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訪問女皇Claire Foy 倫敦參觀《王冠》攝製過程

2017-12-12

Image description

Netflix自製重頭劇集《The Crown》(王冠)回來了。這齣以50年代為背景的英國劇集,去年推出第一季,廣受好評。劇集透過歷史重大事件,寫英國政治及皇室人物衝突,其製作認真,水準之佳,無疑是Netflix歷來最傑出的作品之一。早在今年三月,《信報優雅生活》受邀來到倫敦,參觀了第二季製作過程,訪問一眾主創及主要演員,包括主演女皇Elizabeth的Claire Foy、Prince Philip的Matt Smith、Princess Margaret的Vanessa Kirby,以及監製Andy Stebbing,再參觀影廠及現場拍攝,大大加深了對劇本成功的了解。第一季《王冠》已是歷來最昂貴的電視劇之一,成本達一億英鎊。第二季預算相約,這麼重量級的製作,是怎樣煉成的?

一季拍攝日210天

《The Crown》(王冠)第一季2016年11月4日上架,好評不絕,但其實在上架前一個月,第二季就已開拍。劇集的創作人/編劇是Peter Morgan,他早在這之前憑寫皇室題材成名,2006年他憑電影《英女皇》(The Queen)獲金球獎最佳編劇、奧斯卡最佳編劇提名。《The Crown》的創作起源來自《英女皇》的後續舞台劇《The Audience》。《王冠》的野心不小,從一開始就計劃拍六季,每季十集,拍下女皇整個人生。我們現在看到演年輕版女皇的Claire Foy,暫定演頭兩季,隨着劇情演進,會一直易角,好讓時代演進。來到第二季,我們看到年幼的查理斯王子出現了,較早之前,主創們也透露了戴安娜王妃等角色,會陸續出場。

Image description

第一季的《The Crown》(王冠)寫初長成的Elizabeth,因父親突然駕崩,她在急忙之中接位,一方面學習做女皇,另一方面,Elizabeth也在公私之間掙扎──她一邊跟年紀漸邁但不願退位的首相邱吉爾鬥智鬥力,另一邊與本來情比金堅,但任性難馴的瑪嘉烈公主(Princess Margaret)發生猛烈衝突。編劇藉描寫五十年代國際及英國發生的眾多大事背景寫人性衝突,第一季寫1950-55年,第二季故事由1956年開始寫至1963年。

今年三月的倫敦天氣還是異常寒冷,一個周日早上八點,記者來到倫敦Lancaster House(蘭開斯特府)開外,參觀劇集的拍攝。由於需要封路拍攝,將路面裝扮成五十年代(路旁的車款,路人都是五十年代款式及打扮),所以拍攝時間特別早,而且是周日。這天早上,拍攝瑪嘉烈公主坐上了新歡Tony Armstrong-Jones摩托車的後座,二人騎車沿路走過。及後,傳媒再移師到蘭開斯特府內──這座英國一級登錄建築。府內鋪滿安全軟墊,大型的拍攝機器早已運送入內,一大早就開始了拍攝。觀看拍攝,有無盡的等待及重覆,不過是日重點,是劇中幾位主角都會見記者。

Image description

及後傳媒也參觀了搭景、劇集的服裝及道具、美術部。《王冠》是巨型製作,頭兩季參演演員達260個,群眾演員各達6,500人。監製Andy Stebbing:「去年(2016)我們拍攝日達210天,那是驚人的數字,今年大概會多一點。第一季我們拍攝了30周,但210天其實橫跨了42周。我們今年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兩名導演一起拍攝,這是我從來沒有試過的事情。」拍攝億元巨製,資料、道具樣樣認真,「細節是我們成功的關鍵之一,大家嘗試去讓觀眾看到我們的努力。單單Casting就花了好多時間,因為想找跟歷史相像的演員。」報道都說《王冠》預算多龐大,監製笑說:「我讀了好多相關的報道,好多都寫錯呢!拍片你永遠都想多10%,我們的規模大概每一集等於中等獨立製作電影吧,合起來,就像是十小時的大電影。」有錢很好,但有錢也不是萬能,拍《王冠》還是會頭痛,「拍攝困難太多了,很難逐一去講。例如地點,要相就演員檔期永遠頭痛。地點也不容易,還會不時出現最後一分鐘的改動,也很痛苦。我們常常搬來搬去,這對服裝、美術部的負擔也很大。你要明白,戲服都不是你出街就能找到的,你得要服裝部製作出來,好多次都是開拍前幾個鐘,才趕工趕出來,馬上就穿上開工了(笑)。」

