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卡地亞.時之結晶」特展

2019-10-18

「卡地亞,時之結晶」特展以「時間」為主軸,集中探討卡地亞設計、用色以及工藝的創新精神,分為「色彩與素材變幻」、「型態與設計」、「萬物好奇心」三個篇章。是次展覽首次將焦點放在卡地亞典藏和卡地亞1970 年代後的作品,並請來由杉本博司與榊田倫之組成的新素材研究所設計會場布置, 帶領參觀者走入時間的迷宮。

TEXT BY JOYCE MOK PHOTOGRAPHY BY CARTIER

Image description 位於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的展場入口,是一台高3.5米的逆行鐘樓。時間控制了宇宙,包括人類,逆行時鐘迫使參觀者反思宇宙的歷史和將來,而幽暗的會場環境亦帶我們進入一個忘記時間的國度。© Hiroshi Sugimoto

展覽以「時間」為主軸
「卡地亞,時之結晶」特展耗時4年籌備,卡地亞行政總裁Cyrille Vigneron在展覽特刊序言中指出時間在展覽中的意義:「我們傾向於將時間視為在特定速度下僅朝一個方向前進。一天就是一天。一秒就是一秒,一百萬年就是一百萬年。但是,如果我們將時間視為周期以及物質和空間的轉換,我們的觀念就會發生變化。我們意識到,我們活在當下,生活在不同長短的周期中,即一天、一個季節、一個時代,被各種事物以各種速度老化和轉變包圍。新鮮水果將在一兩天內腐爛。相反,寶石在地球內部經過數百萬年的鍛造,積累了大量的能量。經切割和拋光後,它們會捕獲光線並以讓人驚艷的方式展現出它們的能量。實際上,它們本身就是時間的結晶。當製成珠寶首飾時,它們以新穎而令人回味的外形,從而增強其魅力。展覽探討了這些寶石與不同時期(無論是古老的還是最近的)的創作之間的神秘聯繫。」

Image description 左起: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策展人Yayoi Motohashi、卡地亞形象、風格及傳承總監Pierre Rainero、卡地亞行政總裁Cyrille Vigneron、杉本博司和榊田倫之。

藝術大師杉本博司的作品總是與時間的概念有關,這次以新素材研究所名義為卡地亞設計會場布置亦然。杉本博司解釋展覽主題結晶化的概念:「物質耗費年月,經歷淨化、淬鍊自身的過程,在岩層之內默默地沉睡,並一路脫俗超凡,往透明之美的方向蛻變。在這個蛻變、淨化的過程中,人類或許也能從中看見自身心靈的洗滌與潔淨。持續在地底下沈睡的寶石,只有極為稀少的一部分,供世人窺視細探那神秘的一角,與在地底下徬徨迷走的寶石邂逅。」新素材研究所設計鑽研古代、中世紀和近代使用的素材與技術,將其放回現代,賦予全新的意義。榊田倫之在展覽特刊〈CRYSTALLIZATION Inscription of Time: About the Exhibition Design〉一文中闡述了研究所的主旨:「深入思考石頭的背後,您便會瞥見時間。也許有人會說,石頭是時間的結晶。在新素材研究所設計,我們的研究包括仔細考量石頭和木頭的自然美,然後昇華為形式和設計,將這自然美帶入生活。」

Image description 在序章「時之距」凝聚了時間的真諦,為表達作品原創精神啟迪思想的感覺,新素材研究所設計了天堂之光射進黑暗的洞穴的效果,並邀請了川島織物晟坤(Selkon)公司研發新物料。© N.M.R.L. Hiroshi Sugimoto & Tomoyuki Sakakida

Image description 卡地亞神秘雙陀飛輪懷錶2016年 黃金、鋼、藍寶石、黑色琺瑯(錶)天然水晶、黑玉、純銀(錶座)

位於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的展場入口,是一台高3.5米的逆行鐘樓。這座鐘樓在瑞士找到,經改裝後變為逆行。時間控制了宇宙,包括人類,逆行時鐘迫使參觀者反思宇宙的歷史和將來,而幽暗的會場環境亦帶我們進入一個忘記時間的國度。在序章「時之距」凝聚了時間的真諦,卡地亞是創造神秘鐘和稜鏡鐘的先驅,歷年來不斷創作超越時代考驗的作品。為表達作品原創精神啟迪思想的感覺,新素材研究所設計了天堂之光射進黑暗的洞穴的效果,並邀請了川島織物晟坤(Selkon)公司合作。川島織物晟坤為展覽特別研發一種物料,紡織部部長平山弘昭解釋這種物料的獨特之處:「為了製造光從天花射出光線的效果,我們使用了一種古老的編織方法『羅』。這方法將直線扭曲,讓布料看來更透明。」

