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人物】地球之友CEO 張潔儀嘆特首參選人不夠Green

2017-03-03

特首跑馬仔尚未入閘,已經沙塵滾滾,從社交網站鬥到情書交戰,好不熱鬧!每屆特首任期5年,可連任一次,惟只有曾蔭權完成兩任任期,惜最後卻鋃鐺入獄。難道香港就沒有可持續特首?地球之友行政總裁張潔儀(Suzanne)是環保先鋒,對「可持續」最熟悉。

Suzanne覺得,香港作為蜚聲國際的大都會,在氣候變化和環保議題不應行得像蝸牛慢,全世界都在講綠色產業、森林城市、減碳時,我們仍只停留在其他民生問題,卻不知環保亦是民生問題。奈何,諸位特首參選人均沒接見環團組織,這又如何成為可持續特首呢?

撰文:吳雄

[email protected]

Image description

「青山原是我身邊伴,伴着白雲在我前,碧海是我的心中樂,與我風裏度童年……」仙度拉的名曲《風雲》令人百聽不厭,奈何下一段是:「當初你面對山海約誓,此生相愛永不變,想不到海山竟多變幻,再也不見舊時面。」你說香港人能不哀傷?環境變遷更是看得見的。

Suzanne的童年時代,「環保」兩個字還未流行,「可持續發展」更是聞所未聞,只有「慳家」兩個字。「我們現在搞廚餘,我媽媽以前蒸完的魚骨,還拿去煲湯,那不就是廚餘重用嗎?只是到我們這一代才講環保。」Suzanne中氣十足地說,她一直是本港環保業界的熱心人。

香港是石屎森林,似乎與大自然相隔離,但其實不然。「我們任何時候都與大自然接觸,吃的、喝的、用的,就算睡着了,床也來自大自然,彼此息息相關。」因此,如何與大自然和平共處,是入心入肺的貼地話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就說過氣候變化關乎國家安全」。

用電量驚人

很多國家和城市都在打這場戰爭,新加坡的水重用科技更已蜚聲國際,「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總說要提升知名度、提高經濟發展、吸引國際投資,其實更要重視氣候變化,不然如何吸引專才呢?」內地霧霾搖身一變成「不可描述的天氣現象」,但另一方面投入很多資源。

「內地綠色債券增幅很大,想透過融資投資在減碳、減排科技,減低空氣污染。歐洲金融研究中心曾表示,經濟體要達到可持續發展,環保產業應佔GDP的3%,香港呢?1%都無!香港有很多這樣的人才,政府應該用政策推動綠色金融和綠色經濟發展!」Suzanne提高聲調說。

記者見她說得力竭聲嘶,忙問幾位特首參選人,有沒有接見他們?「我們環保業界沒有票!要我們主動去找他們的,前幾天同事與其他食物方面的NGO見了胡國興……雖然我們沒票,但綠色產業是個大方向,希望新一屆特首更重視環保和可持續發展。」Suzanne激動地說。香港是個福地,講環保不容易,政府角色最重要。

Suzanne一口氣向未來特首提出六大期望:2050年把香港碳排量減少80%、推碳稅、推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棕土(棄置的工業或商業用地)優先及城市森林。「雖然1200票裏沒環保業界,令我們的聲音不易被聽到,但很多國家都把環保當民生議題。」

香港人用電量很驚人,Suzanne坦言有很大進步空間,「香港約有4萬幢樓,佔全港碳排放量六成四,其中九成是電!」外國很多業主會與租客商量,若能省電就減管理費。「外國叫綠色租約,你想如果每個租客減10%電,香港那麼多幢樓能省多少?減少多少碳排放?」Suzanne還建議港人家中加吊扇,就能節省冷氣機用電。

港人浪費成性,廚餘是其中的大問題,Suzanne稱有家酒店一日運走70桶垃圾,「屋邨用的深綠色桶,我們叫它660桶,容量660公升。比一家著名大學出來的垃圾還多!一家酒店等如一家大學,多離譜!」自助餐更是浪費之霸,「我在堆填區見過一桶未開封的大蝦和青口!」

