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Portraits of Love】Annie Leibovitz & Susan Sontag:由「愛情」昇華作「愛」

2022-02-14

寫愛情很難。

做創作的人,可能不這麼認為,環看本地及全球文化產物,音樂戲劇文學藝術,多少以「愛情」作主題。也因為愛情對人類來說是無關理智地重要,有着近乎病態般的重量,愛情故事永遠不乏受眾,而且是很多的受眾。所有愛情故事無非由結合開始,到分離終結,說出來千篇一律,偏偏所有局中人都覺得自己的故事獨一無二,每每身同感受,然抽離地看,不就是些毫無公共性的私人事。這大概就是創作難以駕馭「愛情」的原因:綿話細語,儀式情節,稍顯矯情就看得人毛骨悚然,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自然就是別人。情人佳節將近,太掃興不好,也實在不能一言堂的評定天下間一切愛情都是陳腐老土的,想了想那些我覺得比較出塵的愛情故事好像有個共通點:都是些走到最後已經跟浪漫激情無關,由「愛情」昇華作「愛」的故事。

TEXT BY 黃嘉瀛

Image description Annie Leibovitz的名字也常與另一人並置提起,那就是美國著名作家及評論家Susan Sontag。

最近美國著名攝影師安妮.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來港辦個展,展出其1970至1983年間的攝影作品。簡單介紹她,就是那個在1980年拍下裸身的約翰.連儂(John Lennon) 環抱親吻小野洋子(Yoko Ono)那幀經典照片的攝影師。拍照當日下午約翰.連儂被刺身亡。這是一張關於愛和失去的照片,也正體驗萊柏維茲當時拍照的初衷:如實紀錄二人關係。萊柏維茲的名字也常與另一人並置提起,那就是美國著名作家及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網絡搜尋二人名字,結果迥異,有些報導寫她倆是「戀人」、「愛侶」,另一派則只寫作「密友」、「拍檔」、「知己」,其實都萬變不離其宗,都是關注二人那段長達十五年的親密關係。說法紛紜的原因,全因為二人從未對外說明她們關係的性質(其實也沒必要說明,畢竟這是二人私事,但她們又很喜歡跟外面的人言及對方),廣大市民亦不必急着去當偵探,直接翻譯萊柏維茲在桑塔格逝世後兩年的報章訪談就好,她說:「我倆的字典中沒有『伴侶』或是『夥伴』之類的詞彙,我們只是兩個會在日常生活裡互相幫忙的人。最接近的形容詞還是『朋友』。」

Image description 當年替等待新生命來臨、首次懷孕中的Annie Leibovitz拍下肖像照的,正是Susan Sontag。

蘇珊.桑塔格在1977年出版了被譽為「攝影聖經」的《論攝影》(On Photography),五十年後的今天,攝影科
技已推陳出新了不知多少遍,可這本書來時至今日還是持續啟蒙着每一代以攝影作創作媒介的藝術工作者。這本書不教你攝影的大師級技巧,桑塔格談的是攝影的哲學和政治。短短六篇文章,《論》用日常事物事情作佐證,批判攝影的美學和道德,舉列時事、政府機關、繪畫、旅遊等實列,探討科技諸如攝影如何無孔不入、不可避免地影響人的生命。書中著名的金句:「當相機等同槍械的昇華,拍攝人就是意識上的謀殺。」桑塔格認為為人拍下肖像是種暴力,因為攝影讓他人以被攝者不知的角度去被觀看、被認識,物化了立體的人,使其成為便於處理的簡單萊柏維茲和桑塔格相遇在1988年的紐約,萊柏維茲為桑塔格拍攝其新書《愛滋病及其隱喻》的宣傳照。萊柏維茲形容當刻就知道:「她正是那個,對的時候,對的人。」萊柏維茲後來也多次表示桑塔格令她「做更好的事」、「成為更好的人」。桑塔格與萊柏維茲朝思想和知識層面鑽研攝影,桑塔格尖刻批判其攝影作品,啟發萊柏維茲作名人肖像以外更多的藝術嘗試。萊柏維茲的作品自此日益關注社會,1993年與桑塔格前往撒拉熱窩和盧旺達等戰地拍攝嚴肅紀實照片,又於1999年開始創作《女人》(Women)攝影系列,為世界各地的政治、體育、商業和文化領域的女性領袖拍攝自然親和的肖像,重塑和揭示流動的性別形象,用攝影藝術為女人充權。桑塔格同年與萊柏維茲為此系列作品合著出版同名的散文相集,桑塔格在書中發表了評論文章《照片不是一種觀點,抑或是一種觀點?》(A Photograph is Not an Opinion. Or Is It?),大力肯定萊柏維茲的攝影藝術的意義:「攝影曾為鞏固一成不變的(性別)形象起了很大作用,它卻同樣可以使之複雜化,使之瓦解...攝影的任務之一是揭示現實,並讓我們覺察世界的多樣性,而不是單純展示理想。」

