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占飛:金庸小說 武俠柔情

2018-11-09

坊間有這麼多武俠小說,卻以金庸的小說最流行。

原因不太難理解,因他的小說集齊所有成功流行文化的元素──以歷史背景和人物做襯托;俊男美女或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塑造突出的人物角色和武功;劇情峰迴路轉等等。當然,時勢造英雄也是重點,他的作品誕生在那個仍以小說為主要娛樂的年代,而他的生動文字恍如影像躍然紙上。

關於寫作,金庸曾說:「任何小說的寫作都是一樣的,要能描寫人物和事物,包含一定的思想內容,能反映一部分人生。」他亦曾經被人問過「是否懂得武功」?但他說:「我沒有學過武功,也沒有和有武功的人交往過。那並不重要,就像寫女人不必是女人,寫妓女也不用去當妓女。」

Image description 金庸的武俠小說集齊所有成功流行文化的元素,多部作品膾炙人口,對香港流行文化影響巨大。(路透圖片)

現實虛構之間

金庸一共創作了15部小說,由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至1972年的《鹿鼎記》(未計之後他親自陸續修訂各版本)為止。除了《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白馬嘯西風》沒有明確交代所屬朝代,其餘如《射鵰英雄傳》發生在宋朝,兩個角色郭靖和楊康,據講由發生在宋代的「靖康之變」而來;《鹿鼎記》固然是清代,當中包含大量真實歷史人物。

然而,這些人物故事多半是虛構,如建寧公主被許配予吳三桂兒子吳應熊,在現實中雖然確是一場政治婚姻,但建寧與康熙不是兄妹關係,而是姑姪關係。吳應熊並沒有被建寧變態閹割,反而兩人成婚還有兒子,但最後因吳三桂起兵反抗清廷,觸怒康熙而與兒子吳世霖雙雙被處死,建寧最後孤獨終老……

以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或書籍確是賣點,因這令觀者想追尋歷史真相,想到「啊,歷史上原來真有此人……」這也是《三國演義》首頁所言的「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興致。

流行曲九成歌詞都講愛情,因每人也經歷過愛情,最令人惆然的也是愛情。雖然占飛年少時看金庸的作品,常見到久旱逢甘霖的女子,與男人打鬥時意外倒進男人的懷抱,即因其男兒氣概感到意亂情迷,覺得甚為好笑,但金庸筆下的愛情真是動人的、揪心的。楊過等待小龍女16年(《神鵰俠侶》);程靈素愛上胡斐但胡斐卻愛上袁紫衣,而袁紫衣偏偏又是尼姑(《飛狐外傳》);不少讀者都討厭的張無忌,周旋於4個女人之中,對愛情及任何事情都拖泥帶水。他最後選擇了趙敏,也不見得是他真的作出選擇。(《倚天屠龍記》)

金庸在修訂版的後記也說:「他到底愛哪一個姑娘多些?他恐怕自己也不知道。」或許事實是,正如大多數的男士,張無忌每個都愛。金庸說「張無忌最後與趙敏前往蒙古,從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現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趙敏同去波斯找小昭,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離」。

Image description 翻譯金庸作品的外國譯者說,翻譯過程非常困難,圖為《射鵰英雄傳》的英譯本。 (網上圖片)

招式難以翻譯

翻譯金庸作品的外國譯者說,翻譯過程非常困難,笑指不知「九陰白骨爪」應該如何譯。中文的趣味就在這兒,組合字詞的空間很大,每天都有新的詞彙誕生,這些絕技寶號就有更大創作空間。

如《鹿鼎記》的「化骨綿掌」,「身中這掌,全身骨骸酥化,寸寸斷絕,終於遍體如綿,欲抬一根小指頭也不可得」。《天龍八部》的「腐屍毒」可堪稱古代喪屍生化武器,「練成帶有劇毒的深厚內力,能將人一抓而斃,屍身上隨即沾毒,把這毒屍向敵人擲去,敵人若用手擋開,即沾到屍毒。」此書另一毒物「三笑逍遙散」,「此毒中於無形,中毒之初臉上出現奇怪笑容,中毒者自己卻不知道,笑到第三聲,便即氣絕身亡。」

撰文 : 占飛

Image description 邱淑貞(左)在電影《鹿鼎記》中的建寧公主扮相。(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