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陳仲謀醫生:《一念無明》現實版的警號

2017-11-01

新派香港寫實電影《一念無明》今年初公映,旋即引來不少人對本地精神病服務的熱烈討論,筆者曾在本專欄發表了相關文章,題為〈一念無明 一臉無奈〉,提出個人的建議;並和該片的年輕導演黃進舉行了一次座談會(https://bit.ly/2gq0BtH),希望能找出問題核心 。

撰文: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一念無明》的故事內容,和最近發生的一宗倫常慘劇竟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教人不能不感到無限唏噓。報載葵涌區發生一件謀殺和企圖自殺的嚴重案件:一名為了好好照顧年過70歲行動不便母親的30多歲社工,毅然辭職,以盡孝道。他除了犧牲自己的事業外,還僱用兩名印尼籍女傭全天候服侍母親,每逢假日他便要親力親為。

他和電影中的主角一樣,是長期的精神病患者,要恒常接受藥物治療並須定期覆診,以確保病情不會惡化。據說他的主診醫生認為事主病情穩定,不需入院,只要按時服藥便可。

Image description 最近發生的一宗倫常慘劇令人想起電影《一念無明》。 (劇照)

情節雷同

事發當日剛剛是假期,兩名傭工依例放假,於是他要親自處理母親的起居飲食。他滅絕人性的弒母動機可能永遠不會水落石出,但如果行兇者留下遺書,多數不會是基於一時衝動,似乎是有預謀成分居多。由此推斷,他和電影中的母子衝突,特別在情緒糾紛上,絕對有雷同的地方。

嫌疑犯用刀幾乎斬斷母親的頸項,然後跳樓,可見他當時有極端暴力的心理狀態。天意弄人,他從高空墮下之際,途中觸及樹枝,卸卻部分衝力,大難不死。當然事件的真相有待法庭裁決,本文不會妄自論斷。但是,我們可以探討黃進是否有這樣驚人的洞識能力,竟然預先寫出了一個情節如此相似的「現實版」劇本。

黃進當然是香港的青年才俊,掌握本地社會實際的情況,知道在什麼土壤就最會長出什麼東西。當事人辭職盡孝,值得尊敬,但他沒有自知之明,不明白本身能力有限,又沒有尋求社會的支援,結果寶貴的孝義適得其反,變成作繭自縛,陷入死胡同。母子之間的衝突及私隱,有時是非常秘密的,難於啟齒,因此不足為外人道,外人也很難察覺。當兒子感覺到獨力難以承擔,便可能出現「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情意結,加上外在的種種情緒困擾下,思想就會鑽進牛角尖,做出一些匪夷所思、大逆不道的儍事。

預測成真

悲劇發生後,有很多人都歸咎於公營的精神健康服務漏洞百出,促請有關當局立即改善。筆者曾經質疑《一念無明》劇情中的一個環節:公立醫院精神科醫生用於覆診個別長期病患者的時間和他們的服務態度。黃進導演承認當中為了要配合劇情,有藝術誇張成分,但堅持這是調查所得的事實。

正如現任特首所指,香港發生的事,全世界也正在發生,例如全球精神病數字在過去20年大幅飆升。世衞(WHO)早已在2000年推斷抑鬱症將會由當時的第四位躍升兩級,成為人類最嚴重的疾病。筆者有理由相信,WHO的預測已經提早達標。如果,把所有精神病都合而為一去計算,它作為人類頭號病魔,應該當之無愧。

香港第一位女性特首,似乎對公帑的用度比前三位男士更大方。但是,本地問題實在太多,勢不能全面兼顧,解決房屋短缺和疏導青年不滿的情緒,當然是當務之急,但她似乎忽略了精神健康服務的重要。最近,特首發表了上任後第一份《施政報告》,內容洋洋灑灑,但在數萬字之中,提及精神健康服務只得短短3個小節:第一是增加個案經理的數目,第二是加強公私營合作,第三是在綜合康復中心聘請多些心理學家。這些官方建議沿用以前的老辦法,仍然是「見招拆招」,小修小補,和林太的施政理念,強調大刀闊斧的改革有自相矛盾之嫌。

筆者在本專欄三番四次指出,香港精神健康服務的弊病是「四不一無」(不足、不均、不全、不準和無一個有權有責的組織去統籌全局)。香港地方雖小但政事繁雜,特首雖然每天工作17小時,也未必能夠釐清各種事情的緩急輕重,適當排列其中的先後次序。所以,精神健康服務界所有持份者(醫護人員、社工、心理學家、各有關的志願機構、病人和其家屬等),都要共同發聲,喚醒執政者的迷惘。

投放資源

手刃母親,然後自殺不成的「孝子」,港人對他寄予無限的同情,但在痛心疾首之餘,我們有什麼方法減少同類的慘劇繼續發生下去?其實「葵涌慘劇」,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正好反映了香港精神健康服務不理想的事實。近幾個月來,不但有不少學生自尋短見,而前途似錦的20多歲物理治療師,30多歲任職公營醫院的專科女醫生都先後跳樓自殺。這些慘劇不斷重演,市民扼腕痛惜的輿論一如既往,很快便會被淡忘,惡性循環暗中不停轉動擴大,可能最終爆發令人意想不到的災難。

世界的事,香港也會發生,挪威和拉斯維加斯的慘劇,亦可能以不同形式在香港上演。

有人批評上述的言論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們撇開這個議題不論,轉以精神健康服務不符合國際標準為題,研究上述疾病對香港人才和經濟所造成的損失,當有一致的結論:有形和無形的損失(請參閱本專欄以前的文章),會令社會各界震驚,質疑當局為什麼不把這個問題放在最優先處理的項目之中。

香港和世界各先進地區一樣,患精神病的人口一直急速上升。現代人為什麼會更容易患上精神病?這真是一言難盡!但是,WHO的專家都有先見之明,早在本世紀之初發出預警;大部分先進國家的政府雖然後知後覺,仍然及時投放大量資源去紓緩難題(據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所說,美國每年在這方面的支出超過2000億美元);有些所謂先進地區卻對問題的嚴重性不知不覺,空無對策,遑論有針對性的預防和有關的教育措施。

真不忍見到《一念無明》的現實版,一直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