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為愛而盲 Fruit Salad

2017-04-25

Image description 在我的請求下,Petra Collins及Dan Thawley,一起Blind一Blind。

這個由Gucci與《A Magazine Curated By》(下簡稱《A Magazine》)合辦的展覽,以及這次訪問,一眨眼,原來已是一個月前的事。在facebook及instagram的版圖,一個月前的post,早已被淹沒,但這世界,有些事情,有些價值,值得保留,並非用手指一掃便煙消雲散。

展覽源於去年十一月推出的《A Magazine Curated By Alessandro Michele》,顧名思義,由Gucci創作總監Alessandro Michele精心策劃。雜誌在2001年創立,賣點是每期邀請一位當時得令設計師合作,由嘉賓作curator挑選內容,Alessandro Michele是第廿一位。

十多年來,經歷菲林到數碼,網媒慢慢取代紙媒,《A Magazine》屹立不倒,堅守行內最具啟發性雜誌牌坊。今次請來炙手可熱的Gucci主帥合作,他對以「Blind For Love」為雜誌主題,亦是今次巡迴展覽的創作核心。展覽分為三部曲,每站feature一位新世代女性創作人,第一站香港,主角是Alessandro Michele其中一位靈感女神Petra Collins,展覽開幕時,她聯同《A Magazine》總編輯Dan Thawley來到香港,與我們分享他們眼中的Gucci world。

LJ:《優雅生活》DT:Dan Thawley PC:Petra Collins

LJ:今次《A Magazine》突破平面,遠赴亞洲舉行展覽,為何會有這個構思?

DT:《A Magazine》以歐洲為基地,這次來亞洲是全新探索,我想透過我們與Alessandro的角度,向亞洲地區的朋友及媒體,以不同方式,呈現他創作出來的世界。在Gucci協助下,我們想到用三部曲的形式,三個城市、三位年輕女artists。香港站主角是Petra,北京會展出Coco Capitán的手寫作品及快拍專輯,台北站是Gia Coppola在加州Joushua Tree國家公園拍攝的照片,在她們的鏡頭下,展示Gucci衣服的不同面貌。

LJ:展覽主題是「Blind For Love」,你相信愛會令人盲目嗎?

DT:我覺得「Blind For Love」不是一個信念,而是一個櫥窗,讓不同的人表達他們的感受。它出自十八世紀法國女作家Fanny de Beauharnais,法語是L'Aveugle Par Amour。經歷了整個創作過程,以我的領會,最重要的訊息是突破規範,尤其是我們對性別的看法。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展覽場內的背景,出自Alessandro Michele另一半Giovanni Attili, 走入場內,夢遊仙境。

LJ:如何從「Blind For Love」構思這輯家庭照?

PC:在成長期間,我經常搬家,布達佩斯總有一種家的溫暖,對我來說,是一個很magical的地方,那裡有我最愛的人, 我想將這種愛表現出來。回到家鄉,在婆婆家裡拍照,我已經八年沒見婆婆,但在她的書架上,到處都是我跟姐姐的舊照片,然後我讓兩位表弟妹、姐姐穿上Gucci的衣服,到陽光下隨意拍。

LJ:原來如此,照片都充滿年輕感覺,最喜歡哪一張?

PC:我最喜歡表弟Palko的照片,甚至可能是我拍攝以來最喜歡的照片。這張照片,天空顏色夢幻,最瘋狂的地方是我沒有指引他,他竟然擺出這種pose,加上背後神來之筆的陽光,完全超現實。

展覽在PMQ舉行,Dan Thawley以Cabinet of Curiosities的巨型展覽箱形式,把場地分為三個大廳,一個展出在雜誌出現的物品及相片,一個以黑房全屏投影,播放雜誌篇幅還有一個是青春少艾Petra Collins的房間。

三個盒形展覽廳,三種不同感覺,擺放展品的偏向artistic;中間Petra Collins的比較生活化及溫暖;旁邊黑房最現代化。三個大廳,形式各走一方,很fusion,細想一下,這不是Gucci的新面貌嗎?聽聽Dan Thawley親自講解。

LJ:可以分享一下跟Alessandro Michele的合作過程嗎?

DT:去年初,我跟Alessandro在羅馬辦公室見面,辦公室古色古香,部分牆壁鋪上漂亮牆紙,那是他的美學的重要元素,也是今次展覽的基石。雖然工作排得密密麻麻,他依然盡力投入這個project,為內容提供豐富意見及方向。雜誌仿似人間仙境的封面,以及展覽場內的牆紙背景,出自他的另一半Giovanni Attili,那是他們周末到羅馬近郊度假時拍攝的。

Image description 這是Petra Collins婆婆的家,婆婆錫孫女,非常生活化, 不是高不可攀的時裝照。

Image description 展覽場內投影房間,full screen播放雜誌內容。

LJ:這次與他共事,他最獨特之處是什麼?