Image description 第一章「色彩與素材變幻」的展區以日本檜木度身訂製了展櫃,日本檜木防腐耐用,而且散發天然芳香,具有平靜心靈的作用。新素材研究所利用了日本檜木這種特質,加上由天花懸吊下來的紗,營造平靜的環境。© N.M.R.L. Hiroshi Sugimoto & Tomoyuki Sakakida

Image description 從第一章,我們了解到在用色方面,卡地亞亦十分大膽。1920年代,傑克.卡地亞(Jacques Cartier)採用印度傳統雕刻的紅寶石、祖母綠及藍寶石,締造自1970年代後被稱為「水果錦囊」(Tutti Frutti)的風格。具有建築美感的高級珠寶展示於線條剛中帶柔的木刻底座上,是視覺上的一大享受。© N.M.R.L. Hiroshi Sugimoto & Tomoyuki Sakakida

第一章──色彩與素材變幻
漆黑中的曙光引領參觀者走進第一章──色彩與素材變幻。這展區集中探討卡地亞在材質、工藝以至色彩的創新。材質方面,卡地亞是其中一個最先採用鉑金的品牌,以往鉑金還未被視為珍貴金屬,但就卻能突顯鑽石的光芒。為創造各種匠心獨運的作品,品牌亦將不同的工藝融入珠寶和鐘錶製作之中,鑲嵌稀有材物如翠鳥羽毛可盡見真章,亦在鑲嵌花卉與麥稈等技術上精益求精,守護了瀕臨失傳的硬石雕刻和金屬珠粒工藝。卡地亞高級珠寶工坊內的Philippe Nicolas是現在絕無僅有的寶石雕刻工匠,據《Cartier Art Special Issue Biennale, Paris, 2010》中一文指出,Nicolas自2004年移居巴黎後,便獨家為卡地亞創作。他擁有30年的相關工作經驗,無論是石英、翡翠、海藍寶石、祖母綠、藍寶石、紅寶石、摩根石等等,都難不到他。他認為「每一種寶石都有其獨特個性,它們需要調整及想像力,絕對沒可能用同一種方法處理兩種不同的寶石。」各種寶石的硬度不一,而每一塊寶石均擁有其獨特紋理,所以寶石雕刻考工藝之外,更需要過人的想像力,才能將原始材質轉變成為光彩奪目的動物或花卉作品。

Image description 卡地亞高級珠寶系列項鍊2007年 白金、一顆重13.68克拉的哥倫比亞水滴形祖母綠、祖母綠、藍寶石、鑽石。

在用色方面,卡地亞亦十分大膽。20世紀初,品牌的色表開始加入豐富繽紛的色彩調和,如藍色與綠色、紅色與綠色,如今成了具代表性的對比色。及至1920年代,傑克.卡地亞(Jacques Cartier)採用印度傳統雕刻的紅寶石、祖母綠及藍寶石,締造自1970年代後被稱為「水果錦囊」(Tutti Frutti)的風格。自1990年代以後,卡地亞進一步追求更為細緻的新色彩世界,加入由藍海綠、藏紅花銅等嶄新的「單色濃淡色階」(單色的濃淡、明暗變化)以及摻入微妙差異等方式,探索新色彩的視野。

Image description 卡地亞高級珠寶系列手鐲2015年 白金、綠玉髓、縞瑪瑙、珊瑚、鑽石

這個展區以日本檜木度身訂製了展櫃,日本檜木是日本人最愛的樹木之一,可用於建築、家具、雕刻,防腐耐用,而且散發天然芳香,具有平靜心靈的作用。新素材研究所利用了日本檜木這種特質,加上由天花懸吊下來的紗,營造平靜的環境。

Image description 第二章形態與設計看來像一個歷史遺跡的展廳,以形成於1500萬-2000萬年前海底火山爆發的「大谷石」所搭建而成。杉本博司在大會幕後製作花絮表示他希望創造一個模擬進入石礦場發現寶石的體驗空間。© N.M.R.L. Hiroshi Sugimoto & Tomoyuki Sakakida

