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劉晉:稻亦有道

2017-11-14


進入稻米收割的季節,不但塱原發現禾花雀,連二澳亦有禾花雀的蹤影,明顯是二澳農地荒廢40年後復耕,在環境改善下,吸引雀鳥到該處覓食及棲息。禾花雀千里迢迢來到香港,竟然懂得找到在大嶼山的稻田棲息,大自然真奧妙。一般人對食物的理解都是果腹和享受,然而食物生產跟生態環境有着密切關係,近年很多地方便以糧食生產來進行保育工作。

文:劉晉

Image description 正在吃榖粒的文雀,圖片攝於塱原。

造成生態災難

食物生產大都只能避免在生產過程中對生態造成破壞,非常被動,例如罐頭吞拿魚標明「對海豚無害」,代表捕魚時不會誤捕海豚。很多食品寫明「無公害」,就是在生產過程中對化學品的運用和排污都有嚴格控制,確保不會污染環境。現代食物生產量龐大,而且有組織的活動,對大自然有重大影響,如果採取錯誤的手段,往往造成生態災難,例如砍伐熱帶雨林來飼養牛隻。反之,若生產過程跟天地萬物和諧共存,則有利自然生態。

近年大家發現稻米種植對候鳥的生態有關鍵作用:稻米餵飽全球一半人口,在亞洲從北半球到南半球都有種植。候鳥每年在北方繁殖,到南方度冬,位於濕地上的稻田正好為候鳥提供休息和食物。過往農民使用農藥和化肥,多次意外把雀鳥毒死。

今天亞洲各地都有為了保護雀鳥而設的有機耕種計劃:日本兵庫縣豊岡市為了保育東方白鸛而耕種的「東方白鸛米」;保護丹頂鶴的中國江蘇鹽城濕地「有機生態米」;為保育水鴙而生產的台灣台南官田「菱香米」。塱原的稻田由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合作策劃,以「保育生態為主、尊重本土生產」的理念生產「塱原生態米」。

黑琵牌虱目魚

除了稻田,濕地上的其他糧食生產活動亦對候鳥非常重要:養魚、基圍蝦,種植蓮藕、芡實、茭白和菱角等都為候鳥提供食物和休息的環境。農民在濕地挖塘養魚耕作,當池塘休耕時殘留在池底的小生物正好給度冬的雀鳥覓食。

食客的選擇往往影響生態發展:台南的濕地本來是虱目魚的養殖區,漁民在淺塘養魚,每年在清明節之後放養魚苗,中秋節之後就收成,度冬的黑面琵鷺正好可以吃塘底留下的小魚小蝦。可是近年漁民嫌虱目魚賣不起錢,改挖掘較深的塘養價格更高的石斑。由於黑臉琵鷺是涉禽,只能在15厘米深的水中覓食,故牠們無法在深水中覓食,結果到台南度冬的黑臉琵鷺減少。台南大學的學者為了鼓勵漁民養殖虱目魚,統籌並推出「黑琵牌虱目魚罐頭」,冀能提升漁民收入,亦能保持當地生態。

食物選擇背後關係到生態環境,以蝴蝶效應的角度來看,即使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亦足以引發巨變,有誰想到吃米的選擇關係到鳥兒和其他生物的福祉呢?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