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劉晉:台灣白色革命

2017-01-25

到台灣幾天,一抵達就去便利店買「鮮乳坊」的鮮奶。香港沒有本地新鮮生產乳製品,一直只能靠入口。「鮮乳坊」在台灣掀起了一場「白色革命」,它不但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鮮奶,更改變奶農被大廠欺壓的狀況。

台灣一直有生產新鮮乳品,鮮乳市場一直被統一、光泉和味全三大品牌控制,品牌和奶農之間的關係並不平等,例如品牌要求奶農不能賣給第三方,卻又不保證全數收購;而且即使奶品價格上漲,奶農也沒有半點得益。由於話語權在品牌一方,導致鮮奶收購價格低落。

文:劉晉

Image description 鮮乳坊以「小農直送」作賣點,讓消費者可品嘗不同小農出品的牛乳特色。

鮮奶收購價低落,奶農沒法投資在更好的飼料或器材上。另一方面,品牌制式化生產乳品,不同農場的會混合裝瓶,即使個別奶農的出品特別優秀,消費者卻沒辦法品嘗。長此下去,整個產業沒有進步,把奶農的心血都糟蹋掉。

網上眾籌

一位長期和奶農接觸的年輕獸醫龔建嘉得知奶農的困局,決定和一群年輕奶農二代合作,成立「鮮乳坊」。一群年輕人對經營乳業有認識,卻不懂營銷,也沒有資金,結果在網上以「白色力量:自己的牛奶自己救」發起眾籌,獲得五千多人贊助。

「鮮乳坊」以高於市場15至20%的價格向奶農收購鮮乳,並標明鮮奶來自哪個奶農。「鮮乳坊」最初藉網絡銷售和宅配,經營一年已累積2.5萬網上客戶,亦有一些企業客戶,如天仁茗茶和一些咖啡店,一年的生意額有8000萬台幣。

龔建嘉明白「鮮乳坊」得永續營運就得開拓銷售渠道,可是找餐廳和有機店等銷售點都比想像中困難,因為他們沒有小瓶裝。小瓶裝最低製造量要10000瓶,除非有大量銷售的渠道,否則難以賣掉所有鮮奶。

正當龔在煩惱如何擴大銷量時,全台連鎖便利店「全家」(Family Mart)找上門。像全家這類企業的上架條件比較苛刻,龔跟他們坦白解釋以「鮮乳坊」的營運模式,利潤比其他大品牌低,無法配合全家的上架條件。

怎料全家認為「鮮乳坊」在網上獲得很多人支持,並指出「相信這是大家想要的東西,我們願意支持上架。」「鮮乳坊」代表的不只是一個鮮奶品牌,更是一場公平貿易運動,把扭曲的產業鏈修正。生產者獲得合理回報自然不會偷工減料。更重要的是「鮮乳坊」重視人與人的關係,消費者清楚知道手上那瓶奶由誰人生產。

這故事也說明推動改變需要社會各階層合作,包括生產者、民眾和企業。「鮮乳坊」仍有很大發展空間,現時台灣乳牛產的奶含3.8至4%乳脂,若引入娟珊牛種(Jersey)可望提高乳脂含量,屆時便可以生產忌廉、牛油或雪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