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張傑醫生:重回正軌防食物過敏

2019-08-08

有人說,社會的風氣和潮流就像鐘擺一樣,一時流行這一邊,轉頭就變成另一極端。外國的鐘擺擺動幅度比較大,中國人較贊成中庸之道,所以擺動的幅度相對較小,其中一個例子是食物敏感和戒口。

以往中國人的戒口主要集中在那些會引致「濕熱」、「燥熱」、「濕毒」的食物上。但是,隨着西方文化的影響,戒口的名單中加入西方社會常見的致敏食物,包括花生、牛奶、黃豆、杏仁、小麥等。結果,不少家長只要發覺孩子出現可能是敏感的症狀(例如皮膚紅疹和痕癢、鼻塞、不斷咳嗽、氣喘等),就會進行「中西合璧」的戒口。

可是,我們發覺患上食物敏感的香港人數字有上升趨勢。當中確實的原因並不知曉,但很有可能是太早戒口和戒得「太清」(即是鐘擺的一端),引致小朋友的免疫系統有過少刺激的情況。到他們長大一點,就算稍為接觸到正常的物質,身體也會出現過大反應,也就變成了真正的致敏原。

Image description 戒口的名單中加入西方社會常見的致敏食物,包括花生、牛奶、黃豆、杏仁、小麥等。(網上圖片)

那麼,什麼才是中庸之道而且是有科學根據呢?大家可留意以下重點:

1.持續餵母乳最少4個月;2.孩子6個月大開始餵食不同的固體食物;3.母親在懷孕期和哺乳期的飲食不減少,這不會增加孩子敏感的風險;4.只需選擇家庭成員會吃的食物類型給孩子,毋須特別選擇家人不吃的食物;5.可考慮吃鐵質含量高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也是常被界定為較有機會致敏的食物,如花生、果仁等;6.可一星期多次給孩子吃父母擔心會致敏的食物,目的是讓他們身體的免疫系統保持對該食物的忍耐性,不會變成致敏原。

故此,現代的概念就是保持傳統的方法,引入不同的固體食物,讓孩子嘗試到真的有反應才找醫生查詢,不必過早作出不必要的戒口。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信 ● 健康] 食物過敏影響成長,兒童健康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net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