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橋本忍《複眼的映像 我與黑澤明》│ 何兆彬

何兆彬 | 2018-07-31

暑假只有studio大片,影市悶到發慌,我決定趁夏天多讀幾本書。橋本忍100歲過身,我才發現自己沒有讀過他這本著作。朋友大力推介,連忘到圖書館去借(書展沒有找到),結果300多頁一本書,三天就讀完。

橋本忍是跟黑澤明合作過最多的編劇,當中包括了大導演最好最好的幾部作品。年輕時看黑澤明看VHS,2000年前後市面上出過一些dvd,質素都不好,年輕時我也看不大懂。對黑澤明稍為看得懂,是近幾年的事,尤其是這幾年翻看修復/藍光版的《七俠四義》(七武士)跟去年看《生之慾》(流芳頌)、《蜘蛛巢城》(改編《馬克白》)才恍然大悟。《七》跟《生》加上《羅生門》都是橋本忍作品。

Image description 橋本忍《複眼的映像,我與黑澤明》

這書固然紀載了橋本忍入行經過,及每部作品的創作過程(他的Storytelling無得頂)。最珍貴的,是橋本忍八十多歲時寫成這書(日版2006年出版),是不顧自己日本第一劇作家的身份,以完全誠實及謙卑的心態去寫這些迥去。他會忠實地紀下自己年輕時的愚蠢,例如《羅生門》成功後人家問他一本劇本收費多少,他聽說大師級的小國英雄收五十萬日圓他說自己又想要五十萬(他馬上後悔了)!

Image description 橋本忍(左)、黑澤明(右)

Image description 老年橋本忍


他又仔細談及寫作時的挫敗及幸運──《羅生門》是他跟黑澤明合作的第一齣作品,當初他將劇本寫好郵寄給不認識的黑澤明,沒有想到他竟然有回音。後來黑澤明認為故事拍成電影太短,問橋本有何方法能豐富故事,結果橋本衝口而出,說將《羅生門》故事融進《竹林中》去。說完他就後悔了,因為他根本還沒想到方法,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會這樣回答。

劇本後來終於寫好,而且深具藝術性,是黑澤明的功勞,橋本忍對過去功過不會隱暪。同樣的,當寫到黑澤明後期作品,橋本忍在書中也一針見血地批評電影劇本之糟糕,以及最最最重要──中後期黑澤明改變了電影劇本的創作方法。

這就是此作名喚《複眼的映像》的原因。

早期的黑澤明,使用「共同編劇」的方式,最特別的是,同一組(黑澤組)如果有三個人,就三個人同時寫同一幕戲,就像「比賽一樣」,大家在競爭,寫好了選出最好的,再把其他人寫的同一幕,抽取有趣而又能用的部份(一般的創作,是分場後就各自創作各自部份)。用橋本的說法,黑澤明的方法,是先由多數人以各自的眼(複眼)書寫,再編輯,混音成合唱質感的版本。

這也是這本書令我大開眼界的地方──這幾個電影界祖師級人物,怎樣創作,怎樣看電影。黑澤明跟橋本忍都認為,跟電影相似的藝術形式,是音樂。他們重視韻律、節奏,他常以小節來做比喻。

橋本忍細談《七俠四義》的創作。電影原本要寫的是一個叫《武士的一天》的故事,到寫好,fact check時才發現有不肯定之處,故事關鍵之處可能會有漏洞,結果開拍前決定腰斬,不開拍了。及後橋本跟據黑澤明意思,改寫《日本劍豪列傳》,寫好了又發現故事拍成電影並不吸引,計劃又再流產。但之後《七俠四義》的創作,卻沿用了大量《武士的一天》及《日本劍豪列傳》的材料。兩次重大挫敗,反而成就了一部影史上重大電影。失敗不一定是成功之母,但成功前的失敗可能是很有營養的。

著作談了很多劇本是甚麼。「好的劇本不一定能拍成好電影,但好電影一定有好劇本。」橋本忍師從伊丹萬作,視劇本是「電影的設計圖」,是設計及導演來拍攝的。前幾天才讀到忘記了誰寫到,近年多了創作人以寫「文學性劇本」,在劇本內大量刻畫人物心態。這對視劇本為電影設計圖的導演來說,並無意義。

回頭說到黑澤與橋本分手後──本來橋本拍過兩三部黑澤明電影後,就不想再合作了,但結果二人共合作過十部作品,有好有壞。而黑澤明在改變「複眼創作」,變成「一次定稿」後,質素就逐漸下沉。橋本說,黑澤明是個頑固的人,即使點出,他也不易改變。

書本的末章,橋本跟一個個老拍檔道別,他們都比他早死。同時,讀着讀者,你也會感到這也是他向觀眾/讀者道別。好了,這下子大家重聚,天國的電影圈可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