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電影】中國導演畢贛受周星馳影響 在殘酷絕望時仍有甜蜜

2018-11-27

年輕中國導演畢贛還未滿30歲,就憑充滿詩意的電影語言成為國際焦點,首部劇情片《路邊野餐》橫掃多個外國獎項,而由湯唯、黃覺參演的新作《地球最後的夜晚》也成為金馬影展開幕片,並獲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導演、攝影、音效、原創電影音樂等5項提名。

最近畢贛應香港亞洲電影節之邀來香港,分享自己的創作歷程,當中影響他甚深的是九十年代的港產片,尤其是周星馳。「可能因為一直看他的電影,我找到了很多動力,後來自己做電影時,雖然美學跟他的電影沒什麼關係,但那個核心還是很有關連,都是在最殘酷絕望的時候,仍有一點甜蜜。」

Image description 畢贛早前應香港亞洲電影節之邀來香港,分享自己的創作歷程。(吳楚勤攝)

《路邊野餐》中充滿詩意的長鏡頭讓人印象深刻,不同時空的人物和事件互相交錯,呈現一個魔幻的世界,讓主角穿梭其中,慢慢找到情緒的出口,而新作《地球最後的夜晚》也以此為電影核心,一鏡到底的60分鐘3D長鏡頭穿越不同場景,如深入主角思緒混雜而情感豐富的夢境,沒有秩序卻讓人覺得理所當然。與前作不同的是,這次人物在回憶中團團轉,走不出去,也更為困鎖。

他表示,兩部電影的長鏡頭雖然類近,骨子裏卻是不同的。「《路邊野餐》是關於時間的電影,這部電影是關於記憶和夢,也需要時間去承載,前者有夢的特徵,後者才是夢的電影。」上次拍攝有不少瑕疵,但他並沒有說哪個比較滿意。「拍《路邊野餐》長鏡頭時,我也沒有想要它變得多麼精緻,甚至也沒有打算讓電影在正常的電影院上映,因此情感表達也是很私人的。它很粗劣粗糙,也有很純真的感覺。《地球》因為有投資,有更成熟的劇組,所以有電影工業的品質。」

為了拍這個3D長鏡頭,劇組排練很久。這一鏡包括穿越隧道、騎電單車、從索道滑下、飛起來再徐徐落地,然後進入一個旋轉房間,「像一個夢跌落到另一個」,要一鏡到底,難度甚高。

另外一個難度是演員和工作人員的檔期安排,「加起來共一兩百個人,聚在一起不容易。」因此他分了兩期去拍,「每一期提前準備半個月到一個月,然後安排演員每一場局部排練,演員都到場後拍個三五天,有時候根本拍不完,大部分時間都在摸索,這是第一期。第二期是實拍,累積拍了5條,只有最後兩條是能用的,我選擇了最後一條。」

拍其中一幕時,載着蘋果的馬發了瘋,怎樣也控制不住,蘋果掉了一地,卻正好渲染電影的氣氛,成為視覺轉換的連接點。「這是拍戲的禮物」,這也是他喜歡現場拍攝的原因。「不可控的、動盪的、隨時發生狀況的時刻都很動人。因為拍長鏡頭很容易變得刻板,要設計那麼多個點,所以我會刻意安排一些連我自己都沒辦法掌控的事情。」

Image description 《地球最後的夜晚》由湯唯與黃覺主演,他們各自帶着神秘的故事與身世。(劇照)

覺得自己特別普通

無論是前作還是新作,他一直在自己的家鄉——貴州小鎮凱里拍攝,笑言只是因為「方便」。「對於年輕導演來說,肯定會選擇拍他了解的東西。」他笑言,雖然是熟悉的地方,但它的發展變化非常迅速,尤其他經常在一些破落的舊建築中拍攝,這些場景也不太容易找。「前兩天看的景,過兩天已經拆掉了。」

雖然公司在北京,他仍與家人住在貴州。「我生活在家鄉比較方便,因為我覺得那邊東西好吃一點,氣候舒適一些,空氣好一點。雖然工作上會不方便,但我同事都在北京幫我處理。」但他也不一定要留在家生活和創作,「我可以把其他地方變成凱里」。

每次拍攝,他都花大量時間來選景,選定一個場景後會逗留其中,撰寫劇本。「這種創作方式還蠻業餘的(笑),因為電影是個講求效率的工作,但在我來說,效率沒有創作重要。」他並非排斥商業的工作模式,只是自己的步伐如此。電影裏的人物常帶着幻覺與秘密,他自言與他們不同,「我是個特別普通的人」。

這些年來,家人縱然對他做的事不甚理解,卻非常支持,上一部電影就是用家人的積蓄去拍,沒有資金,起用的都是親戚朋友,主角是他的姑父。「他們感覺拍電影就像我小時候喜歡玩玩具賽車那樣,你喜歡玩賽車,我就給你買賽車,但現在我想玩的賽車對他們來說太大,買不起了,但他還是盡力給你買一個小賽車讓你玩一下。玩完了你就好好工作。那時候去影展,家裏人還打電話給我,問要不要給我打錢,不知道這其實是很嚴肅的工作,也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至電影上畫後有不少報道,他們才慢慢改觀。

Image description 畢贛從小就被香港和台灣的電影薰陶,他的作品《地球最後的夜晚》也明顯受影響。(劇照)

票房高預期逾10倍

畢贛小時候父母離異,母親離開了家鄉去打工,從小他就在孤獨中成長,中學開始寫詩,考入山西傳媒學院編導系主修電視,卻對電影產生濃厚興趣,並展現天分,學生時期作品《金剛經》已入圍中外10多個影展。他表示,從小就被電影薰陶,尤其是港台電影,所以他常借用明星名字為角色取名。「那時要看電影主要是租碟,我小姑父常會拿錢給我,我就去租回來跟他一起看。沒想到多年以後,他就與我一起拍電影。」

他最愛周星馳演出的電視,「父母還未離婚時,我們一起看周星馳,他們感情破裂時,我們也一起看周星馳,離婚後媽媽到了別的地方,爸爸還是與我一起看周星馳。所以我特別愛看周星馳。對小孩來說,因為家庭的影響,痛苦、乏味、絕望,這些感受無時無刻地存在,這也存在於周星馳的電影中,許多角色的生活環境都很不堪,他卻能發揮非常有童心和樂趣的一面,讓人覺得很有希望。」

雖然上一套作品票房遇冷,但他認為中國也有愈來愈多觀眾喜歡看藝術電影,「本來藝術電影就不是為爭奪票房而拍的,讓喜歡的人看得到就可以了。」

雖然上映渠道仍受限,他卻覺得是不斷改善中。「《路邊野餐》沒有知名的導演和明星,沒有任何話題,而且跟一般的文藝電影還不一樣,因為那些觀眾至少還看得懂,藝術電影有很多障礙,那些障礙是樂趣也是痛苦。當時別人說票房大概只有50萬元,也只上了10天,但最後票房是700萬元,比預料的多了超過10倍,而且在付費網站上映後,10天後有2000萬的點擊量,比我們想像要體面很多。」

Image description 畢贛(右二)率《地球最後的夜晚》演員出席康城影展。(受訪者圖片)

Image description 畢贛(右)因電影入選康城影展「一種關注」單元而受關注。(受訪者圖片)

場地:Eaton HK

畢贛小檔案

出生年份:1989、出生地點:貴州凱里

曾獲獎項:《路邊野餐》獲第52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第37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第68屆瑞士盧卡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及獎及「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導演銀豹獎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Image description 2015年,畢贛憑電影《路邊野餐》獲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新華社圖片)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