DT:他是完全open-minded,腦袋裡裝滿不同年代、文化的知識與影像,擅長拼貼這些資料,正面衝撞,他喜歡把他的美學叫做fruit salad。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他生於錯誤時空。
他與其他設計師的分別,是經常在設計加入unexpected twist, 他懂得透過設計,引導大家思考。從第一個騷開始,他讓男模特兒穿上蝴蝶結恤衫、slipper涼鞋,一夜間已成為行內最具爭議性的subculture,當時不少人質疑。隨着一季一季過去,大家接收得越多,便會逐漸明白他的理念。

LJ:自從他接掌Gucci,不只設計衣服,而是為品牌、為天橋帶來期待以久新風景,最難得是他勇敢起用四方八面的創作人。

DT:對,他很擅於發掘擁有接近想法的人才,那不只是Gucci 的團隊,而是整個世界,譬如廣告的art director Christopher Simmonds,時裝騷創作髮型的Paul Hanlon,負責化妝的Yadim,當然還有Petra。在他身邊,總有一班天才橫溢的人, 一起炮製Gucci fruit salad。以功能上,展覽焦點Petra Collins,本身都是一盤生果沙律。上年初受Alessandro Michele邀請,以模特兒姿態登上FW16天橋,兩人一拍即合。她參演過Gucci的廣告,今季順道在布達佩斯,為品牌拍攝眼鏡廣告短片,主角依然是她兩位絕緣internet、organic地成長的表弟表妹。短片名為《A Hungarian Dream》,拍得超glam,又很鄉村,這種強勁impact,好Gucci。

Alessandro Michele的生果沙律,七彩繽紛,令人垂涎。我喜歡他通過平面影像呈現的溫暖,多用自然光,很舒服。場內Petra Collins的照片,並非影樓打燈那種時裝硬照,她不會太講究攝影技巧,一切憑感覺,紀錄最真實一刻,這是最貼近廿一世紀的攝影語言。有趣的是,她與手機一起成長,instagram是主場,但她最愛的攝影伙伴,是菲林相機。

Image description 他是Petra Collins十一歲的表弟Palko,衣服有點大, 在背後神奇的夕陽下,有點宗教的神聖。

LJ:聽說你只愛拍攝菲林,為什麼反潮流愛用菲林?

PC:我很享受把菲林放入相機及拿出來的過程,拍攝菲林, 必須感受清楚,因為一卷只有二十四或三十六格。我愛拍菲林,只是先學習菲林相機,我同樣尊重digital攝影。今次展出的照片,都是在黃昏的magic hours拍攝,美好的畫面,一眨眼便過,其實有點sad。

DT:我想Petra是介乎兩個世界的人,她接觸的世界,刺激她創作的東西,大部分都來自digital world,她是digital native。她鏡頭下的世界,可以是instagram中在浴室穿T恤的少女天地, 也可以是Nordstorm,或者她為雜誌拍攝的時裝照,證明新與舊一樣可以共存。她帶出人的自然美,那不是關於retouch,而是歌頌我們慢慢忽略的美。

LJ:在你的照片中,彌漫着一種朦朦朧朧的新時代女性美,這是刻意經營,還是憑感覺而成?

PC:我想由細到大,我都是活於自己的世界,而藝術,或者攝影,是唯一能夠表達生活感受的平台。每一張照片,當我按下快門,都是從心而發,當我一直拍,慢慢便建立出一種風格,很慶幸獲得賞識,This is crazy!

LJ:過去一年多,為Gucci參與幕前幕後,擔當不同角色時, 你會以不同方式處理嗎?

PC:Alessandro選擇合作拍檔,自然希望他們能注入自己的視野。他給我很多空間去幻想、嘗試,可說是絕對信任,非常難得。很慶幸能夠親身體驗,成為他幻想世界的一部分,行騷及演出廣告短片,只是扮演一個角色。當我拿起相機拍攝,就是透過我對他創作的理解,利用我的視野,創造他的世界。訪問當天,雖然只跟兩位傾了二十分鐘,從言談中,他們對展覽作品及自己的創作,不知道他們有沒有Blind,Love卻肯定有。對於Dan Thawley,面對網媒挑機,他對雜誌的情感,轉化成不斷開拓可能性的動力;至於Petra Collins,由instagram到雜誌,時裝廣告到短片,她的眼睛,穿梭新舊媒體,展現新世代女生的視野,這種慾望,濃郁得令人羨慕,能夠在生命中找到這種愛,是一種幸福。

文:Ben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