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養不教,父之過?

2017-05-26

傳統家庭中,父親的角色主要是負責提供資源,母親打點一切家中實務,包括孩子的管教,所謂男主外、女主內。隨着社會變遷,父親在傳統家庭管教孩子的角色,是否經得起科學的驗證?

文:馬國超醫生

Image description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一班研究員,追蹤超過一萬名初生嬰兒,分析了其中6000多名從初生成長到9至11歲的小童,嘗試了解父親在兒童幼年時期,特別是首8周和8個月的照顧參與情況,對於日後兒童行為問題的影響。

研究人員從3方面分析父親參與的行為:

第一:父親對孩子的情緒反應,例如作為父親是否感到喜悅、對孩子成長感到快樂、孩子會否帶來滿足感、會否厭惡孩子的哭聲、會否後悔有了孩子等等。

第二:父親參與家務,包括照顧孩子日常工作的多少,例如購物、煮食、家居清潔和幫嬰兒換尿片等。

第三:男士身兼配偶和家長角色的安全度,是指配偶之間是否信任對方有足夠能力照顧孩子,例如男士會否覺得太太不讓自己參與照顧孩子,孩子的出現有否影響到與太太的關係,會否覺得被太太忽略。

研究結果顯示,第一及第三項關於父親心理和情緒的行為,對減少日後兒童成長出現行為問題有正面的影響,而第二項關於實務的日常照顧行為的多少則沒有影響。

總括而言,男士對於投入父親的角色愈正面,特別是情緒和心理的配合,對減少兒童成長出現的行為問題有一定幫助。此亦可被理解成間接對母親的支援,減少母親產後抑鬱症狀,從其他研究發現,產後抑鬱症對兒童日後的行為有一定影響。

當然,研究結果亦不應被過分解讀,雖然多做家務對減少兒童行為問題沒有幫助,但拒絕參與日常家務,即時的反響可能破壞夫妻之間的關係。

社會上對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似乎亦應該適度調整,至於近年有聲音提議將男士侍產假加長甚至調高支薪額度,如果能夠提高新任父親的投入程度,或許也值得大家考慮。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