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時尚界而言,時裝週正是每年的焦點盛事。香港、台北、首爾、東京等地都會有各自的時裝週,但最矚目的一定是於紐約、倫敦、米蘭與巴黎的四大時裝週。到底四大時裝週是什麼?每一個時裝週有什麼特色?正在尋找2025時裝週時間表?下文帶你一文看清。
四大時裝週是什麼?丨四大時裝週順序丨2025年四大時裝週時間表
四大時裝週之間的風格差異丨為什麼時裝週總是提早一季發表?丨即看即買:打破傳統的銷售模式革新
早春、早秋系列丨高級訂製時裝週丨不只是秀場,更是產業生態的核心
四大時裝週常見問題(FAQ)
四大時裝週,指的是每年於紐約、倫敦、米蘭與巴黎四大時尚重鎮舉辦的國際時裝週(Fashion Week)。這四座城市分別在每年2月與9月輪番登場,發表當年的秋冬與來年的春夏系列。作為時尚產業的重頭戲,這些時裝週吸引來自全球的設計師、買手、編輯、名人與KOL前來觀看時裝秀,堪稱整個服裝與美學產業的風向標。
圖片來源:Instagram@londonfashionweek
雖然傳統上以女裝成衣系列為主,但近年來隨著品牌對性別界線的模糊,許多秀場已採用男女混合展示。除了大型品牌如Chanel、Dior、Gucci等之外,也有越來越多新銳設計師透過時裝週嶄露頭角,帶動整體創意能量的流動與更新。
四大時裝週的舉辦時間具有固定節奏,每年分別於2月與9月進行兩輪展演。2月通常呈現該年秋冬系列(Fall/Winter,FW),而9月則發布下一年度的春夏系列(Spring/Summer,SS)。例如,2025年春夏系列(SS25)會在2024年9月登場。這樣的安排使品牌與買家有充裕的時間準備銷售與生產,維持整個時尚產業的節奏與商業運作。
圖片來源:Instagram@milanfashionweek
依照慣例,時裝週的城市順序總是從紐約打頭陣,接續是倫敦、米蘭,最後由巴黎壓軸。這樣的安排既反映出各城市的市場角色與歷史地位,也展現出時尚從美式實用到歐洲藝術性轉換的層次漸進。
圖片來源:Instagram@nyfw
而2025年四大時裝週時間表已經出爐,以下是今年四大時裝週時間表的舉行時間:
- 紐約:2025年2月6日至2月11日
- 倫敦:2025年2月20日至2月24日
- 米蘭:2025年2月25日至3月3日
- 巴黎:2025年3月3日至3月11日
- 紐約:2025年9月11日至9月16日
- 倫敦:2025年9月18日至9月22日
- 米蘭:2025年9月23日至9月29日
- 巴黎:2025年9月29日至10月7日
四大時裝週雖然都是時裝週,但每個時裝週都會因為其地理位置、文化及時尚歷史而有不同特色與著眼點,也會因為時裝週的風格差異而會有不同的品牌參加。以下是四大時裝週之間的風格差異:
紐約時裝週(New York Fashion Week)是四大時裝週中最早擁有正式架構的現代時裝週,其歷史可追溯至1943年。當時由時尚公關先驅Eleanor Lambert主導舉辦,目的在於替美國設計師建立專屬舞台,擺脫歐洲主導的時尚體系。這也讓紐約成為現代時裝週制度的發源地。
圖片來源:Instagram@tomford
紐約的設計風格向來偏向實用與現代感,強調商業可行性與日常穿搭性,因此被視為「以市場為導向」的時裝週。許多品牌如Tom Ford、Michael Kors、Coach等都在此發表新作,展現都市幹練與高效率的服裝美學。不僅吸引媒體與KOL關注,更是眾多百貨公司與零售通路下單的重要依據。
此外,紐約時裝週也開放更多多元文化與性別議題的聲音進入時尚領域,支持新銳設計師、多元族裔與非典型身形模特兒,為全球時尚帶來更多包容性與社會意識。
相比紐約的商業導向,倫敦時裝週(London Fashion Week)則是創意與實驗精神的代表。自1984年正式創辦以來,倫敦時裝週始終保有開放且自由的氛圍,鼓勵新銳設計師大膽創新,挑戰主流時尚的審美標準。
圖片來源:Instagram@viviennewestwood
這裡不乏藝術性強烈與戲劇張力十足的設計風格,像是Alexander McQueen、Vivienne Westwood、JW Anderson等品牌,皆從倫敦起家並改寫時尚語言。這些設計師善於結合社會議題、亞文化、歷史符碼與當代藝術,讓倫敦時裝週不僅是一場時尚秀,更像是一場思想與文化的對話。
倫敦亦是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等世界頂尖時尚學府的所在地,這些教育資源讓倫敦源源不絕地孕育新一代設計力量,成為全球年輕創意人才的重要據點。
米蘭時裝週(Milan Fashion Week)代表的是義大利對時尚藝術的熱情與極致追求。作為義大利最重要的時尚之都,米蘭結合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精湛的服裝工藝,自1970年代起成為國際時尚舞台上的重量級角色。
圖片來源:Instagram@versace
