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登月第一人》: 1969年直達月球的那個高鐵司機 │何兆彬

何兆彬 | 2018-10-02

《登月第一人》作為金童導演Damien Chazelle繼《星聲夢裡人》(Lalaland)後新作,全球影迷都引頸而待。它不會令影迷失望,但First Man絕不是像Lalaland一樣,充滿夢幻感、愛情橋段的大路作品。沒有前作的蒙太奇影像魔術,它拍來沉著樸實。電影多集中在角色的心理描寫,氣氛的緊張仿如回到他成名作Whiplash(鼓動真我)的那種psychological thriller味道一樣。我甚至會說,沒有熱血、沒有愛情,它根本商業元素不多。

Image description 上月球,高司令Ryan Gosling繼續慘慘豬。

《登月第一人》是Damien Chazelle第一齣不由他自己編劇的作品,電影改編自Neil Armstrong的第一本官方傳記。該書在2005年出版,一出即成暢銷書,但其實未出版,已售出了電影版權,最初導演屬意奇連伊士活動(Clint Eastwood )。

電影還沒正式上映,相信影評陸續有來,但我看過的試影影評,大致可分成兩半:一半形容電影是愛國電影(Patriot Movie),一半說它親密、私人。這兩種理解根本是完全相反的,我個人完全站在後者那邊,電影前陣子在威尼斯首映,當中曾發生一件小事,就是有人批評戲中拍到登月,竟然沒有拍到Neil Armstrong在月球插上美國國旗一幕,以此批評電影不夠愛國(對,不只中共才有這種民族民主義者的,全世界都有,連台灣都有小紅帽啦)據報導,男主角Ryan Rosling笑說自己可不是美國人(他來自加拿大)。Ryan又解圍說到,電影寫的是人類的一大步,而不是單一國家那麼狹隘。

我的理解不只是如此。看電影前我們先了解時代背景,登月發生在1969年,電影故事由1961年開始寫起。其實由50年代開始,美蘇就在冷戰背景下,開始了太空競賽,同時美國深陷在越戰的泥沼裡。美國在六十年代後期出現Flower Power/嬉皮,一波波反戰、和平示威的年輕勢力,希望改變世界。作為2018年的觀眾,我們必須知道太空競賽、軍事競賽是一件多麼無聊、浪費資源,又多麼生靈塗炭的事情。太空競賽下蘇聯一直遙遙領先,直至美國先完成登月,情勢才開始扭轉。

《登月第一人》由始自終都是一齣很個人、私人的電影,Neil Armstrong頂多能被形容是那種沉默英雄(據記載他天性的確如此,相當寡言),但他其實並不是英雄,他只是上班,get his job done的一個打工仔。鮮有人知道的,是Armstrong在誕下長子Nick後,曾誕下女兒,但女兒兩歲就因患上惡性腫瘤,年輕小小就夭折了,這才是電影(隱藏),首尾呼應的關鍵。

Image description 左:高司令Ryan Gosling、Claire Foy

Image description

登月對美國來說是為了要宏揚國威,登月當天,全球電視、電台直播,但所謂國威,其實是犧牲了眾多國內民生來達成的,因登月計劃而犧牲的人命也不在少數(等一下再說)。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其實就像港珠澳大橋、或沙中線或高鐵,在成功前在國內備受猛烈批評(建港珠澳死了幾人大家知道嗎?)。電影在拍到登月前,有一長鏡頭是拍著火箭下一個黑人剪影,唱著民謠,控訴著我們窮人沒屋住,是因為white man on the moon, 我們沒醫療, 是因為white man on the moon.... 他一直一直的唱下去。

Damien Chazelle對登月沒有對此猛烈批評,但也絕對沒有宣揚、榮耀化、對太空競賽/或科技作出任何崇拜。電影由攝影風格開始,就傾向平實。他只是讓你看,這麼一個被後世認為是大英雄的人物人性化的一面,在兩個超級大國競賽下,在國家機器必須要他完成任務下,一個小民真實生活下,他只是血肉之軀,他只是1969年美國政府要建一條鐵路直達月球,這計劃中的那個高鐵工程師/司機。

