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香港電影新時代】林家棟:感恩.香港電影

2023-03-02

Image description

去年9月上映的《飯戲攻心》票房突破7,700萬,口碑載道;接力的《正義迴廊》同樣叫好叫座,票房收4,300萬。今年上映的《毒舌大狀》氣勢如虹,勢闖1億票房大關,如此佳績是否意味着另一個香港電影的新浪潮?本刊訪問了默默耕耘、提攜後輩不遺餘力的林家棟、《毒舌大狀》導演吳煒倫和《流水落花》導演賈勝楓,談談他們眼中的香港電影與未來。

Image description 林家楝監製電影《殺出個黃昏》,為「四哥」謝賢帶來一個遲來的最佳男主角獎項。

林家棟:感恩.香港電影
今年對「香港本土電影」來說意義重大,一齣地道的《毒舌大狀》,將香港史上票房推上一億大關。香港本土電影,踏破鐵鞋,柳暗花明又一村。

訪問林家棟時,這位一直默默為監製香港港本土電影付出超過十年光景的影帝,他只淡淡地說:「香港本土電影?你在香港拍攝,就是有着那種地道的味道啦。」這就是他說的香港電影。

TEXT BY 羅倫斯 PHOTO BY 里中晴
STYLED BY CHRISTOPHER LAI
WARDROBE : LORO PIANA AND GIORGIO ARMANI
SPECAIL THANKS TO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林家楝演而優則監,近十多年,他不單演好自己演員的角色,也作為監製,製作出好幾齣被標籤着「香港本土電影」的作品。除了監製了勇奪上年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殺出個黄昏》、他演出的《手捲煙》,連當時上映的《明日戰記》,都標榜着「香港土產電影」。

Image description 為支持本土製作,林家楝零片酬演出電影《手捲煙》。

香港電影
對於大家煞有介事地說「香港電影」回歸,林家棟想了一想,他沒侃侃而談「香港電影」,反而很冷靜地說:「其實不單現在上映或者近幾年的香港電影,其實一早就應該打正『香港電影』旗幟來宣傳及創作!之前我已在講電影是文化產業,那文化產業一定具備地方色彩、有民族色彩,這是必然的。只是之前我們都給巿場主導了方向,忘卻了『香港電影』這個金漆招牌,現在應該再認真地看待這件事。不過,換句話說,這也不是一樁說得非常重要的事來的,因為,電影與生俱來就有的東西(香港地方色彩的電影)。你在香港拍攝就是有着那種地道的味道啦。我要拍維港,(片段)就有維港的味道啦,我拍維港,(片段)不會變成城門河的」。

他續說:「特別在題材選擇、人物,都是來自香港,所以這並不是突然說要着重去拍『香港電影』,喚醒什麼,『香港電影』根本一直都存在。無需要大鑼大鼓去去標榜『香港電影』,這是拍電影的基本,而不是現在拍『香港電影』就好像是bonus一樣,又重新出發?我覺得『香港電影』一直都在這裡。」

Image description

十個林家棟
他默默為香港電影業付出,甚至不收片酬去低調支持,說到這些「偉大貢獻」,且像他這樣有叫座力、也吸到老闆投資的監製,在香港可是少得可憐。他大笑地說:「哈哈,這我控制不了。我希望有(另一個林家楝)囉,但不要說『幫助香港電影』那麼嚴重,但我相信,我努力做了若干年後,聽到有些新人在說(我在製作電影),遇到我是開心的,能與我這種監製合作,是得益的,那我已經相當滿足了。」

像做演員時鼓勵新人,他說:「我常跟他們(新人)說,他們未來再上一級,也可以是這樣的。即是『研究,不如身教』啦。又是那一句:與其只放在嘴上講,不如實際地落手落腳做啦。我試過有次導演沒空,我幫手去跟進剪片,也會特別找來一位場記,跟他說:『喂,你讀電影㗎?咁,跟過剪片未?剪片其實係(製作電影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現場大家都在趕工,鬧鬧鬧——快呀快呀,你根本未消化到拍攝是什麼一回事,只會yes yes yes就是,到剪片時,你就會知道導演為何這樣拍(攝),這樣剪(片),點樣嵌(組織)個故仔、點解用這個角度(拍攝)。』這是另一種(身教)的處理方式。」

Image description 《打擂台》是林家棟於2010首次監製的電影。結果此片奪得第17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以及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配樂共四個獎項,成績斐然。

膊頭黨
林家楝是最佳男主角,也是電影監製,兩者沒有衝突,只有融和。「在電影創作裡,林家棟只是一個演員、一道橋,我有一次跟一位創作人聊劇本,他只是說:『得啦,靠你啦。改少少就ok啦。』喂,我想,怎可以這樣?事實是近年身邊不少電影人都這樣,得啦得啦(得過且過),這是不可要的態度!創作電影,是要落手落腳去做去改,不過以這麼馬虎了事。電影是要靠很多人努力、落力,才可以成功。現在電影圈入面就是充斥着許多這樣抱着不認真態度做創作的人,這是很可怕的。拍拍膊頭就以為搞掂?我常常稱呼他們做『膊頭黨』。

「不是靠得過且過就可以過關的,你就是過不了觀眾那一關。久而久之,觀眾也覺得你們拍出來的作品就是隨隨便便地拍,那會買你賬?觀眾認真買票進場,但你卻毫不認真地拍出作品,那這是很不公平的,特別是對喜歡香港電影的觀眾來說,是致命的。」林家楝很認真地說。

杜琪峰
剛在柏林影展擔任評審的杜琪峰,是特別喜歡找林家楝演出的。其實宏觀近年香港電影,男演員來來去去都是杜琪峰常用的演員,不是古天樂就是劉青雲,又或是林家棟。談到男演員斷層,他說:「能成為其中一份子(電影男演員),這是我幸運而已。個人而言,我覺得杜Sir(琪峰)懂得發掘演員,在拍攝現場,他不會教導演員做戲或走位,他冷眼旁觀時,其實是在摸索着演員的本質,他會跟你說,你的(表)面是這樣嗎?然後就會跟你說,其實你的底(潛質)是這樣的。他認為你有機會可以從另一角度去演繹,他就會給予機會你去發揮,從而令觀眾眼前一亮,多了新鮮感,多了肯定時,好像我就是一例,我也很享受他發掘我的過程,因此亦多了監製留意,接拍其他片種自然多。」就是這樣的前提,才會出現那個會經典跨欄的東莞仔。

作為一個資深演員,林家棟回望電視台的「少林寺」訓練,獲益良多。他說道:「其實,有不少男演員都有機會的,只是試煉機會不多。我跟不少新人說,你去電視台操下先啦,好簡單的道理,畀你日日切豬肉,日復日切,你點都有三根釘的功夫,演技如何差,演ABC都演得到的。那你從未切豬肉,但在電影內要扮豬肉佬,但又冇電視台日復日那種演技磨練,那怎辦?到時候,監製惟有找最靚的砧板、最靚的刀,打最好的燈,還要找最易切的豬脾來,才可以讓這個演員去演;相反,電視台入面,一個緊絀的環境下,要你日日演豬肉佬,日日切豬肉;這是(電影或電視)拍攝的兩種處理方式。所以你看到現在電影入的新人,演來是相當吃力,一次機會唔得,兩次,之後投資者也未有信心,就會拜拜。那又一個新的演員就此消失了。演員是必需要接受基本訓練的,修讀一些訓練班。這是解決演員斷層的不二法門。」林家楝的電影路,就是一步一步的走過來,歲月悠悠,他的故事,也反映着香港電影的足跡。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