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梁家豪:解構三九天灸療法

2019-01-10

每年的冬至,除了是中國人做冬的日子,一家大小到酒樓食肆團聚之外;在香港的一個鄰近城市廣州,還會有數以萬計的市民把大小中醫院擠得水泄不通,去貼天灸藥貼,這風氣近幾年之間也慢慢在本港盛行起來。

採用刺激類別藥物

以農曆冬至這一天起算,稱為「一九」,九天為一個階段,第十日為「二九」,第十九日為「三九」,這三九天就是每年三九天灸療法的基本貼藥日子。

中醫認為人與天地連合,人體的穴位、經脈、臟腑等組成人的整體系統,也與外在大自然相應,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是隨着四時氣候的變化而作相應改變。而三九天是一年裏氣候最寒冷的日子,是身體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時候,寒氣容易侵襲人體,導致機體氣血不暢,皮膚腠理不固,這樣便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而冬至又是一年裏面日照時間最短的日子,卻是陽氣重新開始升發的時候,所以在三九天治療,具有補氣助陽、扶正祛邪的功效,從而達到「天人合一」之目的,也符合「夏病冬治」的概念。

Image description 三九天是一年裏氣候最寒冷的日子, 是身體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時候。

嶺南地區在古時被稱為「瘴瘧之地」,所以民間一向重視祛濕解毒,也形成我們廣東人有飲涼茶、吃龜苓膏、注重湯水這些保健及預防疾病的生活習慣。天灸療法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療法,同涼茶一樣,它也是嶺南地域和中醫藥文化的傳統,作為「治未病」思想的觀念,在疾病防治及養生保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經多年的傳承,屬於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類項目,自八十年代初在廣州地區有規模地盛行起來,也逐漸流行至全國其他省份。

不同的醫療機構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制訂自己的天灸藥物處方,但主要使用的藥物仍是以清代醫家張璐開創用於治療冷哮的天灸療法為依歸,組方中包括白芥子、延胡索、甘遂、麝香、生薑汁等;也有加入細辛、黃芪、肉桂、皂角、麻黃去製作藥餅,方法都是以這些藥物研成細末後以生薑汁拌勻搓成藥貼,再根據醫師的診斷而貼在身體的穴位上。

從現代藥理角度來看,天灸療法中多選用辛香發散的刺激性類別的藥物,帶有較強的刺激性,能促進皮膚對藥物的吸收。在藥物的作用下,皮膚會發泡、血管局部擴張而促進血液循環,達至改善周圍組織的營養。

另外,藥貼能刺激穴位以及藥物的吸收和代謝,對身體的有關感受器產生影響,直接反射性地調整大腦皮層和神經系統的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而藥物可透過身體特定的穴位,其有效成分通過血液循環到達病處,發揮其藥理效應。

需要注意的是,天灸療法是借助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甚至起泡以激發經絡、調整氣血,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但如果貼藥後覺得明顯熱痛的話,可以靈活掌握貼藥時間適當取下藥物,不用要求起水泡。所用的藥物雖然是通過敷貼方法在人體上起作用,但跟口服藥物一樣,用多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貼藥的穴位並非愈多愈好。

作者為浸會大學中藥房主管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