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占飛:公仔箱內的金庸世界

2018-11-12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口皆碑,是否如倪匡說的5000年來第一人,則見仁見智。15部小說中,較多改編為電視劇的是「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及《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書劍恩仇錄》。

率先改編的是香港的電視台:佳視和無綫。無綫更不止一次用不同演員翻拍,隨後內地的電視台跟風。網上經常有不同版本的比較,叫網民選出最喜歡的版本,保證有點擊率。改編為電視劇時,金庸已譽滿香港,二戰後的嬰兒潮,相信沒有誰沒看過他的小說。武俠小說的目標讀者以男性為主,但因為寫情哀怨動人,女性讀者甚多。沒看他的小說的師奶,恐怕也追看過電視劇!

Image description 武俠小說改編為電視劇,當然是武俠劇,打鬥少不了。武打要拍得精采,既花錢也花時間。

改編劇集有難度

金庸的武俠小說要改編為電視劇,問題不少。首先,他早期的小說仍然沿用傳統章回小說的寫法,入戲很慢,往往先出小人物,如《紅樓夢》般先由劉姥姥入大觀園講起,才介紹主角出場。《書劍恩仇錄》如是,《射鵰英雄傳》更先花幾回筆墨講郭靖、楊康的身世。以現今電視劇的標準看,未免累贅長氣。若金庸不是粉絲甚眾,肯耐心地等待,恐怕早已轉台。當然,八十年代的觀眾不像今天《延禧攻略》的觀眾,他們比較有耐性。

金庸的小說是連載小說,人物眾多,情節豐富,電視劇有足夠篇幅發揮。然而,他小說的母題是成長,觀眾追看的是郭靖、楊過的成長──他如何由小子成熟為大俠,他的情路如何崎嶇,他能否復仇及儆惡懲奸等,電視劇若不是主角由頭帶到尾,中間忽然旁枝去講配角的故事,便削弱了懸疑及追看性。《天龍八部》是最好的例子:時而講段譽,時而講喬峰,時而講游坦之。愛看段譽者未必愛看游坦之,喜歡喬峰者忽然半路見不到他的影蹤,難免若有所失。較有現代感的要數《笑傲江湖》和《鹿鼎記》,特別是《鹿鼎記》,韋小寶由頭帶到尾。《雪山飛狐》更用偵探小說中密室殺人橋段的結構,一氣呵成,最適合改編為電影。

傳統章回小說寫對白精采過畫面。金庸的小說也不例外,而且可能受舞台劇影響,小說中經常出現忠、奸、正、邪各路英雄人物齊集一處,互相責難、廝殺,如丐幫大會馬夫人冤枉喬峰那場戲。這些大場面的橋段可以一寫就一兩回,閱讀時手不釋卷,但要拍電視劇便麻煩了:一來電視屏幕細小,容不下幾十名英雄好漢一字排開;二來,同一個景拍足半集或一集甚至兩集,講多過打,調度不易,畫面沉悶。幸好八十年代的觀眾較有耐性,且不愛挑剔。

武俠小說改編為電視劇,當然是武俠劇。既然是武俠劇,打鬥少不了。武打要拍得精采,既花錢也花時間。拍3分鐘武打,花費金錢時間多過拍30分鐘文戲,此其一。金庸雖然不懂武功,但他想像力豐富,文字功夫上乘,九陰白骨爪、乾坤大挪移、獨孤九劍、吸星大法、凌波微步、雙手互搏……神奇功夫,書中寫來天馬行空,精采萬分,而且金庸解釋每場打鬥勝負的關鍵十分清晰,恍如偵探解釋如何破案,找出兇手一樣。可是,如何用畫面交代呢?可以說,幾十部金庸武俠小說電視劇,沒有一部拍得出來。畫面但見各武林高手飛來飛去、轉上轉下、拳腳交加、刀劍相擊,乃至爆炸……卻欠缺想像力,始終拍不出小說中的奇幻味道。

Image description 《雪山飛狐》用偵探小說中密室殺人橋段的結構,一氣呵成,最適合改編為電影。圖為電視劇版本。(劇照)

時代錯置等閒事

電視劇不符合歷史的地方比比皆是,已屬小事,一般觀眾未必察覺。何況,金庸小說裏原本就有許多時代錯置的錯誤——《射鵰英雄傳》背景設定在宋朝,但那時還未流行今人用滾水沖茶葉喝的習慣,宋人喝的是「團茶」,即像今天日本人般將茶葉磨成粉末加滾水。宋人亦不會動輒拿銀両付款。服裝更無謂挑剔了。電視武俠劇大多數角色——《鹿鼎記》例外——穿的是明朝衣冠,對白現代化更是通病。武俠劇畢竟不是歷史劇,罔顧史實,閒事矣!

令人遺憾和奇怪的是,金庸退休後,兩度修改14部武俠小說。他要聘請史家查證史實(Fact Check)有何難呢?何以一些細節竟沒改正呢?

撰文 : 占飛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