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養生不只是在家煲煲湯:當全球養生市場發展為4.5兆美元的商機

2019-11-22

Image description 今屆Gloabl Wellness Summit(GWS)(全球養生峰會)於新加坡舉行。

根據全新蒐集的市場數據,全球養生市場的規模已迅速增長為4.5兆美元。

第十三屆Global Wellness Summit剛於上月假新加坡舉行,探討養生市場的發展及趨勢。不論是中文的養生還是英文的「wellness」,都會有不同的既定偏見:養生不只是阿媽煲的湯或藥膳,wellness亦不只得spa、按摩、retreat等等,簡單而言,養生就是把生命養好,達到身、心、靈的平衡。要做到身心都being well,說的是要整個生活模式的轉變,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每個選擇都要為自己的身心狀態負責,總不能這邊廂做瑜珈放鬆心情,下一秒即以繃緊的心情面對工作。本刊早前就訪問了全球最大型的養生活動Gloabl Wellness Summit(GWS)(全球養生峰會)的創辦人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Susie Ellis,分享她對養生業發展的看法。

TEXT BY JAZ KONG PHOTOGRAPHY BY BEN TAM

Image description Gloabl Wellness Summit(GWS)(全球養生峰會)的創辦人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Susie Ellis

從「fat farm」到養生文化
對Susie的第一印象是「健康」,從她的身形、膚色、神態看來,你一眼就會知道她的生活方式有多健康;很簡單問她一句,為什麼連坐姿都可以如此筆挺,她笑說其實反而沒有刻意坐直,可想而知,「養生」這回事已完全融入她的生活當中,根本不需要強行或改變。Susie在差不多三十年前已開始接觸養生,大學畢業就已在當年美國少數講究wellness的酒店Golden Door工作。想當年,「wellness」還未普及,Golden Door被說成是「fat farm」,是一個幫助大家減肥的地方;真正開始受到注意的,是1979年當Dan Rather以養生做了一個《60 Minutes》節目後,大家才開始統一稱養生為wellness。這四十年間,不止美國,全球的養生企業極速增長,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今年移師新加坡(原本該為香港的)舉辦GWS的原因,相信也是看好亞洲市場的關係。舉一個有趣的例子說,筆者有位美國的朋友特地寄了一大包杞子給我說是很好的零食,後來她才知道矛盾的地方是什麼:中國人不是至少吃了杞子幾百年嗎?不管是藥材還是煲湯材料,或者近年興起將其當零食的習慣,都不難找到杞子的蹤影;又或者咖哩常見的薑黃粉,這些都是近年大肆在美國甚至其他西方國家興起的食材。還有日本的禪修、印度的Ayurveda、東南亞的retreat等,這些都是備受追捧的思想,甚至可說是生活方式(lifestyle)。GWS的研究報告指出亞太地區為全球第二大健體活動市場,每年值2,400億美元,約佔全球市場的三成。於2018至2023年間,亞洲的市場增長最為顯著,每年增長逾九成,相信將於2023年達至3,733億美元(屆時將取代北美成為全球最大市場)。同時,亞太地區亦在整個年度佔據市場總值的四成,中國及印度將共同推動近三分之一的增長。「The East has been a solution」,一般的東方文化都被西方視為更平靜、更holistic,感覺可以解決大家在工作家座社會上的壓力。「以印度的Ayurveda為例,從前阿育吠陀是一個勞動階層的習俗,但大家都將阿育吠陀打造成很sexy很exotic的文化,因此愈來愈多人到印度尋根究底:這反而讓印度自己也重新審視阿育吠陀,重新擁抱這個原先快要失傳的習俗。」甚至連中藥現在也有個很型的名字:TCM呢。

Image description GWS除了講座外亦有一系列交流活動,促進各行業的brainstorm。

所以,wellness是?
那麼,如何才是all-round的養生?如果以商業角度而言,養生可分為最大商機的「個人護理及抗衰老」、「營養及體重控制」、「養生旅程」、「公共健康」、「運動及身心健康」、「工作室健康」等,有趣的是,其實spa沒有佔很大的部分,如果還覺得wellness=spa,這概念就要更新一下了。

在這幾個大框架下,每年的GWS都有舉辦相應的講座或業界分享及討論等;最讓筆者有印象的,就是「die well」這議題。「大概是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一代開始讓養生變得普及」,當年就是他們當中的一輩推動養生,可想而知這班推動時代革命的人也開始年老了,「所以他們會開始思考最後的幾年歲月要如何渡過:即使是活着,你要選擇在輪椅上過還是到處去旅行享受歲月?」Susie提出一個很簡單的解釋,要優雅地死去,就是要優確地生活,「to die well is to live well」,羅馬非一日建成,身體也不是一夜變好變差的,都是慢慢積少成多;「嬰兒潮時代的人有另一個重要性,就是購買力。雖然年輕一代開始很注重eco,但終究有錢有能力的也是嬰兒潮年代,所以他們對養生業很重要。」但當然,現在開始也一點都不難,試着由打座開始吧!

Image description

手機不一定是你的敵人
談到減壓,就必定會提手提電話的。現代人又怎能沒有一機在手?「我很期待將有更多為養生特地而設的科技;尤其是手提電話,大家創出了這一個『魔鬼』,科技發展業是時候fix it了。」Susie也舉了幾個有用的例子,其中一個是她私人推介的app,這個手機應用程式以生物時鐘的計算方法,幫助Susie去到世界上哪一個角落都可輕鬆應付時差,jet lag不再。不得不提的當然有醫藥界的研究發展以及跟meditation、跟wellness有關的手機應用程式,「整個行業也在回應這個壓力的來源。」

四十年前,大家連wellness也未有一個確切定義;但今天人人都在談養生,可想而知這四十年來的變化可以有多
大。但養生這回事,門檻其實沒有聽起來這麼拒人於門外,現在開給也絕對不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