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人物】馬英九長女馬唯中 策展西九M+ 輕靈水墨展覽

2017-10-18

馬唯中,是台灣前總統馬英九的長女。

成長於政治世家,她卻非常低調。當她還是「台灣第一千金」之時,她就在機場被傳媒拍到沒有使用貴賓通道,而是跟平民一樣排隊登機,被讚「沒有架子」。用新聞搜尋器搜尋,關於馬唯中的新聞有不少,但幾乎沒有看到她的訪問。這次她千呼萬喚始出來,是因為她策展的「似重若輕」西九M+水墨展覽,將於本月舉行。作品全部來自M+的館藏。她認為水墨的特點在「輕盈和靈活」。

訪問馬唯中,不談馬英九恐怕交不到及格的功課。但她只肯在公關引導下說:「小時候父母會帶我上博物館。」其他問題都推搪或答得極簡單。反而,她可以談舊老闆蔡國強。蔡國強是國際知名的爆破藝術家,生於福建,在九十年代移居美國。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Image description 馬唯中居港4年,現為M+策展人。(吳楚勤攝)

她曾經為蔡國強工作4年,擔任項目總監。妹妹馬元中後來接棒,但她說妹妹最近已離職。大家都看到她為蔡國強做現場傳譯工作,除此以外,她還要籌備展覽,及在他的創作過程中擔任助手。

「他的作品分兩種,一種是在戶外的爆破計劃,可能只有3至5秒的一些活動,我要跟主辦單位、火藥供應商、消防隊、警察聯絡。另一種是在紙上爆破不同形象,我們的工作就是幫忙剪紙。」剪紙的意思是什麼?「他要剪出一些模型,然後在爆破時才會產生某些影像。」

這份工作,是她自行應徵的。

「美國有個網站,列出任何與藝術有關的工作。我是透過這網站找到這職位的。」至於兩人相處有什麼小趣事,她不想再說下去,「媒體已有很多報道了。」

Image description 馮鍾睿的《二〇一四之十七》,沒墨沒紙,同被列入是次水墨展覽。(M+圖片)

展品橫跨60年

只有談本次展覽,馬唯中才顯出興致勃勃的神情。

「似重若輕」由本月13日至明年1月14日舉行,地點是西九M+展亭。

她首先解釋這4個字的意思。「這是我們首次做水墨展,而展覽的題目,是想以水墨本身輕重之間的關係作為主軸。水墨和紙很輕和灑脫,但傳統卻很重——藝術家在每個步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做他自己的藝術。」

「展覽分成3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字跡、符號、筆劃』,第二個主題是『山水的念頭』、第三個主題是『物.外』。」她詳細介紹。「第一部分,是說明藝術家如何利用點和線去溝通,藝術家如何對字的忠實;第二部分,是想表達藝術家非常鍾愛山水;第三部分,物質以外的東西,從道家與佛教領悟出來的思想,如何在作品表現出來。」

「我們希望觀眾看到M+如何看待水墨。一般人對水墨的了解是山水和書法……但是,M+收藏的水墨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一直到現在,差不多有60年。這些作品會反映到水墨在這60年的變化。」

展品中有一些作品,完全不是普通人理解的「水墨」概念,如來自中國的馮鍾睿的作品《二〇一四之十七》,是以塑膠彩及拼貼技術製作而成,她說「甚至沒有用筆,也沒有用墨」。但她認為這畫的佛教思想,跟水墨相通,因此把它列入展覽範圍。此外,展覽亦有攝影、裝置、流動影像,去表現水墨精神。「其實水墨是很輕盈、很靈活的東西。」