預算高,有CG,也不是萬能。「有真人永遠比用特技好,我們的確有用CG,但用過頭會很可怕。第一季有一幕,女皇上了山頭,好多人看到都覺得是CG。不,我們真的八十人開上了蘇格蘭一個山頂去,一格CG都沒有。電腦特技這回事,50/50可以接受,最初我們是想做70/30──只有30%是CG,而其實一過50%,看來就有點假了。」

Image description

瑪嘉烈公主(Vanessa Kirby):痛快的演一趟

看《王冠》第一季時,大家最注意的自然是女皇,當飾演瑪嘉烈公主(Princess Margaret)的Vanessa Kirby出現,絕對是一大驚喜。瑪嘉烈被寵壞,任性甚至狂放,跟性格我自約束責任心重的女皇性格恰恰相反。當女王最後備受壓力,要迫令公主若決定跟離婚的Peter Townsend(前皇家空軍隊長)結婚,將會喪失皇室身份及一切生活津貼,兩姐妹關係破裂。Vanessa Kirby的演出感染力強,入肉三分,令人又愛又憐。

鏡頭背後,Vanessa溫文爾雅,「對我個人來說,當你姐姐跟你說你不能跟一個你愛的人結婚,那對你心理的影響之巨大,難以言喻,所以對Margaret,這一季主題就要尋回自己到底是誰。Margaret完全改變了我對她的看法。我本來對她所知不多,只知道她是位老太太。但當你演下來,尋回她二十來歲時的生活種種,知道她的經歷,感受自然不同。」她說:「為了演這角色,我們也從不同的人不同角度聽了好多關於她的故事,去理解她從前到底是怎樣的,我很享受這過程⋯⋯我很愛她,這是我歷來演過最痛快的一趟!

Vanessa成長中看皇室,就像我們從前過年看到霆鋒四哥拜年,成了習慣,但了解不多,「演這角色之前,我只知道英女皇,但我不知道他們在社會中的作用。現在作為劇集一份子,我對皇室的看法也有所不同。我承認從前會有偏見的。例如女皇,她在皇位64年了,而且這又不是她自己的選擇,是我的話一定爬也爬出(皇宮)來!」她笑,再語帶同情地說:「作為女演員 ,從心理角度去看──縱使在這種環境(蘭開斯特府)長大,她的生命裡也一定欠缺了什麼重要的。性格上,她缺了一大塊。」Vanessa是個思想纖細的演員,「我也在想,他們也許是最後一代完全擁有Public Persona(公眾面譜)的一代,關上門,大家不可能完全掌握他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例如像Grace Kelly(按:女演員,後嫁為摩納哥王妃),你是不可能知道她們生活的,但到了現在人人有Instagram,有社交媒體,世界已不再一樣。」

第一季的瑪嘉烈公主幾經掙扎,放下了愛人。第二季的她遇上真名天子:Tony Armstrong-Jones。噢,劇透來了:「他們二人,在能量及權力上合拍的!Margaret需要有一個向她說不的人,在文化上又能跟她匹配的人,Tony給她看到人生的另一面:倫敦的地下世界、爵士酒吧、藝術界,參觀她從來沒有見過的世界。她從皇室中成長,擁有高貴的地位,但這男人令她可拋下這一切。他代表的是刺激、過電的、危險的一個人。當她騎上他那摩托車,那代表了一種反叛。」

Image description

菲臘親王(Matt Smith):他極端又富戲劇性

演菲臘親王的是Matt Smith。這位演員擁有典型的英式俊臉,他高大,帶有一種桀傲的貴氣,他說:「我演Philip是由外形開始着手。為了演這角色,大家做了好多準備,讀了好多相關的書,看錄影片段,又看了皇室紀錄片。劇組也找來口音教練(Vocal Coach)來幫助演員進入那年代,進入那文化氣息之中去。」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拍好戲,並不容易。

對於菲臘親王這個角色,他的理解是:「第二季還是寫他的早年生活,其實要寫得他要動人又要有趣,並不困難。了解這個男人從何而來,你就了解為何他會這樣,他早年的性格是很極端又富戲劇性的。根據我們的資料搜集,他是個出色的男人,如果你有跟他的前僱員談過,他在皇室中是很受歡迎的。而在他的處境之下,他還是很能保持自我,那是很困難的,這也是我景仰他的原因之一。」他笑:「作為演員,你必須感受角色。如果要演連環殺手像Dexter也一樣,他每天都殺人啊。」