Image description 在往撒拉熱窩和盧旺達等戰地之旅中,Annie Leibovitz為Susan Sontag拍下的照片。

除了在創作和思想上互相影響,另邊廂,直至桑塔格離世,萊柏維茲從沒間斷地支援和扶着著桑塔格的日常生活,由健康時的起居飲食到確診癌症後的養護探望,萊柏維茲無不細心照料。萊柏維茲一直渴望生兒育女,在她於2001年毅然決定52歲高齡不婚懷孕時,同住一處(嚴格來說是對面單位)的桑塔格由萊柏維茲妊娠期間到臨盆分娩到養育孩子都守候在旁,儼如是孩子的第二個母親。雖然於桑塔格過身前一年,萊柏維茲因忍受不了桑塔格長期的語言暴力而提出分道揚鑣,但到桑塔格生命中最後階段,二人始終有影皆雙。誠如萊柏維茲所言,她倆的關係「充滿着愛」,既是惺惺相惜彼此才能的伴,亦是相互在鎂光燈外尋常過活的重要支柱。

在二人十五年間的親密關係中,桑塔格經常向萊柏維茲抱怨,儘管她是世上最知名的攝影師之一,萊柏維茲從沒為二人外出拍過任何照片。事實上,萊柏維茲一直為桑塔格拍照,而且多是最真實最自然的生活照,數量上百千計。不過照片全是萊柏維茲單方面拍攝桑塔格,的確二人少有同框合照。在桑塔格過身兩年後,萊柏維茲於2006年出版的“A Photographer's Life: 1990-2005”作品集中,收錄了萊柏維茲經年累月,為對方拍下的多張照片。在桑塔格去世前的最後數周,萊柏維茲強迫自己要為對方持續拍照。桑塔格於2004年12月癌症過身,當時萊柏維茲想為製作於葬禮上派發的紀念小書挑選照片。萊柏維茲首先由別人拍桑塔格的照片入手,然後慢慢翻到自己為桑塔格拍攝的照片,那些見證着一同渡過的那十五年的照片。萊柏維茲形容這過程是種「考古」,因為在翻看照片的同時,挖掘出這些年來二人的工作、家庭,生活、疾病、死亡、出生和愛的歷史。萊柏維茲駭然發覺,這些紀錄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最好的敍事者,娓娓訴說着這個她十分在意、無比親密又真實得殘忍的故事,遂決定把桑塔格的肖像照放於非常重要的個人作品集之中。

在這本作品集的訪談中,有一段描述特別揪心。萊柏維茲憶述儘管桑塔格和普遍知識分子相像──都喜愛看片長 9小時的德國紀錄片,但桑塔格同時是那個拉着她去看奇洛李維斯主演的爆谷片的女人。萊柏維茲說讀者可從書中照片看到桑塔格脆弱的一面:「人人都認為她很堅強,而事實如此,但她同時也很脆弱。當我走進公寓第一次遇見她時,也看到了她收藏的小石頭和貝殼…(這些收藏品)現在當然別具意義… 」桑塔格在醫院病床上過身時,萊柏維茲在老家照顧着同樣垂危的父親,沒說再見就沒有再見。萊柏維茲再次,也是最後一次為桑塔格拍的照是其屍身躺着被瞻仰遺容的肖像。書中這張遺照的下頁就是桑塔格的小石頭和貝殼照片。萊柏維茲隔年再誕下次女,為她取名蘇珊,而當年替等待新生命來臨、首次懷孕中的萊柏維茲拍下肖像照的,正是桑塔格。

BLOG