米蘭時裝週的風格強調質感、剪裁與細節。義大利品牌如Armani、Versace、Dolce & Gabbana、Gucci等,在此展示其對布料、線條與廓形的高超掌控力,呈現一種融合性感、力量與優雅的視覺語言。與法國的浪漫或英國的怪奇相比,米蘭時裝週展現的是務實而華麗、極具自信的義式風格。
此外,米蘭時裝週與當地奢侈品牌產業鏈緊密連動,從布料供應商到手工藝工坊形成完整生態系,這種製造與創意並存的特色,使米蘭在時尚產業中維持穩固且不可取代的地位。
巴黎時裝週(Paris Fashion Week)無疑是四大時裝週中最具指標性與前瞻性。自20世紀初期的高級訂製服沙龍秀開始,到今天的大規模國際盛會,巴黎始終是時尚藝術與奢華品味的代名詞。
圖片來源:Instagram@dior
巴黎不僅是Chanel、Dior、Louis Vuitton等經典品牌的故鄉,更是眾多設計師夢想登上、證明實力的終極舞台。這裡的秀場往往選在歷史建築、博物館或藝術空間中舉行,充滿儀式感與戲劇效果,象徵著設計與文化的極致結合。
相較於其他城市,巴黎更強調設計的敘事性與品牌哲學的深度。許多秀不只是展示衣服,更像是藝術展演或一場哲學辯證。從Christian Dior的「New Look」革命,到近年如Balenciaga重新定義輪廓與審美,巴黎時裝週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塑造「高級時尚」的定義。
除了主流的女裝成衣展外,巴黎時裝週還會舉辦男裝成衣展和高級訂製展(Haute Couture),巴黎時裝週也是四大時裝週內唯一特別設立有「高級訂製時裝週」的,而三類時裝展在不同時間舉辦。
圖片來源:Instagram@louisvuitton
許多消費者會好奇,為何時裝週總是比實際季節早半年發表?其實這是一項因應產業鏈與市場銷售週期而形成的安排。從時裝周發表到正式販售,品牌通常需要4至6個月的時間進行打樣、生產、行銷與通路鋪設。這段「預熱期」讓買家能提早下單、媒體進行報導、消費者期待值也會隨之上升。
此外,這樣的節奏也促使整體時尚生態更加高效,設計師得以前瞻性的角度預測潮流並創作,零售端則能順利銜接不同季節的商品鋪貨節奏。
過去的時裝週以展示與預售為主,消費者需等待數月才能購買秀場款式。然而在數位與社群媒體蓬勃發展的當代,時尚的即時性與可得性成為消費者重視的因素。「即看即買」(See Now, Buy Now)模式因此興起,讓觀眾能在秀後立即上官網購買最新單品。
圖片來源:Instagram@alexanderwangny
像Burberry、Tommy Hilfiger與Alexander Wang等品牌率先實施這項模式,並成功拉近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這種改變不僅提高轉換率,也回應了現代人「即時滿足」的購物心理,象徵時尚產業正逐步轉型為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新形態。
圖片來源:Instagram@chanelofficial
除了春夏與秋冬,部分品牌還會推出「早春(Resort / Cruise)」與「早秋(Pre-Fall)」系列,通常在主要時裝週之外的時間發表,目的是滿足國際市場或特定族群如度假貴婦的需求。這些系列設計偏向輕便與實穿,發表地點也更具彈性,常選擇具有品牌文化意涵的城市或地標,如Chanel曾於杜拜、羅馬、上海等地辦秀。
圖片來源:Instagram@hautecoutureweek
時尚金字塔頂端的「高級訂製時裝週(Haute Couture Week)」則每年於巴黎舉行,僅開放具資格的少數品牌參加,對於品牌工藝、歷史與實力都有極高門檻。擁有高訂會員資格的品牌如Chanel、Dior、Givenchy等,須於巴黎擁有專屬工坊與頂級工匠團隊,才能展現真正的手工時尚極致。
四大時裝週看似是一場場華麗走秀,實則是全球時尚產業鏈的核心驅動力。從設計靈感、品牌形象、媒體曝光到零售操作,它們不只是創意的展示舞台,更是商業與文化交流的平台。理解四大時裝週的意義與運作邏輯,才能真正掌握時尚的脈動與趨勢,也讓每一場秀背後的故事變得更加立體與深刻。
四大時裝週每年舉辦兩次,分別於2月和9月登場。2月的場次展示當年度的秋冬系列,而9月則預覽隔年的春夏系列。這種安排讓設計師與品牌能夠提早一季發表新系列,並配合零售業生產與行銷時程。
四大時裝週中最早開幕的是紐約時裝週。它自1943年開始舉辦,是全球第一個由官方組織的時裝週,起初旨在提升美國設計師的曝光度。如今紐約時裝週以商業導向與實穿性著稱,是許多美國本土與新興品牌的舞台。
高定是「高級訂製(Haute Couture)」的簡稱,代表時尚界最高等級的設計與製作。這類服裝皆為量身打造,僅供特定客戶訂製,製作工藝精細、用料講究。只有通過巴黎高級訂製服工會認證的品牌,才有資格使用「Haute Couture」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