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教導他人、尤其是孩子時,都會鼓勵將思想付諸實行。但奈何大家都知道「知易行難」的道理。醫學上也有類似情況,其中一個例子是因為不停搔癢而引致的皮膚苔蘚化現象。
如果用「自作孽」這個形容可能誇張了一點,不過,在意義上這是合適的,因為的確是由於當事人自控不了而造成。其實「自作孽」的過程是這樣的:基於某些原因,當事人做出搔癢的行為(以局部為主),這個行為等同不停地摩擦皮膚表層。皮膚在這種外來的壓力下,表層會加厚,也會大大增加角質化,這種過程稱為「苔蘚化」。典型的特徵是出現淡紅色到肉色的圓形或多角形有光澤的丘疹,表面附有鱗屑覆蓋。病情愈久,丘疹的面積愈大和愈厚。
文:張傑醫生
常見的位置是耳朵、頸部、腰背、肛門、外陰、手背等。這些位置全部是我們手部能夠觸及的,而且多數是主導手部的對側(通常是左邊)。誘因包括精神因素(例如焦慮、緊張、情緒波動等)、局部刺激(包括昆蟲、照射、化學物品刺激、紫外線照射、敏感症或濕疹等)。
對醫生來說,臨床診斷不難,但要病人承認則有難度,他們未必肯承認是自己造成或根本不知道是自己令情況惡化。所以醫生要好好向病人解釋,並用行動證明只要將搔癢的惡性循環切斷,一段時間見到改善便可。方法如下:
1.在日間,要有意識地自我控制和用分散精神的方法減少不自覺的搔癢。
2.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控制痕癢的感覺。
3.放膽用合理強度的類固醇藥膏控制痕癢的感覺。由於苔蘚化部分,藥物很難被吸收,所以惟有強力一點的藥物才可滲透。
4.較嚴重的部位可考慮用局部激素注射,讓藥物直接進入苔蘚部深處。
5.睡覺時,除可服用有睡意的抗組織胺藥物外,也可用紗布覆蓋嚴重部位。
一般經過2星期便見有改善,只要持之以恒,苔蘚化部位可在數月內大大改善。但謹記舊患是會復發的。不需要灰心,只要及早再開始處理,不難被控制。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