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罵自傳,老規矩,不見樣

2019-12-27

Image description 模特兒蒙面行騷,現在見怪不怪,廿多年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傑作。

早兩期,我們製作了一個以黑白設計為主的專題故事,當時以Chanel的little black dress及little black jacket,作為黑的代表。其實,故事還有白的代表Martin Margiela,篇幅所限,未能盡錄。作為眾人偶像,本地粉絲稱為「罵字」的隱世設計師,雖然退隱天橋十年,他的影響力,總有一點喺左近,只是大家沒留意,或者不知道。在他創立品牌三十周年,神隱十年之時,曾經拍攝Dries Van Noten紀錄片《Dries》的德國導演Reiner Holzemer,再下一城,將出道以來從未曝光,從未接受訪問的Martin Margiela,搬上銀幕。老規矩,不見樣。

TEXT BY BEN WONG

Image description 導演Reiner Holzemer說,拍攝初期戰戰兢兢,因為他聽聞之前曾有五位導演嘗試拍攝Margiela的紀錄片,都是因為他忽然沒有興趣而腰斬。

紀錄片名為《Martin Margiela:In His Own Words 》,看到「In His Own Words」這四隻字,已經心跳加速。電影上月初於紐約的紀錄片影展DOC NYC首映,粉絲讀到外國媒體的報導,更加期待,因為片中終於看到偶像......一雙手,以及聽到他真人發聲,回顧過去三十年的甜酸苦辣。

Image description 2008年,Annie Leibovitz替《Vogue》拍攝Maison Martin Margiela設計團隊全家幅, Martin Margiela繼續隱形,只得一張空櫈。

注意,以下內容含劇透。綜合有幸先睹為快的外國媒體報導,影片最後一幕,導演問Margiela:「Have you said everything you wanted to say in fashion?」他鏗鏘回答:「No.」畫面眼前一黑,引來世界粉絲遐想,偶像有機會回流時裝界嗎?雖然是never say never,但由Reiner Holzemer放映會透露,現時專注畫畫及雕塑的Margiela,恐怕不會再次執起裁縫剪刀,死心了。

Image description 由官方發布的照片所見,Martin Margiela雙手的出鏡率相當高。

Image description 在Margiela的創作小宇宙,任何物件都可以做衣服,1997年春夏,他以時裝人偶為靈感,並以巴黎人偶品牌Stockman的麻布,設計了經典Stockman系列。

假如大家不熟悉時裝,可能會懷疑,一個退休十年的比利時大叔,有何本事?隨便介紹一下,Martin Margiela畢業於比利時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畢業後曾跟隨Jean Paul Gaultier,1989年成立個人品牌,在1997至2003年期間,兼任愛馬仕女裝創意總監,直到2009年忍痛離開自家品牌,忽然退休。活躍天橋二十年,以解構主義設計時裝,徹底顛覆前後左右裡裡外外的設計概念,今天人人掛在口邊的sustainability及upcycling,他在廿幾年前已經玩到爐火純青,假髮啤牌爛瓷器等等,在他眼中,統統是寶。還有他一手捧紅的白色美學,為白色賦予時裝生命,世界各地的Margiela店舖,都會執行白色主義,不是把家具髹白,便是用白布密封,把白色氛圍一直傳開,開創了一套覆蓋時裝界的monotone美學。此外,過去幾年紅到發紫的Balenciaga主帥、曾經跟隨Margiela的Demna Gvasalia,幾乎是搬字過紙,延續罵字精神。甚至乎,近十年呼風喚雨的Phoebe Philo及Raf Simons,在他們的設計之中,也充滿Margiela招牌哲學,只是兩位結合強烈個人設計元素,演變出全新品種的時裝。

不是誇張,如果世上沒有Martin Margiela,近二、三十年的時裝,可能不是現在貨架上的樣子。回到最初,在片中,導演問他,何時開始想成為時裝設計師。「大概在六至七歲時,有一天,我在家裡看電視,節目介紹Courrèges,我立即問媽媽:『這是什麼?那男人在做什麼?』媽媽說:『他是一位在巴黎工作的時裝設計師。』然後我說:『好,我要做這個工作。』自此之後,即使我是一個怕醜男孩,我不怕告訴別人我要到巴黎當時裝設計師,我父母總會感到尷尬,並且叫我不要再這樣就說,我惟有遵命,但在心裡,我知道,這才是事實。」三十年後,真相大白。

Image description 從這件紋身貼身衣,可以看到他的黑色幽默。

至於他不曝光的隱形策略,有人捧到上天,亦有人質疑是偽清高的商業計算,甚至曾經引起根本沒有Martin Margiela這人的傳聞。當時人這樣回答:「有時候,我會後悔為了保護自己而作出這決定,當你缺乏一個面貌,相對較難打出名堂。那麼,你的設計必須走得更前,但我很清楚,當我得到保護,我一定更揮灑自如。」現在看來,他的成就,肯定是遠超預期的偉大,今時今日,他的粉絲,依然忠心。「在時裝界,一夜成名非新事,同樣地,一夜遺忘也常出現。離開十年,沒預料大家仍然記得我,這是極之愉快的驚喜。」神不喜歡露面,不等於神不懂感恩。

Image description Tabi忍者鞋是Margiela的招牌作,去年的《Margiela/Galliera》展覽,工作人員在悉心排列。

在他的設計生涯中,曾為愛馬仕効力,想當年是震撼時裝界的核彈級新聞。一個是永恆優雅的超級品牌,一位是帶領時代革命的前衞設計師,結果是後者調整設計,為愛馬仕開拓出空前視野,漂亮地雙贏。「我在愛馬仕工作很開心,一切都那麼自然,即使那反差是可以想像的巨大。對我來說,luxury是質量與舒適的完美平衡,假如將奢華概念繼續發展,我會加上永恆(timelesness)。我覺得這類pure及簡潔的衣服,不需要色彩,我比較注重物料、形狀及手工。」過去兩、三年,先後在巴黎、比利時及瑞典舉行的《Margiela:The Hermès Years》展覽,有幸欣賞了Margiela為愛馬仕曾經創作的歷史,連一粒鈕都不放過,將鈕扣由傳統四孔加至六孔,然後用線縫出「H」字,點到你唔服。

可惜,時裝總是不懂得珍惜天才,Alexander McQueen了結生命,Martin Margiela也抵受不住時裝體制的種種,急流勇退。他這樣形容:「我天生不像Jean Paul Gaultier那樣擅於適應整個時裝體系,他常對我說:『Martin,你太認真了!』那是事實,在這個世界,可能我真的太認真。」他說,自從品牌被Diesel老闆Renzo Rosso的Only the Brave集團收購,開始出現轉變。「到了最後,在某程度上,我彷彿變成品牌的藝術總監,這對我造成困擾,我是一個設計師,不是一個指導助手的creative director。」如果,當年他拒絕收購,仍然維持獨立運作,今天,我們可能仍然可以買他的設計,多好。

導演Reiner Holzemer說,他感受到Margiela的痛苦,但他不會透露半句,亦不會呈現片中。「很多時候,我跟他面對面傾談,攝影機只負責收音,鏡頭對焦牆壁。紀錄片處處充滿驚喜,因為這些故事從未公開,他舉辦第一場時裝騷之後的感受,十年後的感覺,最後階段的想法,這一切,從來沒有人知道。我在想,假如能夠讓大家看到他的面部情緒,效果會很強烈。我會把這些動人畫面,好好私存腦海。」暫時未知,電影何時安排在本地上映,根據以往時裝紀錄片的處理,很大機會安排獨立放映,有消息再向大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