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Cantemerle酒莊——滄海遺珠

2018-05-14

Image description

喝酒的人一定認識波爾多1855年的Grand Crus Classes五級分制度, 一百六十三年以來這個分級制度只作出三次改變。大家熟知的當然是1973年,Mouton Rothschild由二級升上一級,但是最早的改變,是在1856年把 Chateau Cantemerle 補遺加入成為第五級,因為當時酒莊的銷售大部份在法國以外,所以在法國市場的價錢紀錄不完整,酒莊主人四出奔走提供支持證據,終於入選。Clive Coates MW說它是波爾多列級酒莊「最後的一員」,認為「but by no means the least important of the 60-odd properties listed」。這點我絕對同意。

Image description

在我30年喝酒生涯中,去年在ASC Fine Wines跟波爾多酒商Barriere Freres合辦的Bordeaux Rendezvous試酒會上才第一次喝到Cantemerle。回想是什麼原因,可能因為它是屬於 Haut-Medoc 區,那時我們只着重追尋Margaux、Pauillac幾條知名鄉社的酒,試過之後要找點便宜的,就轉向知名酒莊的 Second Wine,始終跟它緣慳一面。試它的1996年,風格優雅,香味「大氣」,印象甚佳,不算極品,但也絕非凡品。多年來沒有認識到Cantemerle,我覺得有些抱歉。

Image description

Cantemerle總經理及釀酒師Philippe Dambrine是位成熟的紳士,跟他聊起木桶跟不鏽鋼桶釀造的差別,他的實戰經驗豐富,甚有見地,以致我有探訪酒莊之行。從波爾多市駕車走舊路D2,進入Haut-Medoc酒區後,第一家見到的酒莊是右邊的La Lagune,再往前一點就是在左邊的Cantemerle,門口大閘甚有氣勢。進入大閘後是一個種滿大樹的樹林,走兩三百米才見到古典建築的大宅。原來整個酒莊佔地 300公頃,葡萄園面積90公頃,是波爾多有數最大規模,Grand Vin年產量300,000瓶,應該是波爾多列級酒莊中產量最大。副牌Les Allees de Cantemerle名字就是指走進酒莊的大道,年產量也有150,000瓶。Philippe 說Cantemerle常被評為最抵喝的列級酒莊,對此他不無遺憾,因為要不是這麼龐大的產量,酒的質素其實應該可以支持更高的售價。新年份可以在香港用二佰圓買到,我感覺是太便宜了。

Image description

法國的SMA保險集團在1980年購入Cantemerle,是第一家進駐波爾多酒莊的保險公司,現在法國保險公司投資酒莊已成為了常規。SMA 看中的是酒莊土地的質素及規模,波爾多酒莊中最美麗最廣大的園林,以及只種植了10多20公頃的葡萄,生產力遠遠低於90公頃的認可種植葡萄園面積。Philippe 於Cantemerle工作了25年,非常享受這份工作,他說在這般美麗的環境下工作,有一點像渡了近30年的假期。

Cantemerle 土地是 Garonne 河冲積形成,石英沙及小石混合, 十分貧瘠,葡萄需要艱苦生存,是優良酒質的先天條件,但缺乏黏土,所以酒體不及水流再往下的 Pauillac 鄉社豐厚。葡萄密度一公頃8300至 10000株,品種分別是64% Cabernet Sauvignon、27% Merlot、 5% Cabernet Franc、4% Petit Verdot,平均樹齡35。近年的取向是逐步提高 Cabernet Sauvignon的比例。

我去年九月到訪的時候適逢收割季節,剛剛開始收割釀造Merlot。使用了兩個sorting table,最高產量時是會啟動四個。老樹葡萄會在木製釀造桶中發酵,Philippe 說他的不鏽鋼桶因為中間有一焊接的接口使用某種金屬,所以有輕微的電?,改變了酒質,不鏽鋼桶只會釀造年輕的葡萄以及副牌。釀酒完成後葡萄渣的Cap,只會選用中間最優良的部份壓搾,其他棄用。想來這是酒質比較優雅的原因之一。

Image description 不鏽鋼筒上有一個焊接位,可能對酒質有影響。

橡木桶採用五成新桶,陳年期大約一年多到一年半之間。試喝了2016年的正及副牌,正牌的濃縮度很高丹寧豐厚,完全是大酒格局,暫時還不能喝,反而副牌現在喝來不錯。回到香港後又喝了1994、2012,質素優良又穩定,維持一貫優雅風格,陳年二十年特別好喝。綜合幾次喝Cantemerle 新舊不同年份的經驗,肯定它甚有水平,而且穩定,高班過 好多Cru Bourgeois及Saint Emilion,但是更便宜,Cantemerle是被市場低估的滄海遺珠。

文、圖: Keith 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