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王衛民醫生:治療胃酸倒流 免損生活質素

2018-06-05

胃酸倒流是本港常見的腸胃科疾病,不但可引起火燒心、胃酸上湧等症狀,更可引起食道發炎、收窄及病變等併發症。隨着港人飲食習慣愈趨西化及肥胖問題普遍,患者數目亦有增無減。臨床上,大部分病人可透過藥物及改變生活習慣等方法解決症狀困擾,即使傳統藥物無效,亦可改用較新式的藥物,避免症狀持續影響身心健康。

香港腸胃動力學會幹事、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王衛民指出,很多人以為胃酸倒流在亞洲並不常見,但其實患者數目正不斷上升,以本港為例,調查顯示每周均出現胃酸倒流症狀的人口比率,由2003年的2.5%增加至2011年的3.8%,升幅達一半,人數達26.6萬人,若以每個月也有症狀計算,患病人數更多達85.4萬人。

Image description 患有胃酸倒流的病人,平日宜少食多餐,每餐不要吃得過飽,並且保持正常體重。

括約肌「失守」

暴飲暴食、喝過多咖啡及嗜辣人士,過度肥胖及妊娠婦女,以及常吃消夜的人,都是胃酸倒流的高危族群,而吸煙及酗酒亦會增加胃酸逆流上食道的機會。高脂高熱量的西化飲食潮流加上任食潮流,容易令人進食過量及出現肥胖問題,成為胃酸倒流發病率與日俱增的原因之一。

胃酸倒流的出現主要是連接食道與胃部的下食道括約肌「失守」,它本來負責防止胃內食物及胃酸倒流入食道,但當它出現鬆弛,就會令胃酸倒流入食道。

王醫生表示,食道的黏膜十分脆弱,若長期受到胃酸刺激可引起食道發炎、潰瘍、出血,甚至出現一種稱為巴洛氏食道的癌前病變。巴洛氏食道是指正常的食道細胞被不正常的細胞取代,並與食道癌有密切關係。

事實上,胃酸倒流可引起多種症狀(見表),而症狀往往在睡覺時更為嚴重,因為躺臥時,胃酸失去地心吸力的牽引,於是更易溢出造成影響。現時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診斷胃酸倒流及食道受損情況,如照胃鏡、食道測壓計、24小時胃酸監測儀及膠囊檢查等等。

市民誤解多

王醫生稱,市民往往對胃酸倒流有誤解,以為有胃酸溢出、有火燒心便是患病,其實不然,問題必須引起併發症,又或出現令人困擾的症狀,才算是患病及需要治療。另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但單是戒口不足以治好胃酸倒流,對於輕微個案可能有幫助,但較嚴重的胃酸問題就需要用其他有效的治療手段。

他強調,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包括制酸劑、質子泵抑制劑等,部分病人亦可採用手術方式改善括約肌鬆弛的問題。不過,制酸劑不能有效冶療中度或嚴重胃酸倒流,尤其是已經出現食道炎等併發症的個案,質子泵抑制劑是現時最有效的治療選擇,但研究及臨床經驗顯示,大約有三分一病人用藥後未能有效紓緩胃酸問題,特別是一些晚間症狀。

退休人士李先生便是一個好例子,3年前出現火燒心等症狀求醫,確診有胃酸倒流,接受治療後病情受控。但近月他從美國回港探親,再次出現胃酸倒流的症狀並且持續惡化,即使晚上墊高上身睡覺,加上每天服用質子泵抑制劑兩次,仍無法阻止胃酸湧出,胸口痛之餘,胃酸湧到喉嚨產生苦味,令他十分困擾。

後來醫生評估情況後,建議李先生使用較新式的質子泵抑制劑,終於令病情好轉,症狀消失。王醫生指出,不同病人可能需要不同特色的藥物幫助,例如傳統質子泵抑制劑,需要在進食前半小時至一小時服用,而藥效維持時間較短,部分病人每天可能需要服藥多於一次。至於較新式的質子泵抑制劑,毋須於餐前服用,而且分段釋放藥力,有助拉長療效,減少胃酸上湧。

藥物治療外,調整生活習慣亦是治療的重要一環。王醫生提醒患有胃酸倒流的病人,平日宜少食多餐,每餐不要吃得過飽,並且保持正常體重,肥胖者則要運動減肥。另外,亦要避免進食油炸、肥膩及辛辣的食物,檸檬、番茄、薄荷、洋葱、蒜、咖啡、濃茶、巧克力等亦可免則免,更不應吸煙及酗酒。

Image description 睡前4小時不要進食,並且戒除消夜習慣,均可減少胃酸上湧。

戒消夜習慣

他續稱,進餐後切勿立即睡覺,也不要平臥或彎曲身體,睡覺時將頭及胸部墊高一點,而睡前4小時不要進食,並且戒除消夜習慣,均可減少胃酸上湧。

胃酸倒流的影響可大可小,王醫生最後總結,胃酸倒流在香港的流行程度雖低於西方國家,但有上升趨勢,而現時的藥物可以帶來理想的療效,亦有不同的藥物選擇,相信在不久將來,新的藥物和手術可為治療胃酸倒流疾病帶來新的希望。

胃酸倒流常見症狀

典型症狀 : 胸口灼痛、胃酸倒流、噯氣、有胃酸的感覺。

非典型症狀 : 非心臟病胸口痛、慢性咳嗽/哮喘、聲嘶。

警號性症狀 : 體重下降、吞嚥困難、吞嚥時感到疼痛、嘔血、窒息感覺。

撰文:王衛民醫生_腸胃肝臟科專科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