是多重的。

往日我們最懼怕的就是異形出現,但異形再出現也使人麻木。兩集鋪排下來,Ridley Scott聰明的創作了比異形更恐怖,使人心寒的角色。

《普羅米修斯》較為人垢病的地方/犯駁位,是片中科學家到了陌生星球,下去探索,竟然不帶任何武器,又因為探測到可以呼吸,隨便脫下頭盔,亂摸生物。這些細節,在《聖約》中都大大改善了,科學家有的因為踩中異形蛋(Trailer有交代),也有因為被誘惑的,他們降落後出發也帶齊武器。縱使如此,科學家們仍然是大意得使人嘆息,情緒很不穩定。由於《異形:聖約》描寫太空移民,船上載著的都是夫婦,使危難出現時大家情緒更加崩潰,明明是科學家,有時總是做出不大符合科學家/理性形象的決定。

《普羅米修斯》借出的典故很多,例如生化人David最愛看《阿拉伯的羅倫斯》,又學戲中人講「表演這技法的重點在於,不要怕痛。」(The trick, Potter, is not minding it hurts.)。在《異形:聖約》中,這些參照更多,也表達出有比一般科幻片深層的意涵。電影一開始就藉Weyland著David彈琴,他一彈就選了華格納的的Entry of the Gods into Valhalla(Valhalla瓦爾哈拉,正是北歐神話中的天堂),延續電影神話主題。戲中,David念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的短詩Ozymandias(《奧西曼提斯》,1818)。留意,今集「創造生命,延續創造生命,成瘋狂科學家」的主題,是參照《科學怪人》,作者為Mary Shelley的英文全名剛好是"Frankenstein; The Modern Prometheus",正是普羅米修斯。而作者Mary Shelley正好是Percy Bysshe Shelley(雪萊)的妻子。

作為災難/驚悚大片,《聖約》中後段的劇情推動,刺激是刺激,但還走不出意料之內,戲中的大部份謎題還是未有解答。作為「前傳」第二集,《聖約》的作用多少是舖陳出下一部作品(但又有傳下一集是《聖約》的前傳)。79歲的老導演說下一齣作品劇本已快寫好了,2018年就開拍,大家不必再等五年了。

(《異形:聖約》今天才上映,一劇透就不好玩了,先寫到這裡)

筆者新開了個人fb專頁: 午夜翻牆'Round Midnight

Image description 異形殺人場面不可少,但它今集多少變了配角。

Image description 《異形:聖約》中元祖異形xenomorph,今集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