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WOMEN IN ART】會說話的玻璃 王鈴蓁

2019-10-22

熊熊烈火中,一坨燒得火紅的玻璃,降溫了又再放入火爐,被拉拉扯扯,漸漸成形。這裡是浸大校園,過千度高溫前,少女們穿着短袖T恤,熟練地燒玻璃,玻璃藝術家王鈴蓁(Sunny)任教於此。父母是鄉下的種田、建築工人,想Sunny讀大學,涼冷氣,畢業後她卻去了玻璃廠工作。做玻璃既辛勞,技術要求又高超,她獨自由玻璃廠到讀碩士、博士,一關一關撐過去。最難熬的日子,她曾望着玻璃一臉茫然,放不下,離不開。上月剛舉行個展,平日在大學教授玻璃藝術的Sunny說,生命的改變,完全要多謝當天一位老師。

TEXT BY 何兆彬

Image description 2015年創作期間,Sunny攝於美國Corning玻璃博物館。

Image description 玻璃藝術家王鈴蓁(Sunny)@浸大玻璃工作室。(Photo by 何兆彬)

一段對話改變一生
從小在台灣鄉間長大,喜歡種花,Sunny曾想過讀農業,「我小時候可以一個人在畫畫,種花就種一個下午。」被父母反對,她去了念商業設計。年少時愛爬山,畢業後什麼也不管,去了爬大陸天山,當時老師說有一個玻璃廠工作,問她要不要做,「我說它能等我,我就去。」結果爬完山她去了,「我媽哭了,她說我給你去讀大學,要你吹冷氣、在室內工作。工廠的人說我很怪,你大學畢業,一個女生怎麼會來?其實我本來打算只做一年。後來,他把我介紹到了琉園。」

琉園乃台灣著名的玻璃工藝製品公司,當年常請外國藝術家訪台,「他們請好多外國藝術家來,我眼界大開。1998年,我遇到我老師Stephen Procter,台北藝術大學請他來當客席教授,他們沒有設備,我們玻璃工作室在山下。他們來,我就當他助手,他教我切玻璃。他作品不一樣,他的玻璃會說話,是有感情的。老師很高大,但很溫和,他有展覽,就問我將來想做什麼。我說在儲錢,想未來去外國念碩士。」這一段日常對話,沒想到竟然改變了她一生,「他回澳洲當坎培拉玻璃系主任時,就跟台灣辦事處說有個台灣女生想念碩士,問有沒有獎學金可以幫她。」因為手上沒有英文成績,她連忙找英文老師幫忙,又填申請表,忙了半天,最終落選,「半年後他再打來,原來當選第一人不去,我是候補第一人。我馬上去惡補英文,我很感動,因為我只是跟他講我在存錢,本來想存到35歲錢就夠了,因為我不能再拿家裡的錢,他非常幫學生。」

可惜,剛到澳洲第一年,老師就過世了,「我答應他,我回去當一個全職藝術家。我畢業回台灣就沒有找工作,去了申請國家資助,想當全職藝術家,同時我有兩個教職,在學校教書。我租了一個房子,但沒有錢買(燒玻璃的)爐子。」Sunny解釋,因為自己在學校只是兼職,學校不能像大學全職老師一樣,支持她的創作,「我去買爐子,說我沒錢,但我是老師,我分期付款給你。」她說:「我媽說,別人讀完碩士回來都閃閃發亮,你回來怎麼這麼慘?又要借錢又沒有錢吃飯?當時2001年,別人念完碩士都有用,但我答應了不能沒有做到。」於是她到處兼職,創作、辦展覽賣作品。設備不夠之處,要跟玻璃廠借用,一個年輕女人騎一部摩托車,用行李箱載着作品,載著沉甸甸的玻璃來往工廠,「錢不夠用,媽媽有時候會塞錢給我,慢慢也就熬過了。」

Image description Sunny Wang “Glass Breath” (2017)

去澳洲結果來了香港
熬過這艱難歲月,Sunny沒有停下來安定生活,兜兜轉轉,錢剛還完,又到了澳洲讀博士,「以前有個老師說,如果你生活開始變得穩定,對藝術家是不好的。也有美國個藝術家說過,作品每五年要換一次。我碩士畢業三年多時,有一個澳洲藝術家問我:你要不要去念博士?當時我說我才還完錢,怎麼可能?」說完不久,她竟然去了,「當時台灣出國念博士的人比較少,有一個可以借錢的計劃,借150萬台幣,不收利息,找一個保證人就可以申請。我當年快35歲,媽說:你不要找個人嫁了?我說有這個讀博士的機會,申請也接受了。」Sunny形容自己任性,決定做的事就很牛,一定要做到,「在台灣有個好處,如果你去問神明,祂說好就OK,結果我就去問媽祖,祂說OK。」

Image description Sunny Wang “Home and Full Moon” (2000)

人生旅途,很難預測。才去了澳洲一年,她竟然又來了香港,「王俠軍(琉璃老闆)一直很支持我,去第一年,他就說香港浸會大學要成立玻璃工作室。他是行內龍頭老大,不可能來教書,浸大要他推薦,結果問了我來幫忙設立工作室,定下設備清單。」燒玻璃設備多,Sunny對此很熟,由設立工作室,很快就變成考慮來不來香港教學,「我跟澳洲的教授說有工作機會,但我只來了一年,怎可能又工作又寫博士論文呢?她說:也許你命運跟別人不一樣,很多人念完博士都沒有工作。因為職位是公開給全球申請的,當時是2006年,全球念玻璃博士的人很少。於是我當時來到香港,每逢寒暑假就回澳洲,剛來時連工作室都沒有,我記得,第一堂課是在樹下教的。」

