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關德祺中醫師:上醫、中醫、下醫

2020-01-20

一名病人月初在報紙上看過一幅漫畫,憤恨暫緩,胸悶稍消,我稱許這漫畫家也是醫者一名。然而,他跟所有專業醫者一樣,都只是治病的果而不是因。治果只是消除「已病」的標與本,而治因可以排除致病風險治「未病」。

病因多樣

那麼,誰人治因?名醫孫思邈指:「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這麼說,治因的責任是善於醫國醫人的「上醫」、「中醫」。順帶一提,有一種說法過獎了中醫又容易引起混淆──西醫醫人的病,中醫醫病的人。按孫思邈的定義,此中醫非彼「中醫」,此中醫乃彼「下醫」,今日所有號稱為專業醫者皆「下醫」也。

今日中醫雖屬「下醫」,仍然努力治果,有汗、吐、下、和、溫、清、消、 補八法。2019年全港流行「肝氣鬱結」或由此而引起的「肝火上炎」,最用得上和、清二法。醫者的職能,在於分辨有無「肝氣鬱結」、「肝火上炎」,孰輕孰重,辯證施治。然而,即使一個又一個的「已病」醫好了,更多「未病」將會變成「已病」。

今日中醫雖屬「下醫」,仍然努力醫病求因。一般將風寒暑濕燥火以及流行戾氣歸為外因,而將喜怒憂思悲恐驚、房室、飲食、勞倦歸為內因。但由於病因多樣多變,加上個人體質差異,具體個案的病因複雜,難分內外。

如素體陽虛者易感寒邪,素體陰虛者易感熱邪,素體氣鬱者易感肝火。「下醫」根據「已病」的標與本,以及天經地義、人情世故,可知病因所在。

至於執行治因,通常不在「下醫」的專業範圍之內。例如,避免吸入煙火毒辣之物、保持心境平和、均衡飲食、勞逸有度……執行上均非「下醫」職能。2019年何以肝鬱化火全港流行?病因明明白白,但亦難免言人人殊。到底誰人說得準?誰人可治因?是「上醫」嗎?是「中醫」嗎?邦有道,講求個人修養,可也;邦無道,祈求天下救濟,可也。

Image description 治果只是消除「已病」的標與本,而治因可以排除致病風險治「未病」。

中醫八法

1.汗法:即發汗,使邪氣隨汗出而解。適用於感冒傷風等表證。

2.吐法:即催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從口吐出。

3.下法:即瀉下,使停留於腸道的宿食、燥屎、熱結冷積、瘀血、痰飲等隨大便排出。

4.和法:即和解調和臟腑、陰陽、血氣、表裏。最常用於氣鬱證。

5.溫法:即溫裏祛寒。裏寒證見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嘔吐清水、大便溏泄、小便清長、面色蒼白、舌淡苔白潤。

6.清法:即清除裏熱之邪,包括清氣分熱、清營涼血、清熱解毒、清臟腑熱、清虛熱。清肝熱是清臟腑熱的一種。

7.消法:即消除體內氣、血、痰、 水、蟲、食的積聚。

8.補法:即補益氣血陰陽,以補臟腑氣血陽陰的虛弱。

作者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

[信健康] 中醫調理降肝火? 健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