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silhouette

【Silhouette優雅剪影】升級改造救地球:產品設計師張瑋晉

2018-12-17

在這個氣候反常、堆田區爆滿、垃圾徵費等問題的年代裏,善用資源應該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源頭減廢、回收分類、升級再造都是方法之一。這次我們聚焦在升級再造設計之上,港產設計師張瑋晉於2010年全身投入於升級再造,初試啼聲到其塑膠樽喇叭Boombottle打響頭炮,接着成為聖雅各福群會賽馬會升級再造中心駐場設計師,跟大小企業合作舉辦工作坊及到學校演講,再到上月跟愛馬仕合作petit h合作香港站展覽的場景,張瑋晉孤身走我路,不單止為環保出一分力,還在設計層面上取得認同,證明只要堅持自己的方向,本地設計是有機會發光發熱的。

text by BILL KWOK

Image description 張瑋晉(Kevin Cheung)可說是本地升級改造設計師的孤軍,多年來的努力,最終亦得到外界讚賞及法國著名奢華品牌邀請合作。(Photo by Ben Tam)

人做我不做 孤身走我路
張瑋晉(Kevin Cheung)的設計之路簡單不過,2009年於理工大學設計學系畢業後,加入一間電池公司,公司希望設計師設計電筒來速銷電池,Kevin覺得有點本末倒置,做了一年後便離職,全情投入升級改造事業上。「走上升級改造之路是比較偶然,在大學做功課經常遇到物料不足或太昂貴的問題,於是便到大學的垃圾場看看有什麼廢物可用,好像木板及布料等。」還記得筆者在2014年米蘭家具展期間的「香港.變不停」展覽上初次認識Kevin,他當時說:「畢業後想設計一些產品改善人的生活,但一般公司又怎會投放資源研發新產品,因循之下決定自己闖一闖,當時聽到香港堆填區飽和的新聞,遂決定將重點放在本地,將廢棄物料升級再造成產品。」

Image description 早前愛馬仕舉行的petit h香港站展覽,Kevin被邀請構思場景,他運用竹枝及絲綢製成絲巾竹樹,貫穿中環專門店的三個樓層。圖右為petit h創作總監Godefroy de Virieu。

正所謂「人做我不做」,2010年的香港沒有多少個設計師全職在搞升級改造,Kevin當時便不停去尋找物料來源,有次從鰂魚涌踏單車到灣仔工作室上班時,靈機一觸想到將電飯煲變做單車鈴,花了三四個月時間研究,終於創作出「飯鈴」,原理是將電飯煲壓平,切割成圓形再壓成鐘形狀。此後,他都善用其他公司棄置的廢料,如醫院棄置的藥水瓶變成Boombottle塑膠桶喇叭、輕盈版Boombottle則採用印刷廠棄置的墨水瓶、牆紙公司的牆紙辦切割縫製成銀包、會展棄置的地毯改造成電腦袋、單車轆的鐵枝加上木板製成拇指琴。

Image description 改造醫院棄置的藥水瓶的Boombottle塑膠桶喇叭是Kevin的成名之作。

傳遞升級再造的樂趣
如此種種都需要Kevin發揮設計創意,還要確保廢料供應穩定,清潔時不需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再要考慮大量生產工序的可行性,當中已不止涉及產品設計。「從前求學年代,將垃圾變成功課再取得好成績,已經很滿足。如今卻想告訴別人可以將日常垃圾變成有用的產品,升級再造其實是很有趣的。」Kevin坦言香港地實在太富裕,什麼東西都不缺,相對於上一代因經濟未發達,衣服會一代傳一代,舊物也會不停循環再用,如今社會卻不斷鼓吹消費,要推行升級再造實在有點難度。「也許香港人生活太忙了,棄置垃圾是最快捷的處理方法,如果升級再造的過程是有趣的,大家都感受到它的好玩之處,如一把雨傘可變成拇指琴樂器,自己去做也有樂趣的話,最低限度大家知道垃圾不是完全沒用的。」

Image description 以會展棄置的地毯改造成的Feltlike電腦袋。

與其說教講環保,不如以身作則,宣揚升級再造的樂趣,但Kevin這些年也感受到一些轉變,如初期大家的環保意識不高,對升級改造認識不深,有些客人會嫌棄他的產品有花痕,又有些熱心人經常告訴他有大量棄置廢料可用,但前提是他必需確保廢料有穩定供應,二來也要考慮生產的問題,所以如果大小企業或有心人想為升級再造出一分力,Kevin建議倒不如搞好廢物分類,也可以給他一些樣版,讓他評估一下升級改造的可行性,好像早前有人突然送他大量軍用背包,他一方面要處理存放空間問題,還要想如何改造它,所以升級改造也不是剎那間環保起來的事。

Image description 以牆紙公司的牆紙辦切割縫製成銀包,外型不俗、觸感也不錯。

日本體驗環保回收分類
當筆者看到Kevin位於灣仔藍屋的工作室內的產品層架,發現他沒有開發更多的產品系列,原來他堅持貴精不貴多的原則,加上上文提到的廢料供應等生產問題,所以他除了生產原有產品外,更會跟不同機構、品牌合作,如跟綠色和平合作,以回收塑膠垃圾製作巨型膠魚吹氣裝置,或到大小企業舉行工作坊,另外,也到學校舉辦講座分享等。

Image description 將PET膠樽改造成的燈飾,曾於米蘭家具展上的「香港.變不停」展覽上展出,如今掛在灣仔藍屋內的工作室天花。

另外,要讓升級再造的產業可持續的話,原來他早年申請成為聖雅各福群會賽馬會升級再造中心駐場設計師,讓庇護工場的復康人士協助生產,一方面讓復康人士貢獻社會,更可解決生產的人力問題。同時他透過「好鄰居計劃」,得以將工作室進駐灣仔藍屋,改善藍屋及附近社區生態,也為工作室找到一個絕佳的落腳點。在社會互動方面,他提到年多前申請MaD「創意產業工作者亞洲交流計劃」,到日本四國德島上勝町,在那裏體驗到村落居民奉行「邁向零垃圾」宗旨,嘗試將當地體驗帶到藍屋社區。「上勝町的回收筒足足有45個,我在那裡住了兩星期,作為新居民,要讀完一份回收說明書,才學懂如何處理垃圾,從前村落的垃圾都是埋在後山,後來在政府推動下,大家都將垃圾分門別類,記得收到不少乾淨的鯉魚旗及和服,村民將之製成精美的袋子,變成紀念品發售。」上勝町的體驗,讓Kevin領略到要做好升級改造,一個完善的回收制度是必要的,結果他嘗試將日本那一套帶回灣仔藍屋,每逢周末集合居民,將回收廢物分類好,然後送到環保團體,結果連附近日、月、星街的居民也響應起來。「全世界大城市都遇到垃圾過多的問題,這不是香港獨有,日本那一套也不能完全搬過來,但如果街坊鄰里都不再冷漠,一呼百應地大家都做多一點點,大小企業也認真處理廢物問題,一同建立環保回收及升級改造的文化,更多人關注的話,我們的力量也更大。」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回收分門別類、盡可能支持升級再造,也許我們都可以像Kevin一樣,為地球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