玻璃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Sunny說其入門門檻在眾多藝術項目中是最高的,「玻璃在藝術金字塔的頂端。」單單設立一所玻璃工作室,用什麼爐、石油氣設在那裡(地底)、喉怎接駁全部都很考究,「建築要先配好,否則搬進來再弄很麻煩,很多學校要弄玻璃工房很辛苦,因為沒有經驗。我當時要帶技工先到澳洲看一趟。我說,要嘛我們工作室就弄到國際等級的,小一點沒關係!」由材料、設備到入貨她全部親力親為,工作範圍並不限於教學,「當初切割機是跟朋友借的,玻璃、材料跟珅水晶(台灣)買的,一般人他不賣。那時候我一邊教書,一邊晚上回去寫論文。」

這樣過了四年半,博士讀完了,教室一直在建設,再由舊教室搬到新的,學生由當初8人變成今天16人,漸見規模。因為玻璃課名額有限,Sunny的課在浸大視覺藝術系甚受學生歡迎。課室的爐子因為單單加溫就要一星期,降溫不易,容易爆裂,所以除了暑假外,平日是長開的。教室地方說不上很大,幾個爐頭旁貼好了使用時間表,全排上學生姓名,總是擠滿學生。

Image description Sunny Wang “Big Self”(2011)

Image description Sunny在浸大課上教導學生拉玻璃。

Image description 做玻璃跟別的藝術不同,每天要面對火爐,相當勞動。

最困難的,要撐過去
當藝術家不易,當玻璃藝術家門偏門,自然更難,女性要當,是難上加難。

「我覺得自己能當藝術家,是念完碩士好一段時間,跌跌沉沉,在生活跟創作之間扎掙。記得有一天,我在家裡包東西我就想:我的人生,是不是就在包東西?」她大概在1995年開始接觸玻璃,到念完碩士,花了是5-10年才比較肯定自己要做這一行,「大概要十年吧。考慮能不能生存,畢竟藝術家也要吃飯。它跟畫畫不一樣,買顏料之後,成本不會再增加,但玻璃、租金、助手都是錢。」提到過去,她有點哽咽,「這條路,中間會辛苦到你沒辦法承受,一個人創作,一個人搬東西,辛苦到想:真的要這樣子嗎?我可不可以像一般小姐穿高跟鞋、漂漂亮亮?不像這樣每天穿工人一樣?但你要我離開我又離不開。在台灣當老師的一段,我甚至想過去7-11打工。」

玻璃那麼累,為什麼獨愛它?「很難解釋,像喜歡一個人很難解釋一樣。它的媒材有金木水火土,它跟我個性是很配合。它的快速感很Exciting,有很多挑戰,它永遠沒有盡頭。我做新作品要先實驗,它像寫書法,你要蘊釀,想要創新,那糾結是很迷人的,因為你想超越你自己。」她也愛教學,喜歡跟學生相處,「教玻璃跟其他不一樣,由不會到會是很感動!每個學生給我的靈感,每個學生的想法,有些人到後來沒有做玻璃,是很可惜啊,因為他們想法很好!」

浸大視覺藝術系內,女生比例佔了八至九成。女生要當藝術家,將面對什麼挑戰?「男女沒太大差別。但女生做藝術是非常執着,非常着迷的,男生反而會比較考慮生存的問題。我現在生存下來的學生,都是女生,我Technician(管理玻璃工作室)也是女生,她可以焊鐵,也不怕髒。」她說:「十年前女性要當全職並不容易,但現在90%學生都是女生,國外的也是這樣。因為藝術這條路很辛苦,沒有固定收入。其實經濟上,反而是女生能維持,她們都很能吃苦。」其中發展較佳的學生是在JCCAC設工作室「樂堂」的Jovial Yeung。Sunny談到學生會笑,說有的人是「天生玻璃手」,一學就上手,她自己沒天才,是苦練型,但勝在個性執着。

有一段話,她一直記在心裡,「有一次香港藝術館的館長來演講,他講讓我很心痛。他說如果是女性藝術家,你要多多努力。如果是男性,你找個老婆支持你。」說起這一點,Sunny說亞洲實在要向西方學習,「我在澳洲碰到的玻璃藝術家都是女生,她們有生小孩,都是老公在支持。在亞洲,都是老婆支持老公,但在西方不一樣,像我之前有一個德國藝術家,她老公就是做麵包的。」她單身,不諱言有成功的女性藝術家,多是單身,因為一有家庭就有覊絆,有了孩子生活重心也會轉變,「因為母愛更大,但在西方,老公也可以帶小孩。」

這十幾年一路走來,實在太累。現在Sunny規定自己一周休假一天,三、四天為生活勞動,包括教學,留兩天純做創作。有一點她有點內疚的,是對玻璃的教學做很多,但推廣方面做得不夠。藝術市場上,玻璃收藏仍是少數之中的少數。

教學是她生活重心,她笑說自己售後服務很好,學生即使畢業了,她都一直會幫忙。她提醒年輕人如果要闖藝壇,畢業頭五年非常重要,「有些學生覺得太辛苦了,我會說,如果你覺得結婚生子很重要,你就去做。有些學生能吃苦,我私底下就跟她說『你有潛質』。人蹲得下來,一定要吃得苦。」Sunny喜歡爬山,以山作喻,「台灣有一座奇萊山,爬山的人,有時候在散霧之前就放棄了,其實你已經到了最後一公里路,就快到,但你就停止了。最困難的,要撐過去。」

Image description Poetic Stones (2011)

Image description Selfs(2011)

Suchness Ease 2017 Suchness Ease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