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麥棨諾醫生:社會矛盾升溫 影響情緒健康

2019-08-19

近月社會矛盾不斷升溫,每星期的遊行集會、不合作運動、罷工罷課罷市,最後演變成大大小小的衝突,令社會充斥着緊張的氛圍,市民的情緒變得高漲,人也較為敏感,容易急躁,情況持續嚴重影響情緒精神健康。

走到街上,坐在食肆,不難聽到身邊的人在分享自己的看法,假如別人和自己持相反意見時,大家最初可能會和平理性地討論,當一方語氣重了,自我保護機制隨即啟動,敵意的回應難以避免,很自然地大吵起來,最終不歡而散,心裏怒氣難消,整天的心情大受影響,工作上課也無法專注,沒精打采。

Image description 香港正面對着前所未有的社會矛盾和意見分歧,市民、學生、警方均受到極大的情緒影響,只要其中一方出現情緒問題,三方都深受牽連。(資料圖片)

一方失守 兩方受累

當普羅大眾紛紛被這緊張的氣氛籠罩,那站出來表達意見的市民,他們的心情又會如何?抗爭兩個多月,訴求未能達到,以致行動一步一步升級,看見有人為此事而受傷、被捕,甚至喪失生命,心情傷心難過,憤怒的情緒會令人失去判斷能力,容易做出衝動的行為,事後,他們的內心充滿着恐懼和驚慌,擔心會被捕,晚上難以入睡,夢中經常出現抗爭時的畫面,情緒長期處於焦慮之中,令人困擾。

既然市民大眾面對着不少的壓力,何況執行公務的人員呢!

警察相信是現時壓力沉重的一群吧!他們既要履行上級的指示,也要面對部分社會人士的指摘,要平衡職責和個人立場,應該如何處理?每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身邊總有人跟你的意見不同。試想想,如果你是一名警察,身邊的家人和朋友都跟政府持相反態度,每天聽到他們的指罵,你能認為跟自己無關嗎?看到傳媒、社交平台的報道,充滿對警方的批評,你可以充耳不聞嗎?警員壓力之大相信大家可以想像。

每次事件發生,警察、消防、醫護必定扯上關係,而且3個政府部門需要互相協調和幫忙,才能發揮保障市民安全的作用。假如其中一方失守,其他兩個部門都受牽連。

公營醫療早於未有反送中運動之前,已出現「爆煲」情況,加上衝突事件接連發生,受傷人士眾多,令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再者,懷疑醫護人員向警方透露病人資料的事件曝光後,醫護跟警方的關係變得對立,工作氣氛和壓力十分嚴重。

消防跟警察和醫護的關係密切,一般情況下,警方負責控制場面,消防和醫護則負責協助受傷的人,假若警方未能及時處理局面,在場的消防員便會陷入危險之中,消防既沒有接受警員的訓練,也沒有警方完善的裝備,因此不能維持秩序,就連自身安全也受威脅。每當有衝突事件發生,前線記者要走到最前,處境相當危險。(資料圖片)

Image description 每當有衝突事件發生,前線記者要走到最前,處境相當危險。(資料圖片)

遭受指摘 壓力沉重

大家請嘗試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公職人員在社會上的角色是什麼?警察的職責是負責維持社會秩序;醫護和消防是負責拯救和協助傷者,現在每當他們執行職務都可能會遭受市民大眾的指摘,甚至身陷險境,這份沉重的壓力可以怎樣釋放?!假如你是他們的家人,你的感受又會如何?!

除了公職人員,前線記者的壓力也不可輕看。記者是堅持把真相揭露,向公眾展示真相的一群;是維護新聞自由,背負責任的一群;是身陷險境仍然堅守崗位,繼續報道的一群;是站在警方和市民之間,勇敢報道真相的一群;是被警方咒罵,阻差辦公的一群;是被人毆打仍堅定不移的一群。本以為戰地記者的工作才會充滿危險,終日活在戰戰兢兢的環境之中。想不到在現今香港當前線記者,同樣備受壓力,這份壓力究竟從何而來?

前線記者除了出外採訪,還要把收集回來的資料和相片整合報道,新聞只有數小時的壽命,過了時限新聞便不是獨家,失去了它的價值,無論是採訪或是報道都分秒必爭,作為一位記者,每一刻都處於戒備狀態,心情自然緊張,情緒容易急躁。

每當有衝突事件發生,前線記者要走到最前,站在警員與市民之間,處境相當危險。他們可能會不幸中槍、錯被毆打,甚至遭受言語侮辱。當每天的工作環境都可能面對槍林彈雨、對峙場面,甚至遭毒打,叫人怎能平靜,精神怎會健康? 放工後,有些人腦海經常浮現日間的工作畫面,不由自主地反覆思考有什麼工作尚未完成,晚上自然睡得不好,影響日間的工作表現。

筆者建議,適當的放鬆能夠有效釋放壓力,大家應與家人、朋友多做運動,出外走走,或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短暫離開緊張的環境,但如果出現精神緊張、負面情緒、失眠焦慮,而且情況持續沒有改善,應立即找精神科專科醫生跟進和治療。

回歸理性 慢思細想

香港正面對着前所未有的社會矛盾和意見分歧,市民、學生、警方均受到極大的情緒影響,只要其中一方出現情緒問題,三方都深受牽連,同是輸家。大家是否應該回歸理性,放下自己的想法和立場,嘗試站在對方的位置,思想對方處事的原因?無論任何一方,都應該冷靜去面對目前的問題,而不是劍拔弩張相對,大家也許只是別有用心的人的一隻「棋子」而已。只有放鬆壓力,跟第三者傾訴,分享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有效紓緩壓力,減少衝突的方法。

撰文:麥棨諾醫生_精神科專科

 


[信 ● 健康] 持續急躁容易出事? 健康貼士派上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