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坊間相繼出現了不少像Palette、Colourise這類利用AI替舊黑白照片着色的應用程式。
老實講,好些專業級的,功能無疑是非常強大,數秒內,那出來的「新作」已極為吸睛兼吸like。不過,我在想……我們是否還是應該將那黑白原色,原地保留在那一張張黑白照片上呢?
就如這張我特別有感的唱片封套相片,如果被AI大神加持過後,我真的不曉得,它能否依舊散發出同一樣的磁場……
在那黑與白之間,
R107車身雖沒有一般跑車誘人的線條(Mercedes其實曾考慮引入70年代非常流行的wedge styling設計元素),卻正因為那低調自持,那凝練耐看,令它更瀟灑地停留在時間軸上,停留在那格黑白菲林底片裏頭……
在那黑與白之間,
你又可有發現,這唱片封套的art direction,其實是出自一位最懂跨界的跨界人的手筆。
周肅磐(Charles Chau),在港大念哲學和藝術史時,已在電台做主持、兼任廣告公司art director和雜誌編輯等工作。才不過畢業二年,即被委任為《號外》雜誌出版人兼總編輯,還跟創辦人陳冠中前赴台北,籌辦《號外》的台灣版。其後,他卻毅然180度變身,轉戰商界擔任McKinsey管理顧問、MTV Networks北亞地區總裁等企管要職。
然而,這位前麥肯錫人,除了會返港大教MBA外,心裏,仍是不時會問:風是什麼顏色?你最後一次親吻雲朵,是哪時?
這灰調,不也是在黑白攝影中,最具深度、最富內蘊的嗎?
在那黑與白之間,
還有那位按下快門的,他的名字,叫黃永熹 (Sam Wong)。你或許未見過他本人,但肯定會看過這位攝影名師的大作——他曾在八、九十年代,給各大本地歌手拍下了無數唱片封面照。就算到今時今日,要給香港劍神拍靚相,至有要求的,還是會找上他的studio。
在其芸芸studio photography作品中,那給時尚界傳奇人物Tina Chow(周天娜)拍攝的一輯相片,根本就是我城的驕傲。那幾張出現在1988年10月號《號外》封面和內頁的人像照(周肅磐恰是幕後策劃人),Sam Wong近乎完美地,捕捉了Tina Chow那獨有的中性化優雅,遠比起時尚攝影巨匠Cecil Beaton早於70年代初在美版《Vogue》爲她拍下的旗袍照,查實更值得大家回味。
可是,於我而言,唯獨手上這張在寶雲道旁取景的LP照,始能徹底滿足到我那份「黑白」情意結。那以800度菲林拍攝出來的光影構圖、灰階過度、明暗層次,不單顯影出這位攝影家本身深厚的道行(他畢竟是畢業於攝影師少林寺,LA的ArtCentre College of Design),而且,那畫面的顆粒感,更叫人有股衝動,想去靠近那「內裏」的——
午後,隨風灑落在車身旁、皮椅中和外套上的流光樹影,輕聲提醒我要好好坐在唱盤前,打開Sam Wong這幀藏於雙封套內頁的跨頁大作,然後,靜心地從那黑白色的縫隙間,細聽歌者那永遠唱不完的歌——專輯內的《未唱的歌》,也是歌者唯一一次與男歌手(他中學師兄關正傑)合作、長達5分多鐘的合唱曲。
或許,就是這個「不一樣」,只有好好留住那黑白之間的,才可讓我們看到那更忘年、更多色彩的……
圖:Sam Wong、Charles Ch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