焦點作品還有海報所使用的香港藝術家呂壽琨的作品《禪》,「他最有名的系列就叫做《禪》,這是其中一張。」她又推介現居德國的中國藝術家楊詰蒼的《芥子園三號》,「楊詰蒼用的是『芥子園畫譜』技法,那是水墨學必修的。他畫的石頭、樹、田都是按照畫譜最標準的方法去畫,但是天上卻是烏雲滿布,那是講文化大革命的禍害。他在文革時,當過紅衞兵。山水讓他回顧歷史上沉痛的一頁。」這畫右下方可見一個紅衞兵拿起槍,前面有個跪下來的人。

另一個焦點是中國藝術家彭薇的《雲水隔》,特別之處在於她以傳統手法畫山水,但題字是抄寫英國著名詩人拜倫一首送給情人的情詩,並且以中文譯本書寫。「她有一整個系列,也有莫扎特寫給太太的書信等等。但我們收藏的就只有這一件。」

西班牙藝術家José María Sicilia的《瞬間》,看起來也不像傳統水墨畫,構圖不同,氣質不同,而且有很多顏色。「他錄了很多鳥叫聲,把它化成圖像。有點像心電圖。」

Image description 呂壽琨的作品《禪》,被選中作為今次展覽的海報。(M+圖片)

背後故事講不完

是次展覽全來自M+本身的永久收藏,有些由「希克藏品」而來(瑞士收藏家希克曾捐出約1500件藝術品予M+),部分由藝術家捐贈,或由館方購買。

問她可否說說作品背後的故事?

她只簡單地答:「每個作品都有故事,哈哈哈!」

有沒有一些觸動她的故事?

她亦只大笑道:「如果要講,今天講不完,哈哈哈!其實我選得出來的作品都很觸動我。我很佩服藝術家在傳統訓練之中,每人都找到一條不同的道路。除了華人、日本、韓國、印度藝術家,也看到亞洲以外的藝術家的水墨作品。」

從作品能否看出藝術家來自亞洲或亞洲以外的地方?

「可能有吧,如大小、材料等。這個展覽的作品,在三大主題下有其連貫性。大家能看得出它們對話的地方。」

她本身不擅長畫水墨,「我的工作是看和研究!哈哈!」

展覽除了有水墨藝術作品之外,還有音樂觀賞及舞蹈表演。

「我們請了美國加州大學一位作曲家梁雷幫忙,他在內地出生,然後到美國接受音樂教育。他為我們列出了一組曲目……所有曲目都是二十世紀中後(創作的),作曲家們來自香港、中國、日本,從書法或山水找到靈感,透過音樂表現。觀眾入場後可以利用耳機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觀賞作品。我們的展覽場地有露台,你也可以在那兒聽音樂。」

舞蹈方面,「我們請了香港編舞家林偉源,自編自演,跟作品做一系列的回應,他會做8場表演,每場15分鐘。另外一組舞蹈是香港演藝學院舞蹈系的學生,他們來看展覽,然後做一些表演,其實這是他們的學期功課。哈哈哈!他們來表演4場。」

至於策展過程有沒有遇到什麼辛酸或困難之處?

她道:「有位藝術家在兩個星期前去世,她的名字是曾佑和,年紀很大,也很資深的藝術家。」曾佑和在1925年於中國出生,後定居美,最近在內地去世。馬唯中說並沒有見過她。

另一個困難之處,她認為是空間較小,「不到300平方米(約3000方呎),空間有些限制。」

Image description 楊詰蒼的《芥子園三號》,畫幅右下角有紅衛兵與跪下來的人民,藉此抨擊文革禍害。(M+圖片)

Image description 西班牙藝術家José María Sicilia的《瞬間》,透過鳥兒的歌聲探索大自然與藝術的互動,看起來也不像傳統水墨畫。(M+圖片)

馬唯中小檔案

年齡:36歲

職業:M+水墨策展人

資歷:藝術家蔡國強紐約工作室項目總監(2005-2009年)及洛杉磯當代藝術館策展統籌(2011-2012年)等

家庭狀況:已婚

Image description 她說,在小時候,父母常帶她到博物館。(吳楚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