談到這裡,讓我拉遠一點。登月一直以來有Moon Hoax一說,即相信登月是美國政府假造的(還有流行的傳說,是Stanley Kubrick參與其中)。我在二十多歲時開始接觸Moon Hoax資料,至今仍比較傾向不相信1969年美國人登月了(有些朋友相信他們後來登月成功了,但不是1969年)我簡述一下我相信的原因:一,美蘇太空競賽,美國一直落後,是到了1969年才突然大扭轉;二,登月前美國的實驗大部份都是失敗的,當年領先的蘇聯也一直沒法克服登月,重返地球的多個技術問題。登月前兩年,1967年,甚至發生三名太空人在實驗時機艙著火,三人被活活燒成;三,登月拍回來的照片太漂亮了,基本上每一幅都是對焦準確,構圖精美,但你知道那部哈蘇相機是怎運作的嗎?它附在太空人的胸部,沒有自動對焦,隔著玻璃罩(玻璃罩半圓,向下看是一定嚴重變形的),太空人沒看清楚影像就按下快門,每十二張就得換底片。而且,是在月球上,背著太陽,溫度差是攝氐-127到+173度,菲林及相機怎可抵受?(主流說那些登月足印濕度太高,怕離題太遠,那些我都不說了。)

登月出發前,Neil Armstrong不敢跟孩子說自己能夠安全回家,連成功率他都沒法計算。當年反對登月計劃的聲音相當壯大,但在國內壓力如此大,失敗率如斯高的情況之下,美國竟敢全程全國直播登月(16年中國發射長征一號就不敢直播)。相信Moon Hoax的,都會相信美國政府視此為公關大戰,一早準備好一切了,這是一場不會失敗的大仗。

以上這些陰謀論,大家不相信並不打緊。我拉到Moon Hoax,所以要表達的是對登月有基本理解,會知道它根本是不義的,太空競賽也是無謂的鬥爭(後來美國用假的星戰計劃──可以理解為新的、但假的太空競賽,把蘇聯政府拉垮了,因為經濟上它根本是不合理,也是不能Sustain的)。了解登月及太空競賽,Damien Chazelle又怎會拍美國人在月球插旗?他聰明及打動人的地方,是將電影回歸到基本,他拍的是一個凡人。

Image description

《登月第一人》是Universal第一齣用IMAX攝影機拍的電影,但它沒有那些迎合觀眾的鏡頭,其實不是你期待的IMAX popcorn電影。由片初導演拍Armstrong試飛就示範了,他拍的動作/ 飛行/ (所謂)航天畫面,是拍得活像紀錄片一樣的,他使用大量的艙內鏡頭,他要你看到太空人承受常人早就暈昡的離心力、著陸時無比猛烈的撞擊力。Damien Chazelle沒有像路蘭,刻意去模仿前人大師,沒有浪漫化太空中的寧靜,太空人怎樣享受其中,作太空漫步,在太空跳芭蕾。他拍的太空場面,激烈得帶血,生死在一線之間。

演員方面,Ryan Gosling依然慘情、流淚,演出固然稱職,但真正動人的是演Armstrong那個烈性子的妻子Janet的Claire Foy 。Claire Foy演電視出身,最為人熟悉是首兩季的Netflix原創劇《皇冠》(The Crown)中演年輕女皇。前年我隨團去倫敦參觀拍攝,見過她一面。見過真人開朗、隨和、多話的她,你會知道她演這種角色功力有多好(他演一個常擔心丈夫,活在緊張中的太太,戲中幾乎不施脂粉)。其實去年史提芬蘇德堡的iPhone電影Unsane中,她表現就不錯。此姝前途大好。

說真的,我不大相信《登月第一人》會大賣,尤其在香港,又尤其是IMAX,要看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