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追尋大師眼界的喜悅

Peter Wong | 2013-04-22

Image description 我去年在北京PACE畫廊看Sugimoto展覽時對着"Seascapes"拍下的照片,竟然自動朦朧了,像喻示我自己入定的感覺。

「眼界今無染,心空安可迷。」 – 摘自唐朝王維 《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集》詩

第一次在東京銀座愛馬仕總店樓下和今次情商合作的日本攝影師若木信吾會面時,他問我待會採訪時想如何拍攝Hiroshi Sugimoto(杉本博司)作為我們第92期封面人物的照片,我說可以的話,我想用一個close up大師大頭的照片,因為我覺得大師最重要的創作工具,便是他一雙眼睛。

Image description 杉本博司。若木信吾造像。

結果現在大家看見的封面照,雖然不是那種炯炯有神的類型,但卻也散發著一種威嚴,一種擁有強烈自信,卻也能收放自如的泰山崩於前而絕不改容的面。其實,Sugimoto在他自己為日本奢華文藝雜誌《和樂》撰寫的專欄文章 “塔的故事”裡(收錄在他的文章結集《直到長出青苔》,臺灣大家出版)便這樣說,

「自古有言,人不可貌相。但就我而言,“外貌”是相當重要的。我認為,眼睛是人類五官中最可靠的感覺器官,在表情傳達上也是如此。常言道“眼如口,可傳言”,只有眼睛能夠直視人的內在深處。人類所有的情感中,可用言語表達的部分僅占了最表層,其他無法言傳的,就透過眼睛形成表情,然後傳遞出去。光輝的,溫潤的,陰沉的,黑暗的,在各種表情中,人類活著的心情持續沸騰。此外,表情除了隨眼神變化,也會隨著嘴角牽動而改變。洞燭入微的眼睛不錯過任何細小變化,因而得以浦祝人心。所以,當他人說出違心之論,所言相悖於我的雙眼判斷之真實時,我會選擇相信眼睛的說詞。」

Image description 《直到長出青苔》,杉本博司著,黃亞紀譯。

其實這裡Sugimoto所寫的,已不單和創作有關的事情,而是牽涉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了。然後我在翻閱Sugimoto最近期的文章結集《Origins of Art》(2012年初出版,未有中文譯本),內裡一篇文章“光學哨子五輪塔”,展示了Sugimoto特別設計充滿現代化的透明五輪塔,不知怎的,感覺特別強烈,於是便深究下去。

在日本歷史文化裡,五輪塔是佛教放置舍利子的地方,五輪代表宇宙五大元素,分別為地,水,火,風和空氣。五輪塔由下而上的次序,地以方形座底,水以圓形球體演繹,火為三角,風為半月形,最頂端的空氣則為寶珠性。

我繼續翻查五輪的定義,竟然發現它在《黃帝內經》裡便指和眼睛有關的人體內臟分佈,然後全部都對應至眼睛不同部位,「《靈樞•大惑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巢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中醫為了論述眼部的病理、生理、治療,將眼由外向內劃分五部分,對應五臟,名五輪。即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作為中醫眼科的獨特理論,指導眼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

當然我不敢肯定,Sugimoto對外貌以至眼睛的執著,潛在的底因便由他重新演繹五輪塔開始,更能牽扯至《黃帝內經》的巧合定義。但這個探索的過程,也足以令我如癡如醉,我相信這種感覺,也就是Sugimoto在透過對日本古董的種種來探索日本歷史並沉迷如斯的感覺。大家嘗試找他的結集《直到長出青苔》閱讀,便會明白我的意思。

Sugimoto 的文字擁有一種引人入勝的魅力,幾乎可以說是篇篇精彩,字字珠璣,我也在和他的訪談裡忍不住節錄引用了許多他寫過的文字,因為我深信透過他自己的文字,會更講得清楚明白。

封面標題我特地用了眼界二字,調寄唐朝著名詩人王維充滿禪機的句子,和Sugimoto本身頗受佛教文化影響的創作哲學很匹配,王維這句的意思是,「眼睛所見的都是好的,沒有被世間污濁,庸俗所污染,心境空靈,又怎麼會被迷失呢?」我認為正是大師在拍攝時所能達至的境界,才能得出今天大家看到充滿能淨化心靈的明澄能量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