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誰是深水埗「揸fit人」?由路牌着手深水埗的 placemaking

2021-12-02

Image description 勝出作品之一:「唐樓與天空」

街上有人、有店舖、有建築物,有花草樹木,間中又會有流浪貓狗及白鴿⋯⋯平時走在街上,由 A 點去 B 點,你有留意過自己走在一條怎樣的街上面嗎?在紅綠燈前停下,眼睛在 Google Maps 和道路指示中遊走,路牌讓大家更容易找到街道的號碼及其他公共設施,它們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其實亦規範了生活節奏和秩序。到底路牌還可以有更的可能性嗎?除了讓社區運作正常的功能,路牌又可以為社區的居民帶來快樂嗎?由香港設計中心舉辦的設計營商周城區活動(城區活動)2021 就聯同來自 Milk Design 的利志榮(Wing)及 Jenny、加上 Kennifstudio 的 Kennif 揀選了深水埗作為「街牌實驗室」, 一同跟街坊想像「快樂的街道」。

TEXT BY JAZ KONG PHOTO BY HONG KONG DESIGN CENTRE

Image description 勝出作品之一:「同對面講聲 hi」

以軟件做 placemaking
利志榮(Wing)是產品設計師,亦為 Milk Design 的創辦人,亦在香港理工大學教授產品設計。參與 BODW 的這個城區活動,只要原因是近年經常聽到的一個關於社區就必定提到的關鍵字:地方營造,「以往討論 placemaking 大多數以硬件入手,例如要聚集一班街坊就需要一個公園,但是否一定要有硬件才有快樂?不少公公婆婆都會在街上做運動、又有不少南亞裔人士在街上傾偈,又可否在已有的街道上創造快樂?我希望探討硬件與軟件之間的關係,可以需要一個公園,但亦可以只需一個共同心態:如何生活得好一點。這次以路牌作為媒體是要幫助大家理解這個概念,發掘街道的可能性:原來在街上可以共享、可以給予陌生人一點鼓勵等等。」另一個有趣的討論是社區的形成:由 top-down 的管理到 bottom-up 的有機發展,怎樣才對社區比較好?要討論這件事,首先就要吸引更多公眾參與,所以另一個參加「街牌實驗室」的動力是因為 Wing 一直致力推動教育,讓大家知道為什麼要有設計思維。

Image description 「街牌實驗室」希望以街牌創造一個更快樂的深水埗,在這個深水埗地圖上的幾個由公眾設計的街牌下個月就會於街頭出現,實驗快樂社區的可能性。

「街牌實驗室」選擇在深水埗進行因為其獨特性,「要重新發掘一個社區,就要選擇如深水埗或土瓜灣這些舊區,而深水埗很有地方色彩,其文化歷史亦被保存了很久,直至近年興起的士紳化討論;而且深水埗的 variety 很闊,新/舊對比、收入的差距等,下面可能是設計亮麗的咖啡店,但上面就可能是劏房,加上深水埗的範圍很大,由荔枝角道到嘉頓廠房都屬其範圍,所以大家別忘了在深水埗同時有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而當大家走入這個社區思考什麼是『好生活』時,又如何考慮不同文化、歷史及人物?」Wing 提到年輕在法國讀書的時候留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露宿者會跟大家一起搭地鐵,「只要你認為他們屬於這個公共空間的話就不會趕走他們。」深水埗亦有不少露宿者,如果從一個由上而下的管理概念,就會覺得將他們安放在某個特定區域比較乾淨,但若為深水埗街坊,可能由細到大就見慣了露宿者,又或者習慣了他們的活動範圍而互不打擾,這個 bottom-up 的社區形成雖然未必是最理想,但卻是organic 的共享,所謂的「地方營造」,又可否交予社區本身自行決定?

Image description 「街牌實驗室」由 Milk Design 及 Kennifstudio 跟 BODW 聯手舉辦,來自Milk Design 的創辦人利志榮(Wing)就為我們講解了活動詳情,如何透過軟件去做深水埗的 placemaking。

營造快樂社區
在 Wing 跟團隊帶領的工作坊之中,有一位女士提到如果可以在路邊種植物就是理想的空間,但很快就補上了一句「但無可能啦」,而這個就是將設計思維概念灌溉給大眾認識的重點,「我們就是要去想像『如果可以呢?』在 workshop 中我們運用了 double diamond 的設計思維,首先是了解這個社區,問大家心目中的深水埗是怎樣的,當中不少都提到深水埗的正面特色,就是包容性;再來就是問大家過往在街道上有過的快樂回憶是什麼,可能是在街上飲酒、第一次拖女朋友的手等等,知道街道不只是一個讓大家由 A 點去到 B 點的一個通道,透過 design thinking,希望先打開大家對生活的可能性,定義什麼是快樂的街道。擴闊了大家的想像,再將工作坊的意見組織並收窄,構成了觀念(ideation)後才真正動手製造街牌。」「街牌實驗室」亦從中揀選了十個由公眾創作的作品,並分為人與人關係(亦為鼓勵性的心靈雞湯)、人與建築或環境、人與歷史等不同範疇,在 12 月中更會進行設計思維的最後一個步驟:實驗,將街牌放入社區測試成效,到期時歡迎更多人參與並給予意見,詳情可留意 BODW 的社交媒體公佈。

Image description 參與「街牌實驗室」的學生及公眾在落手設計街牌之前都要在工作坊中以傳統的 design thinking 過程去逐步將概念表達,其中一個就是要 brainstorm 怎樣為之自己認為的「快樂街道」。

不管軟件或硬件,Wing 理想中的快樂街道是「交流」,人與人之間要互動,要分享——包括空間、意見等,如何去維持舊區的價值並將其延續到未來?這可能比發展新城市或和諧社區更重要。但這個歸屬感要有人行動,例如有街坊分享說見過老人家定期拿着水樽到街邊給路邊的一棵小野草淋水,「這個軟硬件的互動就是我們想見到的,可能老人家想要跟這地方有連繫,就去照顧這棵草,久而久之就會覺得這棵草屬於她,再者就會覺得這個社區跟她不可分割。日常生活中,又有什麼方法可以連繫更多人參與活動?可能不需要特意建一個公園,要的只是一棵草、一張放在適當位置的櫈,從 product design 的角度去想,如果物件已經存在,又可以怎樣利用它,從而改變大家的 mindset 或者對 well-being 的看法?」就像其中一個設計的街牌「同對面街講聲hi」,路牌、以至社區其實可以很自發性,很可能下一個「揸 fit 人」就是這樣形成的。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