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防中風 由降膽固醇開始

2018-03-13

Image description 腦神經科韓方光醫生。


一向被視為「老人病」的中風,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成為香港的第四號致命疾病,而疾病所導致的障、後遺症,更會對病人及家屬做成莫大負擔。很多人都曉得中風的可怕,惟不少人對如何減少發病的高危因素並不了解,甚至是知道卻不去實行。

--腦神經科韓方光醫生

中風是指腦組織缺血而壞死,可分為出血性中風(俗稱「爆血管)及缺血性中風兩種。中風的成因眾多,當中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缺乏運動、喝酒與吸煙等屬可轉變的高危因素,至於家族遺傳、年齡(六十五歲或以上)等則屬不可轉變因素。

生活改變促三高上升

近年常說中風有年輕化趨勢,我們大可從美國一項研究了解情況——研究團隊對比過同一間醫院2003 至2012 年的數據,發現六十五歲以下中風患者的人數,於九年間多了約三萬人,相信除因人口有所增加外,可轉變因素的影響亦不容忽視。事實上,該項研究發現,在那批中風患者當中,有達一成患有高血壓,20% 患有高膽固醇,4 至9% 屬肥胖水平。而預計身體較健康的年輕群組(18 歲至34 歲),數據竟更為誇張,達三至四成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也有15 至29%,估計與生活習慣的改變不無關係。皆因昔日的娛樂遠比現世代少,年輕人多愛到戶外活動,這一代則偏好與手機、手提遊戲機為伴,閒時相約朋友喝酒等,促成中風年輕化的後果。

隨着醫學科技發展,檢測中風的方法已有莫大進步,較易揪出中風跡象,將發生大中風的機會降低。不過,仍有不少人自以為年紀不大、體格健康,缺乏定期檢查的意識,待中風後才驚悉患有三高,也見過有患者明知自身有三高問題,卻一直拖延處理,最終於四十到五十歲便發病。

五至十年形成中風

三高可引致血管硬化,一旦有血塊於血管內形成,就會做成心臟病或腦中風,後者可致半身不遂、癱瘓甚至死亡的嚴重後果。而從血管開始病變到出現大問題,當中涉及的時間可達五至十年,若患者於四十歲時曾患有輕微中風,之後卻未有認真處理,便很可能年僅五十就出現大中風。唯有及早留意及控制,始能避免這些情況。

曾有一名五十八歲的男子,持續五至六年膽固醇及血壓超標,卻一直忽視病況,拒絕服用藥物,結果中風驟然而至,入院時上壓高達230mmHg。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他,經一輪搶救後雖撿回性命,惟必須扶著走路,現時仍未能出院。另有一名五十九歲人士,因有步履不穩的情況,加上其他症狀,家人遂強迫他入院檢查。經過磁力共振後,發現他的左腦出現約三毫米的中風位置,膽固醇亦已超標,須即時用藥,阻止大中風出現。

未有病徵已要行動

現時,醫學界處理中風的手法明顯較以往進取,以往上壓處於140mmHg 或以上水平才屬超標,去年起美國率先將標準下降至130mmHg,120mmHg 則屬正常水平。求診者有超標情況時,即使未有任何病徵,醫生也會建議病人先採取一連串措施,包括常做運動、添置血壓計並經常量度等。由於高血壓是導致腦中風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故飲食方面也應非常注意。

據美國心肺和血液研究中心顯示,一種名為得舒(DASH)飲食的方法,有助預防或控制高血壓。此餐單指巿民平日應攝取充足的鉀、鎂及鈣質,多食用蔬果、低脂奶類食品及食用纖維。膳食中應多食用全穀物、家禽、魚、果仁,少食用脂肪、紅肉、甜食及添加糖飲品等,如能再減少鹽份的攝取量,效果將更為理想。基本上,初期患者只要跟從上述守則,加上每周進行兩至三次、每次四十五分鐘至一小時的帶氧運動,便能有效「減壓」,不一定要用藥物治療。此外,保持心情開朗亦相當重要,健康食品的作用反為不大。


 

中風警號你要識
中風急救有「談笑用兵」的口訣,「談」即說話口齒不清;「笑」即面部表情不對稱;「用」即單邊腳不能發力;另有約兩至三成患者會出現非典型症狀,如暈眩、頭痛、手部麻痺等。一旦出現這些中風徵兆,就要即時請「救兵」協助,以把握治療的黃金期。由於部分中風須於一小時內治療,部份有所謂的「黃金三小時」,也有部份在六至十二小時內治療便可,而不同種類中風的治療方法亦各有不同,故有任何異常均應即時送院,尤其是數月至數年前曾經歷小中風的人士。當然,最好還是時刻保持警覺,並從飲食及生活習慣著手,便能防患於未然,與中風二字絕緣。

(資料由客戶提供)

PP-CVP-HKG-0005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