Image description

女皇Claire Foy:她只給你看到表層

女主角來了。女皇Claire Foy沒戴皇冠,一身便裝──穿着一件淺藍牛仔工人服,親切的跟大家打招呼。Claire Foy形容自己跟Elizabeth性格相反,Elizabeth約束內斂,而Claire活潑好動,訪問時表情多多,相當趣怪。「這角色最有趣的是事件都是真實的。從前我演過真人改編故事,都會收到電郵或電話,但這次肯定不會啊。演女皇,就是你不會收到女皇的反應的。」她向記者擠擠眼色,笑了起來。

「演戲到了一個點,你是不可能去擔心世界怎麼想的。反正我演戲的目的,又不是要去冒犯任何人,你必須有信心的做下去。Peter(編劇)把這角色寫得很好,因為角色性格其實跟我剛好相反,所以我很享受演出過程,也愛上這角色了。」她說:「作為演員,你要有時憤怒,有時悲傷有時快樂;但作為Elizabeth,她習慣了只給你看外面那一層,而不會給你看內在的自己。那是她們那一代的做法。」

搞鬼的Claire把皇室形容成英國地標,「作為英國人民,我們從小就知道皇室的存在,像地標一樣。你知道每逢聖誕,每逢復活節,你都會見到他們,所以有時你會覺得他們像家人成員一樣的。」但演出角色不一樣:「你就要像空白頁一樣,可不能有預設想法。因為一旦有想法,戲就演不了。你得忘記你先前的一切想法,但你還是會記得她怎樣走路,怎樣講話,都還在你心底,而且它們對演戲有幫助的。當你盡量忘記,一切都會很正。」

第一季看得人心碎,就是你看着這些高貴的人們,其實像金絲雀一樣,受社會及每方面制約,其實多麼可憐。即使親如姐妹,關係也如斯脆弱,「女皇跟Margaret是很不同的人。若Elizabeth十來歲,而Margaret是八歲時就知道對方會成為女皇,她們之間的關係會很不同,這也是劇中最令人心碎之處。尤其戲中有回憶片段,我們看到了她們在彼此小時候,全世界只擁有對方,但漸漸就被形勢所迫,撕成兩半,然後其中一人要成為皇后。家裡發生了這麼多事,父母分開了,父親走了,她們只能跟母親共處,然後父親去世⋯⋯從我的角度來看,Margaret看不到Elizabeth面對的抉擇,女皇壓力很大,她只能獨自面對決擇,但Elizabeth也拒絕承認Margaret的痛苦。」

作為幕前,Claire理解此劇的成功並不簡單,除了出色的劇本,一流的演員,當然還有無可匹敵的龐大預算,事情才能做得這麼認真仔細,「像劇集中白金漢宮的睡房都是搭建出來的,我們搭建了幾個房間,但因為搭得太靚了,你是不可能分得出它是道具,這也是為何這個劇會這麼成功。這當然很花錢,不是很多電視製作能有這個選項。劇中的服裝也很出色,因為皇室人員很少會被你見到他們一件衣服穿兩次,而劇中時間橫跨多年,所以服飾製作量其實好大。我們的服裝設計師Jane十分出色,我可不是說笑──她幾乎是24小時都在製作,但她還是那麼愛她的工作,這可不簡單!」女皇在戲中幾乎每幕都穿著不同,Claire:「我想,若說Elizabeth是Fashion Icon會很好笑,因為她從來不跟隨時尚,她只做自己,從不理會別人喜愛什麼的。」

演員常告訴你拍這戲怎樣收益良多,未必都是真話,但Claire的喜悅都寫在臉上。開拍第一季時,她剛產下兒子,正哺母乳,兩件改變生命的大事同時發生,Claire想多謝的是拍檔之一──演菲臘親王的Matt Smith。二人在戲內婚姻出了問題,戲外老友鬼鬼,「我愛他呀!他是最好的工作夥伴。尤其我面對那麼多的瘋狂轉變,我們都一起去面對,他是個真正的良朋!我想,我倆都很認真的面對自己,這很重要。而且我倆都重視幽默好玩,這方面大家很相似。」

文:何兆彬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