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奇珍異寶: 大君與莫臥兒──專訪佳士得珠寶部國際主管Rahul Kadakia

2019-06-18

Image description 佳士得珠寶部國際主管Rahul Kadakia表示,「奇珍異寶:大君與莫臥兒」的珍藏記錄了莫臥兒王朝至今印度珠寶及工藝品的點滴歷史,是迄今為止該品類中最為出類拔萃的上拍珍藏。

「這是一段讓你觸手可及的鮮活歷史。」佳士得珠寶部國際主管Rahul Kadakia說。佳士得紐約將於6月19日呈獻「奇珍異寶:大君與莫臥兒」專場拍賣,屆時將呈獻一系列印度莫臥兒(Mughal)王朝珠寶、飾物、重要寶石等意義非凡之作。此拍賣囊括了橫跨五百年歷史,近四百件拍品不但彰顯了由莫臥兒王朝至今所罕見的印度珠寶藝術,更可從中可以一窺印度與西方藝術文化的交流與對話。當中王室珍藏異寶此珍藏可以追溯到近五個世紀前,即1526至1857年間於印度次大陸建立政權的莫臥兒王朝,無論在珠寶藝術或歷史意義上,都有望創下拍賣史上新紀錄。

Image description 嵌寶石金質柄匕首(金賈爾匕首Kinjal)。這一造型的手柄鑲嵌精美鑽石、紅寶石和祖母綠,搭配精鋼匕首刃。坦賈武爾或邁索爾,印度南部,1790至1810年製。

「奇珍異寶:大君與莫臥兒」專場拍賣涵蓋鑽石、藍寶石、祖母綠、紅寶石以及拍賣史上最為頂尖的珠寶飾物、刀劍和匕首,當中不乏曾被印度王室貴胄使用過的御用珍貴器物,精選拍品包括:具重要意義的莫臥兒王朝珠寶,如皇家所藏的Sarpech頭飾、帕提亞拉紅寶石短項鏈,以及一串來自於海德拉巴尼紮姆珍藏的200克拉戈爾康達鑽石項鏈。此外,莫臥兒王朝精雕祖母綠寶石也將上拍,而著名的Arcot鑽石以及「天堂之鏡」(The Mirror of Paradise)52.58克拉戈爾康達鑽石也將登場。

Image description 鑽石頭巾配飾,印度,1907年;約1935改良,鑽石總重約152.60克拉。

Rahul Kadakia表示:「根據莫臥兒王朝的傳統,珠寶是彰顯權威的重要象徵,許多莫臥兒王朝的第一手資料都證明,當時的統治者對寶石稀有度、物理特性和來源出處都格外重視。

他認為印度深厚的珠寶文化,當中部分原因是很順理成章的,傳奇礦區戈爾康達(Golconda)出產等級最頂尖的鑽石;喀什米爾生產最罕有豔麗的藍寶石;而最頂級的祖母綠,則是透過當時由葡萄牙控制的果阿邦(Goa)港口,循商業貿易途徑從哥倫比亞運抵印度。

Image description 一個金質筆盒和墨水瓶(1575年-1600年),其上鑲嵌鑽石、紅寶石和祖母綠。

一段觸手可及的鮮活歷史
他又謂:「印度宮廷對珠寶首飾的風格愛好,深受其周邊、地區性以及外來因素這三方面的影響,琺瑯工藝的引入更是明證,此種精巧技術,很有可能是隨着文藝復興時期西方國家使者來訪時所贈的珠寶而傳入。除此之外,印度王室珠寶所採用的寶石切割以及金屬加工技術,皆由歐洲珠寶商引進,來自西方的影響又見一斑。這些珠寶商受到宮廷歡迎,有時更會在王室御用工坊中享有一席位,其影響力尤其見於十九世紀後半期所設計的王室珠寶當中。」

Rahul Kadakia介紹是次重點拍品稱,其中的帕提亞拉紅寶石短項鏈(The Patalia Ruby Choker)可稱印度與西方文化融匯的極佳範例。由帕提亞拉邦大君委託,並於1931年由卡地亞製造,這件精美短項鏈集紅寶石、鑽石、珍珠於一體。帕提亞拉印度大君是卡地亞在20世紀20至30年代最重要的印度客人之一,常常攜帶眾多珍藏的鑽石和寶石前往巴黎的卡地亞工坊,而後由工匠鍛造出集合西方與印度兩種文化精粹的非凡珠寶。

Image description 由法國古老尊貴的麥蘭瑞珠寶世家所製作的一件綠寶石與鑽石孔雀羽飾(Diamond and Enamel Aigrette)在1905年被卡普爾塔拉邦大君於巴黎出遊期間購得。

