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占飛:年紀不會令他凋謝

2019-12-06

他跟英女皇伊利莎伯二世同齡,僅細她17天。他今年93歲,依然精神奕奕,四處演講和工作。今年初,他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接受威廉王子訪問,侃侃而談。借用莎士比亞形容埃及妖后的話去形容他,最適切不過:「年紀不會令他凋謝。」他就是大衞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

世人認識的大衞艾登堡,來自他監製或/和旁述的大自然生物紀錄片,便以為他是大自然學家(naturalist),即是研究大自然世界生物的學者。大衞經常謙虛地強調,他不是學者。他對大自然和生物的認識相當廣博,足跡遍及七大洲五大洋。他是至今仍在世的人中親身接觸最多大自然生物者,但他沒有資格稱為學者。

Image description 世人認識的大衞艾登堡,來自他監製或/和旁述的大自然生物紀錄片。(網上圖片)

 

自小關注大自然

他的紀錄片偶有小錯誤,例如將全球800萬種生物說成400萬種。他指自己畢生最大的成就是,開創了大自然生物紀錄片這個節目類型,為BBC賺取了龐大利潤(BBC不肯公布確實銀碼)。60年來,他監製或/和旁述的大自然紀錄片,在全球逾百國家235個地區播放,深得觀眾愛戴。是以他的自傳名為《廣播生涯:一名廣播人的回憶錄》(Life on Air:Memoirs of a Broadcaster)。此書有文字版和聲音版,均值得讀、聽。

大衞生於充滿人文關懷的家庭。父親初任教劍橋,後來成為李斯特大學(Leicester University)校長,母親支持左翼。艾登堡祿三兄弟,大哥李察自小關注歷史、政治和人文世界,後來當演員和導演,2014年以九十高齡逝世。大衞排行第二,自小關注大自然世界,卻和哥哥李察一樣天賦上鏡和廣播才能。李察是電影人,大衞則是電視人,且堪稱電視史上最多粉絲、最多人認識的電視人和英國人。

大衞的電視生涯並非一帆風順。劍橋畢業後,他在出版社工作,鬱鬱不得志。1950年,他24歲,投考BBC電台。電視在1927年才面世,20多年後仍是奢侈品,只有極少數人負擔得起家中有黑白電視。電台沒有取錄他,但新興的BBC電視卻叫他去試鏡,卻認為他的牙齒太大,聲音沙啞(至今依然如是),不宜上鏡。

岔開一筆。現今,香港有人在網台和電台教英國上流社會的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口音英語。其實,RP口音早已被視為過時,全英只有不到10%人口有這種口音,且被一般人視為傲慢、扮高級、拒人千里……當年, 大衞的RP口音亦被貶為「過分清脆」(clipped),即將半音t、d、k、s等咬得太清晰響亮。至今,大衞的口音沒有改變,但他成功之處是並沒有令觀眾反感,反而覺得他親切和藹 。唯一例外的是:頗多美國人討厭這種「傲慢」的RP口音。大衞的紀錄片在美國播映時,要找人另配旁述。最過分是在2010年,他的紀錄片竟找Oprah Winfrey配旁白。香港家長要孩子學「傲慢」的RP口音的話,請先考慮這點。

大衞曾多番公開宣稱自己「一生好運」,事實果然。1954年,BBC委派他任監製、導演、收音,去西非為倫敦動物園「捕捉」動物,拍攝Zoo Quest節目。拍攝完畢,回到BBC,原本配旁白的倫敦動物園園長竟病倒了,惟有派大衞代他旁述。節目播出後,大受歡迎。往後幾年的節目都由大衞任旁述。從此他青雲直上。1965年,他39歲,晉升為BBC二台總監。當時遭許多資深電視人反對,認為大衞太年輕,難當重任。

Image description 大衞艾登堡(左)僅細英女皇伊利莎伯二世(右)17天。(法新社圖片)

拒利誘不忘初心

1967年,大衞再一次好運當頭。英國政府推行彩色電視,先由BBC二台試播。大衞即顯示出他充分掌握電視這個媒介的性質及特點。

他播放木球及欖球比賽,製作眾劍橋師弟的劇集《踎低噴飯飛行馬戲班》(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贊助跨性別人士的社區節目,並首創觀眾來電的phone-in節目。然而,他的《皇冠上的珍珠》節目,卻是一批講文化、藝術、進化論的紀錄片。Kenneth Clark的《文明》(Civilisation)、《人類的起源》以至John Berger 的《觀看之道》(Ways of Seeing)等等,都是深入淺出的知識和文化節目,40多年來觀看者眾,許多大學講師都用作教材。

二台成功,大衞聲名大噪,BBC要任命他為總台長。一般人恐怕難以推卻此名利雙收的機會,大衞卻毫不猶豫的請辭,寧願「重操故業」:監製、拍攝和旁述大自然紀錄片。大衞有今天的成就,多得當年沒為名利所惑,不忘初心!

撰文 : 占飛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