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梁家豪:吃了會「發」的食物

2018-05-1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概也會聽過吃了某種食物是會「發」的。而中醫認為,某些特別體質的人在食用一些食物之後會加重已有疾病或誘發一些身體反應,這是食物的「發性」而引致,也就是民間俗稱的「發物」致病。

加重炎症

「發物」致病特點各有不同,其性能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具有辛熱燥烈之性,發熱的食物;如薑、韭菜、花椒、羊肉、香菇、辣椒等。這些食物進食後會使人產生火熱性現象,吃後容易對於熱性疾病加重,俗稱「上火」,也有機會加重炎症,促進炎症擴散,使病情惡化;容易煩躁易怒者,也應注意。

具有升發、散氣、發風的食物:如蝦、蟹、貝類、雞肉、鵝肉、雞蛋、蘑菇、茄子等。這類食物易動風生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眩暈等,也較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

Image description 蝦、蟹、蘑菇、茄子等易動風生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眩暈等,也較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

發濕的食物,這類食物容易助濕生痰,具有黏滯、肥甘厚膩之性,進食後影響脾的運化、降低脾胃功能而產生腹脹等不適。如麥芽糖、棗類、糯米、米酒等。

發冷積的食物:這類食物多具寒涼潤利之性,能傷陽生寒,影響臟腑運化。如西瓜、梨、柿、冬瓜、四季豆、莧菜等。體質虛寒,常覺四肢發涼怕冷、面色蒼白、容易受涼腹瀉或關節痛的人都不適宜。

發動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羊肉、菠菜、慈菇、燒酒等。這類食物功能活血散血、作用峻烈,能動血傷絡。若有出血性疾病,如痔瘡、月經過多、皮下出血、尿血等病症並不適宜。

具有滯澀阻氣、發滯氣的食物:如薯類、豆類、油膩食品等。通常容易妨礙臟腑運化功能,因食物不易消化而容易導致氣機阻滯不暢,產生胃脹、腹脹等不適。

中醫理論認為食物忌諱的內容主要是根據「發物」對人體整體功能的影響,從而避免食物導致或加重人體在陰陽平行中的偏盛偏衰,相對關注食物的氣、味、形、色,而不是食物的微觀結構,與西方醫學根據病理學、藥理學,從微觀角度出發,研究疾病的病因病理,分析藥物食物的理化成分而不同,因此會有模糊性和個體性的特點,而較難理解。

刺激致敏

若以現代醫學的觀點來分析「發物」之所以能引起發病,就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致敏作用:一些食物含有異性蛋白容易成為過敏原,可引起變態反應性疾病復發。例如蝦、蟹等容易導致蕁麻疹、濕疹、神經性皮炎等頑固性皮膚病的發作。

激素作用:某些動物性食品中可能含有一些激素,如豬頸肉、雞肉、羊肉、鵝肉等,進食後對人體的內分泌、血管、神經系統及細胞代謝有激發和亢奮作用而引起舊病復發。

刺激作用:辛熱類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對胃腸等消化系統和人體具有刺激性,容易使消化道黏膜充血水腫,加重病情。如葱、蒜、辣椒等。

影響消化作用:一些黏膩厚味之品如酒釀、糯米等進食後容易積滯於腸胃內,引起消化吸收障礙,導致營養不足,身體抗病能力下降而容易致病。

作者為浸會大學中藥房主管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