第二章──形態與設計
第二章形態與設計看來像一個歷史遺跡的展廳,以巨大石塊搭建的展櫃內藏了珍貴的高級珠寶。原來,這些石塊是「大谷石」,大概形成於1500萬-2000萬年前的海底火山爆發。為布置展廳,新素材研究所共採用了500塊「大谷石」,每塊約重100公斤,布置時的艱鉅情況可想而知。杉本博司在大會幕後製作花絮表示他希望創造一個模擬進入石礦場體驗的空間:「進入大谷石採石場,我們了解到寶石是隱藏在地下深處的時間磨練而成的,所以我想創造一個類似的體驗。」

Image description 卡地亞典藏系列項鍊卡地亞倫敦、特別訂製、1932年鉑金、1顆重143.23克拉的枕形祖母綠、鑽石

這個篇章主要是探討卡地亞作品如何在線條與構造等形式中突破,來探索卡地亞作品在視覺設計上的先驅性。自20世紀初起,卡地亞持續研究品牌風格的主要課題──體積與流動感(movement)。針對體積方面,品牌在組合有機和幾何線條,繪製出對稱、平行抑或是左右不對稱等特徵性十足的建築構造。透過精準且帶有彈性的線條、幾何形式、如鏡般的構造、顏色對比、黑與白的對比並列……等,卡地亞擅用視覺感官,為作品帶出韻律感和流動感。由於品牌勇於挑戰傳統,造就了很多出於偶然的突出設計,如Crash腕錶,亦撮合了出乎意料之外的寶石組合。

Image description 卡地亞典藏系列 Scarab項鍊卡地亞巴黎、1990年:黃金、鑽石

具有建築美感的高級珠寶展示於線條剛中帶柔的木刻底座上,是視覺上的一大享受。這些木刻底座亦大有來頭,由 あさば仏教美術工房(Asaba Buddhist Art Studio)製作。大佛師向吉悠睦的專長是雕刻佛像,這次採用古櫸樹、杉和桂木作素材,它們藏在泥土下超過2000年,偶然被發現後,再風乾20年才可以使用。向吉悠睦甚至將雕刻佛像的工具修改,才可做到木刻底座理想中的效果。日本人追求細節的精神,真讓人敬佩。

Image description 新素材研究所為第三章萬物好奇心設計了一個長16米的橢圓形盒子陳列珠寶作品,猶如一顆彗星在天空中劃過。© N.M.R.L. Hiroshi Sugimoto & Tomoyuki Sakakida

第三章──萬物好奇心
第三章展示卡地亞如何從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文明、自然界的動物和植物汲取創作靈感。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的策展人Yayoi Motohashi認為卡地亞的多元創意源自路易.卡地亞的好奇心:「大約於1900年,卡地亞的第三代傳人路易.卡地亞對萬物充滿好奇。他受回教藝術、植物和動物啟發,正是由於這大膽的願景,成就了卡地亞日後的創作。」她精選了象徵日本文化的櫻花、中國文化的龍和埃及文化的聖甲蟲作為是次展品。另外,在卡地亞的自然世界,當然少不了美洲豹。1914年,卡地亞腕錶首次推出美洲豹系列設計,自問世以來,卡地亞的美洲豹系列風格自在從容、變幻無窮,成為女性與自由的象徵,映照出時代的美學。

Image description 卡地亞高級珠寶系列手鐲2014年 白金、縞瑪瑙、祖母綠、鑽石

世界各地文化和而不同,但人類還是共相尊重、包容,和平共處於地球上。為表達這個訊息,新素材研究所設計了一個長16米的橢圓形盒子陳列珠寶作品。榊田倫之於特刊的文章中解釋這個陳列櫃的寓意:「橢圓形盒子在黑暗中漂浮,猶如一顆彗星在天空中劃過,意味着參觀者細心欣賞這些微小的珠寶的同時,他們也可以享受到成為廣闊宇宙的一部分的感覺。」

這次展覽並不是以時序方式排列,而是按照不同的主題,如顏色、工藝、物料、靈感主題去區分,並將卡地亞典藏與1970年代後的作品並列,讓參觀者觀察兩者的同異,了解珠寶作品演變之餘,亦增添趣味。Yayoi Motohashi指出:「這種展覽結構也可以看作是卡地亞設計的象徵,涵蓋了超出時間限制而相互影響的多個元素。」

 「卡地亞,時之結晶」特展
日期:由即日起至12月16日
地點:東京國立新美術館
「卡地亞,時之結晶」展覽網站:
https://cartier2019.exhn.jp/en/#info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