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Aperture優雅靈犀】創造夢想的宇宙

2019-01-11

Image description 《瑪瑙星雲之一》2018年作 布面綜合材料 180cm x140cm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的軟着陸,隨着陸監視器拍下的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球背面影像傳回地球,漣漪變成了「刷屏」的巨浪。畢竟,飛出地球、征服太空,是地球生物從海洋走向陸地之後針對生存環境的再一次進化,是人類最終極的夢想之一。

TEXT BY PATRICK CHIU PHOTOGRAPHY BY CCTV+

Image description 《星趣圖No.2》2018年作 布面綜合材料 100cm x130cm: 「漫步星際」系列作品是趙旭的最新創作嘗試,2018 年首次於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獲得一致好評。趙旭對星際宇宙探索不止,早期作品多為斑斕的星系創作,經過長期心路歷程及藝術探索,趙旭如今專注於單純素?的整體關係。 (圖:保利香?藝術空間)

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暢銷書「簡史三部曲」作者 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其著作《今日簡史》中表示,智人之所以能夠崛起成為地球的主宰者,主要原因在於其具備了虛構故事的能力。然而,在當前這樣一個分化的世界,我們對舊故事已失去信心,對新故事亦遠未達成共識。而我則相信,無論是個體或整體人類,要開創自己的命運,與其說是倚靠「虛構故事」的能力,倒不始直白為「創造夢想」的能力。

Image description 《天界》2018年作 布面綜合材料 100cm x120cm

也正是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讓我們明白地球只是在這被漆黑?裹的宇宙裡一粒孤單的微粒而已,由是沒法不保持一種敬畏、謙恭與平和的心態。作家馮唐在其著作《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中便提到,每個人?要有個篤定的核,這樣在宇宙間才不易被風吹散。馮唐的案頭常放幾件古器物,多數能用,喝茶、飲酒、焚香,多數是宋朝的。他相信跟古物盤桓久了,看到窗前明月,知道今月曾經照古人,便會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Image description 《銀幻星河》2018年作 布面綜合材料 150cm x120cm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這句意味雋永的佳句,曾引?後人無數詩情畫意的遐想,然而,卻不如由喬治.梅裡愛(Georges Méliès)編劇和導演,於1902年上演,被譽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電影」的《月球旅行記》(Le Voyage dans la lune),激?人們征空探月的夢想。《月球旅行記》講述的是一個異想天開的科幻故事。導演採取神話劇的傳統風格,表現了一群天文學家乘坐炮彈到月球探險的情景,為後來人類征空探月事業埋下了最佳伏筆。

正如老子《道德經》的開篇之言:「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事物的原始狀態及其自然的運動變化規律也是變動不居的。蘇軾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時候,我們遇到一些複雜的情況,會很容易被眼前的障礙所蒙蔽,這時候,如果能從當前的環境脫離出來,從一個新角度去解決問題,也許就會柳暗花明。作為世界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航天器,「嫦娥四號」主要任務是著陸月球表面,繼續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科學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資訊,完善月球的檔案資料。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相信也是為我們執行著「走出廬山」的任務吧。

西方航天科學強調對宇宙自然之客觀測量,中國天人之學則在意於對宇宙人生的機變頓悟。古太極八卦圖,其白為陽,其黑為陰,陰陽相合,互糾不分。量子力學中有粒子和反粒子相遇時會出現物質消失之說,科學家稱之謂「湮滅」或「湮沒」,而且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這種科學規律亦體現了《易經》所指「無極生太極」,有形的東西來自於無形的「有無相生」觀點。

於1997年上映的經典科幻電影《黑超特警組》(Men in Black)中,最後結尾的鏡頭,一個生物把人類認為是宇宙的東西就當個小彈珠來玩,在它的身後還有更廣闊的天地。而在近年另一部科幻電影《星際穿越》(Interstellar)中,男主角宇航員庫珀為了拯救在地球上的女兒,駕駛著太空飛船穿越黑洞的奇點,進入第五維空間,並用引力波,與女兒進行超空間的對話。這些令人腦洞大開的情節,便?展示了多元宇宙或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的存在。

