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每次看見這個字,就很想自家擁有一個!
在眾多字典或Google中,我一直都找不到一個最貼切的中文翻譯——
Den,實是家中最為私密的一個地方——甚至,比睡房還要私密!在這個完全屬於男人的「竇」裏面(女生的多稱為「boudoir」),你可以徹底遠離塵煩,做回自己,最放鬆地,做最隨心的……
香港希爾頓,不僅是首家於港島開業的五星級酒店,它更被譽為是酒店客房mini-bar文化的濫觴。雖說,在Hilton開業的1963年,德國製造商Siegas即已申請了迷你冰箱的專利,而在同一年,位於美國白宮附近、由John F. Kennedy開幕的The Madison酒店,其套房內亦加設了這款冰箱。不過,業界卻一直要待到1974年,Hongkong Hilton餐飲部總監從機上獲贈的酒辦啟發,把各款迷你瓶裝的liquor,連同小吃和其他放在小冰箱內的飲品,包裝成每間客房內能賣錢的amenities ,「真• mini-bar」,才算正式面世。彼時由於客人反應奇佳(酒店進帳自然也異常理想),這個新賣點很快就被推廣至希爾頓旗下所有酒店。到70年代末,你只要打開世界各地任何一家4、5星級酒店的客房房門,基本上,都會發現梗有一個mini-bar喺左近。
老實說,希爾頓在我城寫下的傳奇故事,又豈止水井與遊艇呢?電影導演王家衛至愛的拉丁音樂大師Xavier Cugat,便曾於此處駐場演出 ,而頂樓The Eagle’s Nest餐廳聯同Air France合辦的「April in Paris」活動,則開創了酒店主題美食節的新風,至於地面那家24小時營業、當年潮人(包括張國榮、陳百強)必去「hea」的Cat Street Coffee Shop,更全日供應獨家的「Char Siu Burger」、「Hainan Kai Fan」(超愛這個很港式的英語串法)和「The Hilton Tower」(聲稱是世界上最巨型的雪糕新地之一)…… 可堪回味的真是舉不勝舉!當中,我自己到今天仍特別有感的,乃是Hilton完美地混融了香港設計界兩位殿堂級人物的巧思在酒店每個角落。
木下一(James Kinoshita),這位畢生將現代建築功能主義的設計美學演繹成本土經典的日裔建築師,來港後首項作品,正正就是希爾頓酒店。年輕的木下,不單將這座位處商業核心區、房間數目超過800多個的商務酒店,設計成佈局緊湊、造型利落大器的建築,他還在裙樓部分,嵌進了一整列mid-century風的cabana式客房,這些房間外型開闊舒朗——樓頂皆蓋有特色筒形拱頂,房間外則備有半開放式遊廊,連接至設有cocktail bar的露天泳池,和平台後方那個以多款立體綠釉瓷磚拼砌而成的摩登版日式庭園。大家又怎會猜到:在那熙來攘往的中環皇后大道中,竟隱藏着這樣一處氛圍紓弛閒逸的urban resort呢?
而在這組特色客房下方,木下更別出心裁打造了一面兩層高的brise soleil(遮陽格栅)——可能是全港尺幅最大的,覆蓋整個裙樓的圓弧形外牆。格栅以凸出的縱向金屬組件,配上稍微後退的豎向組件,編織成一幅遠看像極押印了H字monogram 圖案的透光紗簾。
這片「紗簾」,上面還「繡」上了另一設計大師Henry Steiner的傑作——Hongkong Hilton的品牌標誌。兩個上下疊置的大寫H字,通過Steiner調度其橫畫和襯線的虛實空間關係,形塑出一個厚載東方雅思的識別設計——英文字母的排列方式,明顯地參照了中文傳統的直書寫法,同時,圖像佈局的整體組構,又與篆刻印章遙遙呼應。據Steiner本人跟我親述,當初的創作乃受其Yale恩師Paul Rand(IBM、UPS等品牌設計均出自他手筆)的設計理念所啟發,不過,從這個早期作品已窺見,這位接受西方設計理論洗禮的耶魯畢業生,來到香港以後,顯然已練就出一身能打通東西方視覺文化經脈的深邃功力。
而且,這logo的厲害之處,在於無論應用到酒店哪個地方——大如正門招牌,小至各家餐廳內不同款式的火柴盒和領班們的鍍金䄂口鈕;也絕不會令人看膩,反倒愈多看,愈教人看到它的精妙和可塑性。尤其當這個以橫畫為主視覺的設計,在外牆與木下那片同樣強調橫向構件的遮陽格栅契合時,那天衣無縫,那渾然一體,足讓人登時見識到什麼才是Gesamtkunstwerk(total work of art)!
講起 work of art,酒店內還有一件是免費送個客人的——之前提及那家位於地庫的The Den,每次點dry martini時(或任何一杯你的心頭好),均會奉上一個由Steiner親自操筆設計的coaster。上面兩個疏朗從容、拓印風格的黑底白色漢字,拼加一個像用硃砂印泥鈐蓋的酒店logo,不費周章,便將一塊平凡不過的紙杯墊,點活成一件書、印合璧的「藝術品」,叫人又怎可不拿回家裏,好好收藏呢?
真箇不知何故:閒時隨興翻出一件跟這杯墊堆在一起的舊物把玩,每每就會漫不經意的,被牽進到那不知時日的「den」裏去……
生活,或者,需要的並不是一個den?而是——一個心境?
Photo Credit: John Wu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kclass/
FB: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