酒店注重食物質素,往往沒注意廚餘問題。「有的酒店把廚餘拿去處理廠,一看收貨記錄才嚇一跳,管理層驚覺如此浪費。過去,西蘭花的梗是不要的,後來才醒目用來炒飯!商人是很有趣的,只要有相關數據,知道自己浪費錢,就會想到辦法解決。」在這些發現問題和解決過程中,也會促進環保行業發展。

Image description

都市搞農業

從廚餘延伸到糧食問題,Suzanne很提倡城市綠化和都市農業,「外國很多城市都提倡都市農業,更有人當成生意來做。你想想,如果你買美國的有機菜,它們坐飛機過來,碳排放會少嗎?香港六七十年代本地蔬菜供應近六成,現在只有4%!我覺得可以把部分屋邨的綠化改成農圃,既能推動低碳社會,又能為社區帶來和諧。」

過去,我們踢完波買支汽水可按樽,如今卻一人一支膠樽裝飲品。Suzanne是BYOB(自己帶樽)的支持者,訪問時拿一個暖水壺,斟完水才開始訪問。「我看到球場很多人買一大箱飲品,其實飲水機就在場邊。」香港不是有回收業嗎?Suzanne說政府對業界的支援不夠,運作很艱難。

香港真有膠樽圍城的危機。「香港每天有137噸塑膠樽送去堆填區,是一日!大概等於500萬個樽,很驚人的!現在沒實施堆填區收費,膠樽又輕、回收成本又高,一車才多少噸呢?於是很多都直接去了堆填區。」Suzanne不說,還真不知道港人每天幾乎都扔一個膠樽入堆填區!幸好,有些酒店已改用玻璃樽載水。

市民行多步

玻璃樽悄悄變成膠樽,是香港經濟發展的結果。「很多工廠都北移了,以前香港採取按樽,因為可以在香港洗和入樽,現在搬去內地運輸成本高。我們眼中的生產者有兩種,一是產品的生產者,一是消費者,雙方都有責任。廠方把樽送去堆填區,誰給錢?納稅人!堆填區空氣污染,誰受罪?還是大家市民!」Suzanne說。

衣服是另一個重災區,「我們之前在銅鑼灣做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人每個月都一定要買一次衣服,我們是否要買那麼多衣服呢?有的全新沒穿就扔,每逢過年更是大條道理騰空衣櫃。這當然與速食時裝潮流有關,我們呢?則提倡慢時尚。」記者一邊聽,一邊腦海湧現不同牌子,不禁慨嘆:「你們的對手好多、好強大!大家都在賣廣告鼓勵消費。哈哈!」

「我們要提高環保意識,減少自己的碳排放,多菜少肉,多些行路,我們希望透過不同的運動去推動。從市民的角度,我們不能一路埋怨堆填區有多髒,一方面又不斷把垃圾扔進去,你到底想點呢?政府當然需要有一些作為,但市民大眾若不肯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最終受害的是我們自己。」她語重心長地說。

確實只要稍為改善習慣,就能在環保上幫到忙。比如,運動時自備水樽,在有飲水機的地方裝水;又比如,辦公室的冷氣溫度是否可以高一點?或者衣服換季的頻率減低。那樣自然能少製造些廢物,也減少碳排放量。未來特首的候選人們,也應以身作則少寄信件,多利用電子郵件。

「可持續發展」港人聽得多,但仍大多是知而不行,現在是時候改變。從氣候變化的角度,本屆特首參選人除了比「支持率」、比「like」外,還要加入「綠色指數」,誰在減碳等環保議題落墨最多,競選過程中更「Green」,誰就是香港的可持續特首。

Image description Suzanne(右三)一直努力環保事業,希望推動香港變成綠色的城市。(受訪者圖片)

Image description 如何有智慧地用電,這些教育要從新一代做起。(受訪者圖片)

內地霧霾肆虐,香港的空氣污染也不能掉以輕心。(受訪者圖片)

張潔儀小檔案

出生地點:香港

學歷:香港城市大學環境及科技碩士

職位:香港地球之友行政總裁

曾擔任職位:商界環保協會環境管理總監、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高級顧問

Image description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