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李思齊教授:國學大師養生法(二)

2018-04-10

筆者因多年前任港大多個會長要職時,因有機會接觸饒宗頤教授,故可揣摩其養生法,上期闡述其養生法的核心──善於「修心」。今期則續講其養生法。

饒宗頤是當代德藝雙馨的國學大師,1917年生於廣東省潮安縣,1949年移居香港。香港有傳媒曾這樣評價饒公:「在香港,論掙錢,沒人能掙過李嘉誠;論讀書,沒幾人能讀過饒宗頤。」饒公治學範圍極廣,且皆有突出貢獻,被譽為「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學術界尊他「是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國外把他譽為「東洲鴻儒」、「漢學泰斗」、「東方達芬奇」等,法國漢學家稱讚他是「全歐洲漢學界的老師,當代最偉大的漢學家」。饒公還學貫中西、著作等身,且享壽101歲,這因其有獨特的治學和養生之法。

Image description 饒公老來的坐姿,坐如釘石,穩如泰山,乃養生之功也。右為筆者。(作者供圖)

守株待兔論

饒宗頤2014年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終身成就獎」,當時饒公年近百歲,但看上去依然瀟灑儒雅、耳聰目明。饒公的養生法,除上期介紹的靜以修身、淡泊名利、性格開朗等修心法外,還有以下養生之道。

1.用腦有度:饒公曾說:「我對自己的身體很珍重!珍重,就是做學問時,我完全投入,疲倦了,我會停止;吃東西,飽了就馬上停止,自己克制自己。」饒公的治學方法較特別,有一個「守株待兔論」,和那些總是在尋找和追逐機會的人相比,他更願意一面做準備,一面等待機會,如他一直想學梵文,一次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時,碰到一位印度學者,那學者正想學《說文解字》,於是兩人一拍即合,互相傳授。其實,這種治學方法也有利於養生。饒公從事學術研究80餘年,其用腦量是可想而知的。專家強調,長期用腦過度會導致生理和心理的機能失衡,還可誘發神經衰弱、失眠等症。饒公的「守株待兔」治學法,在其苦思無成時,先將難題擱置一旁,這樣一張一弛的用腦,從養生角度來說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2.行萬里路:饒公在治學中,始終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不僅鍛煉其健壯的體魄,且陶冶其情操,有益於身心健康。如1980年9月,饒宗頤從四川成都出發,向西往蘭州、敦煌,然後折返向東遊歷西安、洛陽、鄭州、登封、開封、安陽,進入湖北,泛舟三峽後,又從宜昌順流而下抵武昌,接着北上京華,橫貫山東,再南下金陵,登高南嶽衡山,所有行程歷時3個月,走遍13個省市,參觀了33個博物館。

3.潛心書畫:古人言:「壽從筆端起」,可見書畫與長壽之關係。饒公每日堅持寫字、作畫,據其女兒透露,即使2006年不再公開創作後,饒公仍會堅持每日30分鐘時間寫字、作畫。此外,饒公對中國音樂史也極有研究,是一位資深的古琴家。饒公這種對書畫、音樂的愛好,也有益於其修心養生。

4.飲食清淡:饒公飲食清淡,也不挑揀。據其女兒介紹,饒公愛吃紅薯,且有飲茶習慣,從早到晚都愛喝茶,他說:「咖啡是刺激性的東西,屬於衝動文化。茶是冷靜的、理性的,屬於和的文化。中國的茶文化講究一個『定』字。『定』就是心力高度的集中,內心安寧,才能實現心『定』。」

有關饒公的養生之道,在《在東方文化座標》一書中,饒公則說自己「日常生活十分簡單、隨意,起居作息有規律,不吃太飽,心態平衡,堅持運動」。

作者專研宮廷秘方

研究員:文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