這批珍藏象徵著印度皇室始自17世紀的登峰造極藝術創作,包含精緻的玉件、鮮亮的祖母綠、奢華的珠寶以及瑰麗的皇室肖像。在眾多顯示收藏寬廣度的藏品中,以一件曾被沙.賈漢佩戴的玉柄匕首、一個引人注目的蒂普蘇丹魔法盒,一把由大量鑽石鑲飾的海德拉巴尼紮姆佩劍為代表的拍品,皆反映出印度皇室的極致奢華。其中,一尊山羊頭形制的玉杯更是令人稱奇,其內壁更是刻有清代皇帝乾隆的題詩。

珠寶作為至高榮譽標誌
Rahul Kadakia說:「一枚鑲嵌鑽石的白金“jigha”(一種頭巾配飾)分外矚目,很有可能曾被一位來自重要大邦的大君在正式場合中穿戴過。此外,一個金質筆盒和墨水瓶(1575年-1600年),其上鑲嵌鑽石、紅寶石和祖母綠。墨水瓶對於中世紀的伊斯蘭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禮儀象徵意義,是王室和政府辦公室的標誌。由於《古蘭經》書面文字所具備的重要意義,它在穆斯林中引起了更大的反響與共鳴。筆盒是蘇丹及其首席部長所擁有的珍貴物品,王室筆盒代表着不斷學習和鞏固權威,是為至高榮譽的標誌。」

Image description 帕提亞拉紅寶石短項鏈(The Patalia Ruby Choker),鑲嵌裝飾藝術風格紅寶石、鑽石和天然珍珠的短項鏈,卡地亞,1931年。紅寶石圓珠、橢圓凸圓形和圓形切割紅寶石、老式單翻鑽、天然珍珠、鉑金(法國標記), 13吋,1931年製。2012年經由卡地亞古董珍藏系列(Cartier Tradition)重新演繹。卡地亞簽名,“Paris, Made in France”(巴黎,法國製造),編號:HSA40139,卡地亞紅色包裝盒。

其他焦點藏品還包括一系列折射出莫臥兒王朝精妙琺瑯技藝的珠寶精品,此技藝隨後也傳播至印度次大陸的各個邦國。這些邦國均擁有專屬的珠寶工坊,從而打造出美輪美奐的各類珠寶及工藝精品,反應出各方統治者的權利和財富。此珍藏中的亮點包括一把來自坦賈武爾(Tanjore)或邁索爾(Mysore)的匕首,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790年至1810年之間。該把匕首的金質手柄呈現精緻的yali(印度神話生物)造型,這是一頭獅首神獸,常見於印度南部的建築設計中,並採用kundan工藝鑲嵌精美貼箔盤形切割鑽石、凸圓形紅寶石和凸圓形祖母綠。

此外,Rahul Kadakia還特別指出,此珍藏中包括一些瑰麗華美的鑽石,例如「天堂之鏡」(Mirror of Paradise)鑽石和Arcot鑽石,兩顆鑽石均來自戈爾康達礦區,這是全世界已知最早的鑽石礦區。Arcot鑽石,這顆重達17.21克拉的明亮式梨形切割D色鑽石,是作為禮物贈送給英國國王喬治三世(King George III)之妻夏洛特王后(Queen Charlotte,1744-1818年)的兩顆水滴形耳環鑽石中的一顆,來自阿爾喬特印度行政長官。這些鑽石後來被威斯敏斯特侯爵(Marquess of Westminster)在拍賣會上投得,隨後被鑲嵌在威斯敏斯特王冠(Westminster Tiara)上,曾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在其加冕典禮上配戴。

Image description Rahul Kadakia認為,此次「奇珍異寶:大君與莫臥兒」象徵着一個重要的文化時刻,對藏家來說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入藏機遇。」

精選拍品已先後於倫敦、上海、日內瓦及香港進行巡展。整個珍藏系列將於6月14至18日在紐約舉行最後一站的預展,緊接其後即為萬眾期待的拍賣,訂於6月19日隆重舉行。此批珠寶均來自阿勒薩尼珍藏(The Al Thani Collection)。自明年起,此百科全書式收藏中的諸多藝術品將於巴黎一新建的博物館亮相。除用於新的購藏之外,此次拍賣所得將用於支持及推廣阿勒薩尼珍藏基金會名下的各項文化倡議,範圍從展覽、出版及講座延伸至對世界各地博物館文化項目的贊助。

TEXT BY PATRICK CHIU     PHOTOGRAPHY BY 楊光@KYEUNG.COM (人物)、佳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