Image description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這些宇宙同時存在,有的和人們所在的宇宙相似,有的則大不相同。科學家描述平行宇宙時用了這樣的比喻,它們可能處於同一空間體系,但時間體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條鐵路線上疾馳的先後兩列火車;它們有可能處於同一時間體系,但空間體系不同,就好像同時行駛在立交橋上下兩層通道中的小汽車。我們所處的宇宙不過是浩如煙海的眾多的宇宙中的滄海一粟。或許你會認為說到這裡已經太過荒誕離奇了,但在1902年《月球旅行記》上演時,它那征空探月的故事不也同樣難以置信嗎?畢竟,未來或夢想從來不是預計得來,它要求我們以無比好奇心、想像力和創造力,去成就得來。

趙旭:心連浩宇,揮灑無盡
TEXT BY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范迪安

在中國藝術界,趙旭先生是一位充滿理想而富有經驗的藝術管理?和組織?,在他與藝術家們的廣泛交往中,總讓人感受到他的熱情與豪爽。但是,他同時又是一位充滿激情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以勇敢的探索和大膽的創新獨具一格。多年來,他在「宇宙」與「星際」這個主題上堅持創作,進入了一種自由而瀟灑的藝術境界,用闊大的尺幅表達對於宇宙的遐想,作品充滿熱烈的色彩和向無邊漫延的空間,構築出元氣淋漓、繁星閃爍的宏大圖景。

毫無疑問,趙旭的藝術擁有中國文化的基因。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充滿對宇宙的叩問與追尋,將人與自然的交融視為精神的歸宿,在這種觀念中,星河的流轉、大氣的運行、天空的變幻?是自然生命的景象,擁有無窮的奧秘,也成為對應人的命運的圖像密碼。由此,表現「天」與「人」二?的關係,特別是表現「人」與「天」的感應,成為中國藝術永恆的主題,形成「宇宙」、「自然」、「生命」三位一體的文化心理結構。這個主題到了當代,有了更加寬闊的表現形式。

可以說,趙旭的作品就是以一個當代人的情懷演繹這個主題的代表。他的繪畫過程是一個表現自己心連浩宇、身融天地的過程,在直覺和無意識的驅使下放筆抒懷,如同自己遨遊在星空,成為星空中的一部分,與天地大氣共吐納,融為浩渺繁星中的一顆。

趙旭先生的這種藝術情懷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象徵。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他施展藝術才華提供了現實支持,形成了他寬闊的文化視野和敏感的藝術關切。他熟悉中國藝術發展的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特徵,也研究西方現代以來的繪畫革命和新藝術形態,因此,他的藝術呈現出一種當代的「中西融合」樣式。

他善於製造畫面的節奏與旋律,既注重整體的結構?造,把握住視覺的張力,又用極為密集的色點,在圖繪與甩滴相結合的手法中,使作品擁有豐富的質地,在「遠」與「近」、「大」與「小」之間形成跌宕?伏的?宏視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將他的作品視為一種文化現實的象徵,其中充滿了如同中國社會發展的變遷與速度,又可以看到他從紛繁的世俗社會轉向純粹的心理世界的態度,他以一種超越性的情懷走向單純的精神境界,在那裡找到藝術表現的快樂,也為我們提供了可以跨文化解讀的視覺文本。

Image description

編者註: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趙旭先生個展《漫步星際2019——趙旭藝術展》,將於2019年1月9日至1月28日,於保利香港藝術空間(香港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1期7樓)舉行,以星際為題,展出趙旭先生2018年新作油畫30餘幅,以及其新媒體互動裝置作品,以數位媒體解構平面作品,引領觀眾感受宇宙的浩瀚與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